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缩筋是什么引起的(手脚筋缩是什么原因)手脚缩筋是什么引起的(手脚筋缩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手脚缩筋是什么引起的(手脚筋缩是什么原因)

手脚缩筋是什么引起的(手脚筋缩是什么原因)

在我们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的经筋病变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来说,疾病的发生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具体到经筋病,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认为外感内伤都可导致经筋的损伤。

首先是外感六淫所伤,对于经筋病来说,常见病邪有风、寒、湿等。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风伤筋。”《素问·气穴论》提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谿谷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灵枢·百病始生》中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灵枢·刺节真邪》中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抟于筋,则为筋挛。”

常见的内伤病因有饮食过嗜、七情所伤及五劳过极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到:“酸伤筋,辛胜酸。”《素问·五脏生成论》中写道:“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灵枢·五味论》中写道:“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写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问·气厥论》里写道:“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素问·痹论》里写道:“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素问·宣明五气篇》和《灵枢·九针论》也都提到了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风寒湿邪是导致经筋疾病的主要外因

首先我们讲一下外因。外因就是我们身体以外的因素作用到人体,最常见的外因是六淫。什么叫六淫呢?中医把自然界中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叫做六气,六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人体疾病的,但是当它们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变成六淫时,人体就受不了了。“淫”就是太过的意思,老百姓常把夏天的梅雨天气形容为“淫雨连绵”,就是说雨不停地下,下得太过了。六淫中的风、寒、湿三邪常常是最容易引起经筋病的外在因素。

感受六淫与否和人体的阳气是否旺盛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说明人体内在因素是主要的,所以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如果阳气旺盛,则经筋柔软,如果阳气不足,则六淫侵犯人体,经筋就容易出问题,因此阳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素问·风论》论述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云:“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邪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邪气,经筋病也是如此。笔者所熟识的印会河老师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解释说:“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三年前,一位50岁左右的女患者,室内运动大汗后,右肩及胸部受风,此后受风部位常自觉发凉,病情迁延多年,日渐加重。由于患者异常紧加,致神情恍惚,西医无所适从,只得诊断“神经官能症”。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自觉疾病缠身,终日惶惶不安。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如此可见,风者,不得不防,同时要多站桩,增自身阳气,否则就会“弱不禁风”。我们都有过“伤风感冒”的经历,还有人受风后致面瘫,皆风邪所致。平日大家要注意衣服的防风性,护好头面部,尤其是运动汗出后不要受风。风,除狭义上感受到的气流的流动,在广义上,前后经历的温差也是风,所以注意空调、暖气的使用,勿频繁穿梭于温差大的两个空间。在此,提醒大家,注意防风。(李亚勤)

临床上不少经筋病都跟风邪有关系,比如在春秋季节,天气变化不定的时候,有些人风一吹就容易得头痛、面瘫、落枕、腰痛、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因受风而得的经筋病很常见。

2012年1月某日,王女士,35岁,左侧颈肩不适,常常牵涉左侧头痛,左腰背局部发紧,患者耐受力很高,病情颇为顽固,近日始觉左下肢外侧酸痛不适。胥老师针下亦感觉左半身的经筋较紧,于是询问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原因,王女士思考再三之后说:“可能是我的左半身总是冲着走廊,最近要求领导给我换位置未果!”胥老师接着话题就讲到:“其实这就是受风了,王女士左半身总受风,最后出现了问题,就说明坐的位置不好,中医病因学是很朴素的,不是神秘的概念。”听老师的一番话,我明白了自己左肩周不适的原因。我最近左肩晨起发僵并时有酸痛,尤其抬臂做脱衣动作之时会有疼痛感,症状与中老年人的“肩周炎”症状颇为相似,当然我的年龄并不符合肩周炎的标准,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不足40-50岁的朋友肩周不适,由此也说明肩周炎的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床位正对门口,每日舍友较我早起一个小时,并习惯将门大开,于是每天我的左肩吹风一小时。不到两个月它就开始抗议了,用手触摸左肩有明显的条索,局部压痛明显,自我推拿之后症状会减轻。(李亚勤)

寒气伤人肌肤,则毛窍紧闭,阳气收敛,汗不得出。寒伤筋脉,则筋脉收引,拘急痉挛,出现疼痛。

《素问·举痛论》论述到:

“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喝,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岐伯曰: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寒为阴邪,主收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论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这跟咱们物理学上的“热胀冷缩”有类似的地方。我们人体受到寒邪以后,经筋就会拘紧、痉挛,经络气血瘀阻不通,身体就会出现痹痛、麻木等症状,进而影响到内脏系统。打个形象的比喻,冬天的下水道为什么容易堵,因为冬天寒冷,我们饭菜中的油脂容易凝固,是凝固的油脂把下水道堵住了。许多人受寒以后出现四肢关节疼痛,颈项及腰椎活动不利等,尤其是夏天空调开的太冷,许多人会出现以上症状。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则泣涩,温则通利。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易受寒邪侵袭,导致经筋拘挛,经脉不利。

大家想想医圣张仲景的书为啥叫《伤寒杂病论》而不叫伤热伤湿杂病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寒邪最易伤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阳气不足,更容易感受风寒,比如产后。这是弟子程延君记录的临床随笔:

一位46岁的患者,大学学历,说起二十年前坐月子的事,非常后悔。当时听信某些所谓的“科学”理论,说不用坐月子,自己夏天生孩子后不注意避风,空调开得温度很低。后来发现自己比一般人要怕冷的多,左腿膝盖到小腿发凉肿胀,多年不愈。多年体寒怕冷,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说这是“冷默”,因为冷,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感觉活着没啥意思。胥老师多次给予患者针灸治疗,患者还参加站桩班坚持练功,三个月后其体质逐渐恢复,半年后已经再也不怕冷了,自觉又回到了原来活泼开朗的状态。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一些人开始认为“坐月子”是封建社会的陋俗,显然,这种观点是很盲目的。临床上许多的女性患者就是在坐月子期间没有保养好,感受了风寒,才出现了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这种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郭女士,38岁,现居上海,2006年怀孕6个月时不慎小产,在月子期间洗澡受凉,出现全身多个关节的游走性疼痛,具体在双肩、肘、膝、脚趾,尤其是双膝症状明显,在半蹲位疼痛最为剧烈,并有脊柱正中以及腰部的疼痛。伴有尿频、晨起脸部浮肿。触其双膝关节较身体其他部位明显的“发凉”,而关节、肌肉无红肿,血沉、抗“O”以及类风湿因子等常见化验指标正常。老师为其毫针快速针刺治疗,第一次治疗肘部疼痛最先得到缓解,之后是后背的不适减轻,第三次治疗膝部不适逐渐缓解。郭女士由于的体质原因,双膝疼痛偶有反复的现象,前后治疗十余次症状全部消除。

另外一例是北京的一位丁女士,产后着凉,左大腿外侧自臀部到膝外侧出现明显的肌肉条索,触之圆球样筋结数量多而且明显,老师套用琼瑶阿姨的名言形容她“身有千千结”。该患者对寒冷刺激十分敏感,伴有头痛、腰痛的症状。接受胥老师的治疗后,患者腰痛、头痛及腿部的不适感后来都逐渐得到缓解,针刺治疗八次并配合站桩,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风寒在我们阳气最虚弱时候更容易侵入人体,因此,女性在产后对自我身体的保养防护是十分重要的。(李亚勤)

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许多女性为了美丽不惜“冻人”,或者夏季室内空调开的很冷,这都容易导致经筋拘挛僵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许多爱美的女士在春寒料峭的季节就开始穿起大领口露肩装,颈肩部曲线自然呈现,再系上一条丝巾,别有一番韵味。值得注意的是,颈肩往往是人身最易受寒的部位。

颈肩长期暴露受凉之后常表现为颈部、肩部肌肉紧张、酸痛、僵硬,长此以往会影响到颈肩气血的通畅,以及脑部供血,容易引起头部发闷、发晕,面色亦受影响,表现发白或发青,缺少血色。几日前我们陪胥老师到其友人的茶室做客,茶室的主人用仅存的上好家藏武夷岩茶招待。在座两位女士都是白皙高挑的美女,衣服后领稍大露出半个肩膀。聊天之余,只见其中一位不时搓手,老师问“是不是手凉?”,当时室内暖气充足,且大家停留多时,并不觉得寒冷。她回答:“是!”,并提到自己经常手凉,颈部也常有不适。于是便让我们为其推拿治疗,发现这位女士颈肩部肌肉都很僵硬,我们按揉半小时后,老师发现其脊椎有问题,便为其做脊椎整复。一分钟后,她的同伴说道:“她脸色好了许多诶!”该女士皮肤白皙,但一直“面无血色”,现在看来红润了许多,越发有光彩了。她自己也觉得眼睛也清亮了,手的感觉最明显,可以说瞬时回温。胥老师说道:“女孩子要注意保护阳气,手凉、面色泛白的都是阳气不足,受寒是关键,推拿颈肩部只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一个健康的身体表现在面色上是红润有光泽的,所以爱美的女孩子更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注意保护自己,健康才能焕发出最美的青春。(程延君)

除了避免感受寒邪以外,喝茶也得注意挑选。一般说来,“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本草纲目》),所以常饮绿茶的人脾胃一般不好,而且手脚多冰凉。当然也有温性的茶,但温性的大树种白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揉捻直接阴干的茶)市场上很难见到,喜欢喝茶的话,最好多喝红茶。

湿 湿邪也可以造成筋的病变。因为湿邪的特点就是黏滞、重浊,在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里面,湿邪致病曾经被形象地形容为“腰重如带五千钱”,就是说湿邪会让人感觉很沉重,好像腰中携带着五千个铜钱。头部也是一样,《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就是指湿邪侵犯人体后,头部好像裹着一个毛巾,这主要是因为经筋出了问题。以上都是在说明湿邪“重浊”的这个特点。再有就是迁延难愈,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所谓的“风湿”很难好,也是这个原因。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冬天有暖气,冻不着;夏天有空调,热不着。这虽然是暂时舒服了,可是却给身体埋下极大的隐患。冬天天气冷,身体的毛孔本该关闭,可二十几度的室温骗过了身体,当你外出时,毛孔依然打开,结果是风寒湿气统统涌进体内。到了夏天,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舒张的毛孔还是关闭着,那些能用汗液排泄掉的风寒湿气全都排不出去,越来越多的邪气在体内郁积,怎么会不生病呢。许多人的关节病阴天会加重,也是因为阴天湿气太重。

体质、心理因素是导致经筋疾病的内因

除了外因之外,内因也很重要。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有的人筋损伤得比较厉害,有的人比较轻,有的人甚至没有什么损伤,这与每个人的体质是关。人的体质千差万别,有的人阳气旺盛,就不容易生病,而有的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因素,阳气不足,就比较容易生病。还有一个内因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这也是很重要的。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强调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肝主筋”,“主”有“主持、控制、调节”的意思,说明 “肝”对“筋”的运动有控制和调节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情绪不好,自然会影响到肝的正常功能,身体的经筋也会因为得不到濡养而产生疾病。这种病例在临床上很常见。

您是否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的疾病没有关系?如果是的话,那么就不要再执迷不悟下去,从现在就开始心理养生。人体终究不是运转不休的机械,精神状态不仅和生理无法分割开来,而且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着疾病。易紧张的人更容易罹患经筋病,出现失眠、耳鸣、肩背疼痛的征状;性格坚强、吃苦耐劳的人病情易迁延成慢性病;帕金森病患者性格急躁的占多数。另外,性格敏感的人针刺时针感也大多比较强烈,相反则比较迟钝一些。临床上常见七情过度导致的疾病很多。(李亚勤)

劳损是导致经筋疾病的不内不外因

除了外部的环境因素,身体劳损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原因,这跟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像从事IT产业、金融行业、文秘工作、编辑工作的白领朋友们得经筋病的可能性就很大,尤其是职业会计师,几乎都有经筋病,颈腰部经筋损伤尤其严重。《素问·宣明五气篇》里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白领们因为长时间低头看资料,或是看电脑,又缺乏一定的运动锻炼,姿势不良,肌肉劳损,身体的经筋会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而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经筋病。经筋病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全身性的内在因素与局部筋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局部筋伤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改变。人体在遭受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经久积劳及风寒湿邪侵袭后都可引起经筋的损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经筋的损伤有: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简而言之无非是“筋出槽、骨错缝”。长期的姿势不良不仅可以导致“筋出槽、骨错缝”,严重的话还可以造成脊柱侧弯。

一位产后女士前来调理身体,自称左半身自上而下皆感不适伴脊柱侧弯,原因为小时候家中弟妹较多,晚上围坐一起写作业的时候,因为靠的太近,同时又故意不想干扰到妹妹,于是总是向一侧躲闪着,最后发现脊柱侧弯,十多年过去了,该女士出现了半身不适的症状。老师经常讲,“骨正筋柔”,就像桅杆,两侧的筋拉力不一样就会把中间的脊柱拉弯,于是单纯正骨显然无法解决问题,柔筋,骨自然变正,胥老师刺激其膀胱经诸穴、夹脊穴、以及督脉诸穴,因为无需留针,所以老师取穴多,刺激量大。然后配合正骨手法,病人感到周身轻松。老师开玩笑:“当初母亲如果提醒大家交换坐位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该女士笑笑:“妈妈也是不懂,只是知道不要驼背,没有想到侧弯的问题。”于是,我们知道,父母是一个需要渊博知识的角色,尤其是关于健康和教育。

近日,老师的门诊里前来就诊的儿童越来越多,其中,三个小朋友因为视力下降问题而来,有的家长很开明,宣称“宁愿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一定要有一副好的身体”。的确如此,家庭教育在社会的洪流中到底要起多大的作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然而好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如同蝴蝶效应,即蝴蝶在热带雨林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说的即是开始时候的一点小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最后结果的迥然不同。(李亚勤)

总而言之,经筋病的高发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情绪等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最终都会导致经筋出现肿胀、条索、结节、酸痛、麻木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经筋病。治疗时,不仅要松解局部的筋结,还要整体调理。

中医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整体观”,包括人体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和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本文从经筋的角度做浅显的分析。人不断地与外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就社会而言,电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长时间使用,就让人首先“坐”了下来,然后是静了下来,处于活动状态的器官是眼睛和双手,办公不用纸了,交流不用嘴了……从体力而言,工作似乎是变得轻松了……我们讲“用进废退”,我们的四肢肌肉是软塌塌的,社会的男男女女都“儒雅”起来了,然而我们一直在用的双手和眼睛似乎也“退”了,出现腱鞘炎、近视眼。不断前进的只剩下了我们的大脑,老师开玩笑地说:“现在人都从动物变成了静止的植物,四肢都细细的,顶着大大的脑壳。”久坐催生的颈肩腰腿痛,就是经筋在给您提醒了……经筋病的出现又体现着“整体的病理观”。《基础临床按摩疗法》中有一个极端的例子“踝扭伤的病人会加倍的爱护受伤的腿,从而引起臀部和背下部肌肉紧张,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这种情况单纯从颈部治疗不能解决问题。”人体的肌肉相互重叠、合作、摩擦,同时包被在筋膜之中,所以经筋病的诊断“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又例如,生活中习惯单脚歪斜着站立,时间久了,骨盆会发生倾斜,出现长短腿,而人体脊柱就像桅杆,骨盆就是固定桅杆的船体,所以骨盆的倾斜又继而影响到脊柱,引起相关症状。经筋病的治疗体现着“整体的防治观”。老师的治疗对于整体的调治体现的非常明显,或许病人只是一个单纯的鼻炎、头痛、视物不清、腰腿痛,除局部进行治疗外,老师重视对于整个脊柱的调治,针刺并配合手法的复位。另外,老师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求“站桩”,便是从生活中调治人体经筋的一种手段。(李亚勤)

防治经筋病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中老年人,阳气较弱,更应该避免外界环境中邪气的干扰,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心情保持开朗愉快,如此才能减少各种经筋病的发生。

养生,从细微处开始。

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但是该如何养生,从何处开始,从饮食、锻炼,还是医药、生活方式?电视上各种养生节目也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关于养生,首先应有正确的养生观。我一直很推崇先贤嵇康所著的《养生论》的观点,其中有段写道:“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这句话的意思主要就是表明世人认为偶尔的发怒、悲伤或者偶尔的放纵自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是呀,我们很多时候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一次两次的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行为无所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殊不知人的身体是最精密的记录仪器,任何身体及精神的行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得到记录。就好比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能让科学家们推测出当时的天气及地理情况。人总是会规避大的风险,而不知规避小的风险,殊不知越是不当回事的风险越易到最后酿成大祸。诚如《养生论》中所道:“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经常有人问:“胥大夫,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病怎么得的?”老师有个非常精彩又很质朴的比喻:人就好比汽车,刚买的时候很好用,各种性能都非常好,但当你开上路的时候,各种损耗就开始了,路面状况不良、偶有刮损破坏等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在汽车刚出现一点小问题的时候能及时修理,保养得当,那这汽车的使用年限就能很长,而若你长期疏忽它的小问题,到最后就会积累形成大问题,汽车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的缩短。人也一样,从出生一开始,无形的损耗就已经开始了,只有注意得当,健康才能长期保存,生命质量才会高。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带着年轻的女儿来找老师扎针,其实女儿很健康,就是胸椎因长期姿势不良稍显后凸,看起来有轻微驼背,母亲的观点就认为应该提前预防,不能再让它发展下去;还有位老奶奶也是带她忙碌的女儿来找老师看病,女儿长年忙碌在外,造成身体的许多不适,也都没时间看病,老奶奶心疼女儿,强拉着女儿过来,经老师治疗后,女儿非常的开心,很长时间的不舒服得到解决了。养生方法很多,方式各异,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李亚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手脚缩筋是什么引起的(手脚筋缩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