牙齿痛会不会引起后脑壳痛(牙齿痛会引起脑壳痛吗)牙齿痛会不会引起后脑壳痛(牙齿痛会引起脑壳痛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牙齿痛会不会引起后脑壳痛(牙齿痛会引起脑壳痛吗)

牙齿痛会不会引起后脑壳痛(牙齿痛会引起脑壳痛吗)

有年,我带队来贵州。
有个队友是济宁医学院的,老师。
独生女。
老公职位不错,也很爱她,孩子很自主,从小读寄宿学校,可以说一家人给了她最大的自由。
在贵州时,她总说自己抑郁。
那时的我,比较年轻,对所有的“抑郁”都理解为无病呻吟。
你哪是抑郁?
分明是闲的。
她总是反驳我,你不懂,抑郁是大脑硬件出了问题,不是思想的问题,若是思想的问题,那么忙起来可能的确会好很多。
而硬件的问题呢?
是底层逻辑出了问题,无法GET到人生的乐趣,那么每一天就成了煎熬。
甚至,离开是一种解脱。
太颠覆我了。
她辩论不过我,我给她贴了“闲的”标签后,大家都这么劝她,大姐,你找点事干,肯定就有乐趣了。
回家后,果然找到事干了。
当时很流行私房烘焙,淄博有个微博大V搞这个培训,收费7万元,培训7天,她去了,学了,回家买了烤箱,买了一疗程的设备。
烤了没几天。
不烤了,没意思。
她打电话跟我说这些,让我又训斥了一番,你家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何况学个这玩意哪需要这么贵?
去年,我还采访了一位抖音烘焙达人,济南的,但是她定位在贵阳,工作室也在贵阳,她每半个月来贵阳录一次视频,一次录几十条,一天发一条,工作室里全是95后的小师傅,用来给各地粉丝培训的。
赚老钱了。
很多粉丝天真的以为来贵阳能找“她”面对面、手把手学习。
她压根不在那里。
言归正传。
独生女还是蛮听我的话,我让她运动她就运动,我让她参加公益组织,她就参加,但是依然无法缓解,犯病时也会给我打电话,说她一直都试图摆脱药物,可是不行,一停就容易犯,说活着没意思。
她给我科普了一点,抑郁症发病时是什么状态?
你觉得生活中什么都有意思。
发病时,就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差别……
可能咱是局外人,还是希望她能通过心理疏导、户外运动来改变病情,她认为我的这一切建议都根源于一个点,我根本不懂抑郁症。
2018年,我去环骑贵阳,有个队友小牛哥,他是做药品的,而且恰好是抗抑郁症类的。
在路上,我跟小牛哥探讨了独生女的案例。
小牛哥认为,独生女说的是对的,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通讯出了问题,大脑通讯是通过放电来实现的,正常情况下,外侧缰核神经元会通过单个放电向下游传递信息,但是如果放电模式变成了高频的簇状放电,就成了抑郁症。
一句话,的确是硬件出了问题。
那我的疑问又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抑郁症患者最佳选择是服药?
小牛哥的答案是YES。
心理咨询没用?户外运动没用?
他说,若是轻微病症,可能有用,注意,只是可能,但是发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必须在医嘱的前提下认真服药。
很多患者本身是抗拒服药的,家人也抗拒,觉得你抑郁什么?
就是闲的。
双重打击。
今天,我们探讨的不是抑郁症,未来可能会针对抑郁症写个专题,毕竟我面对的读者群体庞大,接触的案例也多,有康复的,有解脱的。
精神病类的主任,普遍很年轻,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人才缺口大,一般家长让孩子学医,很少有学这个专业的。
主任医师,多跟我同龄人,甚至要喊我哥……
跟他们接触多了,我发现,我们对精神类疾病存在很多错误的认知,应该说大部分精神类疾病的本质是大脑放电出了问题,也就是电脑硬件出了问题,而家长呢?普遍想通过比较温和的方式去治疗,例如选择心理咨询、偏方疗法。
总觉得一旦进了精神病医院,就被妖魔化了。
我学心理学时,老师接诊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精神有问题,动不动躺到马路中间想自杀,我记得老师的开价是2万元,当年的2万元相当于今天的20万吧,结果孩子依然会反复,家长就跟老师协商,要求退款。
当时,咱觉得家长无理取闹。
今天,回头想想,其实是老师耽误了治疗,这孩子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精神病医院,对症下药,还真有可能变好。
硬件问题,就应该去专业医院。
我认识的一个读者小杨医院里有个主任,也写文章,写的非常好,去年还来过我这里,跟小牛哥一起,送了我两瓶茅台,我就问过他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多患者被分流了?
他认为,从业务角度谈不上分流,也谈不上竞争,但是可能会误导患者,拿最简单的抑郁症、失眠举例,心理咨询的能治,神经内科的能治,中医门诊能治。
他的观点一句话可以概括:
若是硬件问题,一定要选择精神病类医院。
若是软件问题,可以选其它。
我有个球友,是窗帘店老板,有天,她咨询了我一个问题,孩子突然在学校里晕倒了,口吐白沫,送到了医院,被诊断为癫痫,她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因为孩子没有家族遗传史,也从来没发过病,咋就这么给定性了?
她问我,不是问我这个病怎么治,而是想转学。
我倒觉得,应该去济南复查一下。
她说,查过了,孩子好好的。
但是呢,这个又有个问题,孩子不发病时,脑放电的确是正常的,发病时才是异常的,正常时去检测,肯定是正常的。
她不能接受孩子有癫痫的事实,从而肯定拒绝再次深度治疗,咱说多了,人家会翻脸……
在《太子式教育》里,我写过一个女主角,蛤蟆镜,结婚八年没有孩子,其实呢,她属于被骗婚系列,老公有癫痫,从小服药,恋爱期间婆婆都是给老公单独做饭,把药直接放饭里,结婚后不怎么避讳了,跟她说是高血压药,一直到什么时候她才突然揭开谜底?
特殊时期,有工作人员上门,她才发现,老公在派出所的备案名单里。
精神类患者属于备案人员。
癫痫很常见吗?
我搜了一个数据,未必准确,据估计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所以,在结婚时,还要考虑对方是否有癫痫家族史,原发性癫痫可能遗传。
另外,生酮饮食这个概念,最初就源于癫痫病的预防和治疗,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营养学饮食派系了,抖音上很多生酮饮食大神在做科普,生酮不是茹毛饮血的意思,生在这里是Create的意思。
后来,我在骨科住院时,发现,故事最多的就是骨科,打架的、跳楼的、车祸的,其中车祸是主力军,我们是小地方,只要是事故,有一半是与两轮车有关,又多不佩戴头盔,动不动就要开颅。
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下决心去写安全驾驶的缘故。
飞机坠落了,100多个人全没了。
大家都说,不敢坐飞机了,太吓人了。
中国每年车祸死亡8万人,大家觉得汽车比飞机还安全。
还有个数据,遗体、器官捐献的男女比例为8比2,是男人觉悟高?
不是!
而是捐献对器官的功能性要求很高,大部分来源于脑外伤,而男性又是脑外伤的主力军……
那,移植的人是怎么找到的捐献者?
这是一张暗网,存在于医生之间,层层标价,例如有青年脑死亡了,医生就会跟家属谈,你看,孩子就这么走了,不如让继续发光发热,咱也会给一些营养费,三五十万或一两百万,都有可能。
真的?
这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当然,也没有人会说出去。我哥工地有个工人,30来岁,就被老婆给捐献了,是过了好几年家里人才知道,最恶毒的语言都骂在了她身上,娘家门上都给喷上字了,你也太没良心了,孩子的爹死了你都不放过,偷着给卖了。
那,这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涉及到了另外一门学科:医学伦理。
从社会角度,肯定是积极的,一把火烧了哪有救人一命强?
至于钱不钱,那不都是次要的吗?
那,我们如何预防颅脑外伤呢?
作为男人,尤其是骑行爱好者,必须要佩戴头盔,而且,要佩戴贵的,几百块钱的头盔形同虚设,你看骑行活动里都明确标注,不佩戴头盔者不允许参加。
这类人,我们称其为什么?
重型脑外伤候补人群。
日常骑个共享单车也要佩戴吗?
理论上,是!
还有,预防打架,男人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牛逼不是说你打架牛逼,而是你具备平息矛盾的能力,有些家长总喜欢送孩子去学武,不学武还少挨点打。
最危险的地方,是后脑勺。
一棍子下去,人可能就OVER了,你看搏击规则里都有规定,不能击打后脑勺。
作为女人,应该要注意什么?
不要靠近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女人多有混混情结,喜欢打打杀杀的男人,男人能打男人就能打女人。
我见过一位女患者,两眼迷离,28岁,不知道因为什么,被男朋友打成了脑外伤,智商跟个孩子差不多,一会喊,医生我要拉屎,一会喊,医生我要纸巾。
很可怜。(她这种还属于康复的不错的,大部分都只是哼哼唧唧)
男人,遇到武力威胁多会发蔫。
女人不,普遍头硬,你越威胁她,她越有劲头,嗷嗷的。
一棍子下去。
一生,完了。
前几天,我去神经外科找朋友,我们说的脑损伤、出血性卒中、动脉瘤、颅内占位,都属于这个科室的医治范畴。
出血性卒中就是中风。
不是说老年人才中风,年轻人也中风,例如常年高血压,从不检测,也不吃药,大家对“药物”总妖魔化,医生要求长期服用降压药,偏不。
这句话,请重点标注:血压过高必须使用药物控制,并且是一个长期过程。
有没有天然的药物?
有呀!
运动。
还有,热带气候,例如人在北方的血压肯定高于人在海南的血压,淄博有家公司老大,退休后,携太太定居海南了,整个小区半数淄博人。
问,来海南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普遍回答,血压降了,有人在山东时血压180,到了海南降到了120~140,你想想,他还会回山东过冬吗?(医生校正:深秋到冬天属于科室旺季)
血液循环系统越不畅通,末梢越缺养分,大脑给出的指令就是加大心脏压力,心脏压力越大,血压越高,血管承受的压力越大,脑血管比较脆弱,从而中风。
就是这么一个流程。
还是那句话,在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瘦,确保血管最畅通。
卓越的人,普遍有运动习惯。
我这个级别的小混混,都已经风雨无阻的运动了,到县城,科级干部,基本都是运动达人,有人喜欢打羽毛球,大年三十打了,正月初一早上还要打,一天都不能耽误,在北戴河开会,觉得当天运动量不够,饭店离酒店12公里,步行回去。
这是他们的降压药。
平时一起聚餐,他们总是说一句:你这个年龄就意识到了,真好,我们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猛吃猛喝,哪讲什么运动、养生?
我们觉得癌症死亡率高。
其实,心血管疾病,才是人类第一杀手。
心梗、脑梗和脑溢血多与高血压有关,前面我们介绍了运动、服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高血压与昼夜变化也有直接的关系,即在夜间睡眠时逐渐降低,到凌晨2-3点降到最低,此后又会慢慢升高,尤其是清晨醒来后血压快速升高。
从而,心梗、脑梗和脑溢血多发于清晨。
还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那就是:早上,不要轻易剧烈活动,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
上一章里,我们提到,我们要学会与慢性病和谐共处,其中最常见的慢性病应该就是高血压,我们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
还有一种突发急性脑梗,多发于年轻人,根源是什么?
睡眠呼吸暂停。
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打呼噜。
我以前,经常会在学习群里发一些医学照片,现在很少发了,因为每个人的医学储备不同,对一些图片的适应度也不同,有人觉得稀松平常,有人觉得恶心。
其中,我发过我认为最震撼的一张照片。
是酒精大脑与普通大脑的对比。
普通大脑像生核桃,很饱满,很圆润。
酒精大脑像干瘪的核桃。
这应该是最好的戒酒广告,我看了这张照片后,看到酒就恶心,我还卖过酒,带我卖酒的哥哥说过一句话,明星即便是能戒了毒瘾也戒不了酒瘾,因为酒瘾满足起来太便捷,路边小卖部就卖。


有年,我去杭州,负责招呼我的大姐很是发愁,因为她酒量不行,她一想我是贵州人,肯定海量,不行,必须找个陪酒的。
她找了一个同学,山东姑娘。
这姑娘能喝。
把我喝晕乎了。
这姑娘自己也晕乎了。
这个山东大妞长什么样?
我记不清了。
对她唯一的印象是,口气很清新。
说明口腔卫生非常好。
酒足饭饱,我才知道她是牙科医生。
再也没联系过。
这么多年,我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非常多,真正能达到她这个口气标准的,百里挑一。
我有个朋友,她差不多也能符合这个标准,白天、下午、晚上都没什么味道。
她的习惯是?
早饭、午饭不限量,过午不食。
非饮食时间段,不进食、不喝饮料。
只要吃过东西,必刷牙。
有时带牙膏,有时不带,就那么空刷,这两年我看装备也换了,吃过饭以后先用牙线清理一遍,然后用飞利浦便携式冲牙器去洗手间冲一遍,这个冲牙器很小,跟电动牙刷差不多大,她也送了我一个,不过我貌似坚持的不好。
电动牙刷好不好?
我觉得很好。
我们家,貌似所有人都是电动牙刷,但是呢,电动牙刷差别非常大,一个原则,尽量买贵一点的,飞利浦的全系都不错。
中美差距,什么最直观?
牙齿!
这两年,大城市的居民普遍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了,往前推50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多是一口大黄牙,角度也是张牙舞爪,我每天都会在学习群里分享摄影作品,只要是中国的老照片,里面有人物的,你可以观察一下,牙齿很少有整齐的,很少有纯白的,包括一些大人物的照片,他们的牙齿为什么那么白?
是修的。
其真人,也多是大黄牙或大黑牙。
老外呢?
特别是欧美人,一张嘴,牙齿太漂亮了。
有次,我们去山里骑车,我有几个骑友,是70后,他们聊起了刷牙,小时候哪知道什么刷牙?到了上高中才知道刷牙,只是刷刷外面的几个牙齿,里面的根本不刷。
现在的小朋友是不是好了许多?
大城市我不是很了解,就拿县城来说,小朋友不刷牙也是常态。
我经常跟我儿子讲,我对你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培养你日复一日的习惯,如呼吸、吃饭一般,每天跳绳,每天练字,每天写作,每天刷牙。
这四样,只要你能坚持好,成为童子功。
你未来,就是偶像级的。
跳绳可以保证你的身材足够好,做偶像的人,哪有大腹便便的?
过去有。
现在,很少。
练字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字太丑了,会影响中考、高考,我总是这么忽悠他,有天,你成了明星,你写一手烂字怎么跟粉丝交代?
写作的目的是输出能力,无论未来的输出形式是视频还是文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输出模块必须是畅通无阻的。
刷牙不是应付式,而是教科书一般的,早、中、晚都必须刷。
还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日习惯,都不能高负荷。
而是很少的量就可以了。
核心在于日复一日。
80后多有牙齿问题。
根源是什么?
父母不懂。
太影响颜值了,有时我在想,若是我能穿越回去,一定会叮嘱我爹,要定期带着我们姐弟几个去看牙齿,确保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
这个,太有竞争力了。
我读大学时,有个师姐,无论人品、性格、身高、脸型都没得说,就是牙齿太丑了,那种外掀式整体龅牙,若是她的父母有对应的意识,那……
云泥之别。
如今,我们都做父母了,应该如何避免孩子重蹈覆辙呢?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从孩子长牙开始,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牙齿没有问题也要看吗?
是的!
因为,小朋友龋齿速度太快了,当你发现时,已经是不可挽救了,更多的是要做合理的医学预防,例如做窝沟封闭,就是用补牙的材质把孩子的磨牙里的窝沟给填平。
是不是定期看牙医一定可以预防龋齿?
也不是。
牙齿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问题,也不仅仅是预防问题,还关乎体质问题,有的小朋友出生不久,牙齿就烂掉了。
现在小朋友龋齿率高不高?
非常高。
成年人,有些人很讲卫生,牙线也用,冲牙器也用,为什么依然有口臭?根源就是有龋齿,只要龋齿在,口臭就伴随终生。
要是补了牙?
依然有。
口臭最厉害的群体,是镶牙群体。
关于小朋友看牙的问题,刚才一句话概括了,定期检查,医生会给出专业建议,例如有的位置开始换牙了,有的位置牙齿依然在,但是这个牙齿对新生牙齿造成了排挤,那么可能会建议提前拔掉,有的牙齿呢?被挤压的朝内发展了,医生会在这个牙齿上给接上一个半牙,强制把牙齿给矫正过来。
反正,只要您能遇上一个优秀的牙医。
孩子,大概率会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我儿子在本地也算半个网红,牙医阿姨也很喜欢他。
都很熟悉。
牙医阿姨会定期打电话让过去检查。
我儿子多长了一颗下门牙,拍片时发现的,直接给拔掉了一颗,上面换牙挤压了一颗,医生给截了半截,给拽出来了。
具体我也不懂,我就一个原则,医生怎么建议,怎么来。
我负责监督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刷牙。
哪怕他早上起晚了,要迟到了,我也要求必须先刷牙后出门,并且必须刷到后槽牙,我会定期让他啊一下,看看有没有牙结石之类的。
再次提醒:每半年带孩子去看一次牙医,持续到高中毕业!
说完娃娃,说大人。
大人,应该多久看一次牙医?
也是半年。
每半年要洗一次牙,你可以拿个小镜看看你的牙齿,你会发现,虽然你觉得日常刷牙刷的很干净,可是角落里依然有牙结石。
牙结石很难刷掉,要去洗牙。
主要是,你每洗一次牙,你就会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若是你的牙齿比较脏,医生还会给你科普正确的洗牙法,拿着牙齿模型演示给你看,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连刷牙都刷错了,另外时间也不够,我们这边去看牙一般会送个小沙漏,这是标准的刷牙时间。
成年人,多大还可以矫正牙齿?
一般而言,三十岁以下,都可以。
不过,我看很多牙科医生在网上的科普是四十岁以下都可以。
智齿必须拔吗?
不是。
有些智齿是横着长或倒着长的,会成为冠周炎、龋齿、牙源性肿瘤的病灶,那么必须要拔,而且拔起来很费劲,有点类似外科小手术。
有些智齿呢?
会影响颜值,例如大饼脸。
也要拔。
不疼不痒不影响颜值,拔不拔无所谓。
怎么判断该不该拔?
听医生的。
动不动牙疼,这个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牙周炎,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开始掉牙了?你可以看那些流浪汉,哪怕很年轻,牙齿也普遍有缺失。
被人打的?
不是。
这一类,多是患上了广泛性侵袭性牙周炎,主要原因在于口腔卫生不到位。
牙齿越掉越快。
为什么?
因为,缺了牙,不受力了,那么更不用这个位置咀嚼了,牙床接受不到压力,久而久之也开始退化了。
所以,有个说法,牙齿掉了抓紧镶。
目的就是让这一带继续保持该有的咀嚼压力。
问题来了,牙齿是该镶还是该种?
我个人觉得种牙好。
理由有两点:
第一、镶牙需要磨两边的牙齿,这个破坏是不可逆的。
第二、镶牙后,假牙与牙床之间没有力的传导,会导致这个区域的牙床萎缩,这一点,一拍片就看的很明显,有牙齿的地方骨头厚,没有牙齿的地方骨头薄。

种植牙比真牙寿命长。
种牙是不是很复杂?
非常简单。
我感觉,我都能给人做手术,拿电钻在空缺位置钻个洞,然后把自攻螺丝放下去,然后取牙模,再把做好的牙齿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完美。
就这么简单。
种牙应该选择什么原则?
两点:
若是重要牙齿,例如门牙,要选大医院,大医生,不同医生的种植技术不同,结果也不同,国内很多牙医都是去西安那边学习的种牙技术。
若是后磨牙之类的,可以就近原则。
因为,种植牙需要半年一保养,用习惯后一年一保养。
半年一看牙医,不要总怕牙医嫌弃你脏,比你脏十倍的牙齿他都天天看,他习惯了,你的牙齿算好的,大部分人惧怕牙医的根本,是心理问题。
其实,不需要担心。
大胆的,主动的,张开嘴。
他会使你的牙齿变整齐,变干净,从此不再口臭。
还有一点:不要吸毒,不要嚼槟榔。
吸毒会导致牙齿泛黄、稀疏,缉毒警看明星的牙齿就知道他有没有吸毒,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明星喜欢给牙齿贴亮片的缘故,掩盖泛黄的牙齿。
槟榔有什么危害?
口腔癌!
我对牙科是非常熟悉的,半个牙科诊所老板,理论上,我能科普的点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觉得科普的越多越吓到大家,不如给大家一个最简单最真切的建议,就是带着孩子定期去看牙医,自己也顺便洗洗牙,听听医生的建议,他们比我更专业。
我只是希望,牙齿问题,止于我们这一代人。
还有很多朋友担心,小朋友惧怕牙医咋办?
你低估这些医生了。
他们把你都哄的团团转,何况孩子了,人家手术台还带电视,问孩子喜欢看喜羊羊还是小猪佩奇?
那么核心的问题来了,选私立诊所还是三甲医院?
我的建议是选私立。
为什么?
能跳出来干牙科诊所的,都是真有两把刷子的,其水平要远在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之上,尤其要选具有现代性的医生,年轻、经常出去学习,不传统。
这些?
自己对比一下就行了,差别很大。
凡是,能在一个地方把口碑做起来的牙科诊所,都是凭借真本事!
后记:
写三点。
第一、儿童龋齿问题,不仅仅普遍存在于县城、乡村,而是一二线城市也很严重,家长的重视往往是处于亡羊补牢阶段,而不是未雨绸缪。
第二、有人问很多人咀嚼,是偏重于一侧的,但是是无意识的。要不要刻意去纠正?
必须纠正。
第三、有读者问,各种的类型牙膏让人眼花缭乱,不同牙膏的效用有很大区别吗?
这一点,不同医生不同观点。
牙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清洁牙齿?
美白?
防龋?
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用来清洁牙齿的,至于其它成分,可以理解为辅助,美白有没有效果?
没有效果,牙齿本来的颜色就是淡黄色。
有些特别有效果的网红美白牙膏,是有“上色”的功能。
意义不大。
预防幽门螺旋菌呢?
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纯属扯淡。
所以,牙膏怎么选?
常规的、超市有售的、普通的、二三十的,足够了,至于其它概念,意义不大,我自己选牙膏也是如此,基本遇到什么选什么,常规产品即可。
但是,有一类牙膏是有价值的,就是抗过敏系列,这个不算智商税,牙膏的抗过敏成分,比如硝酸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齿敏感症状,如舒适达或者华西出品的脱敏糊剂等,这种也只是起辅助治疗的作用,若是牙齿高度敏感?
还是需要看牙医!

以上内容,如果你一时间理解不了,还请收藏,多次回看。

希望生活中能帮到你,让你得到实惠!
启示
1.这篇会有些乱,一会放电异常,一会高血压,一会颅脑外伤,建议分开写,东西太乱显的没有重点,可以把抑郁症拿出当个专题来写,高血压当个专题来写。
2.想要身体疾病少,总结起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3.关于牙齿,其实记住一句话,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每半年看一次牙医。[玫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牙齿痛会不会引起后脑壳痛(牙齿痛会引起脑壳痛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