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2个多月黄疸128严重吗(婴儿黄疸128正常吗)婴儿2个多月黄疸128严重吗(婴儿黄疸128正常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2个多月黄疸128严重吗(婴儿黄疸128正常吗)

婴儿2个多月黄疸128严重吗(婴儿黄疸128正常吗)

婴幼儿黄疸是体内胆红素浓度高的结果而胆红素主要是红血球的代谢产物,当红血球老化破坏时,血红素就会游离出来,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经肝脏的代谢后,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当上述的代谢路径发生问题,造成血中胆红素的堆积,就会形成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婴幼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是婴幼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 /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婴幼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常见的几种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 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婴幼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婴幼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婴幼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婴幼儿黄疸的检查

婴幼儿黄疸应做的检查 

正常婴幼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 ~24h ~28h 3~7d

足月儿 <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产儿 <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治疗婴幼儿黄疸的中药方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婴幼儿黄疸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婴幼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婴幼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婴幼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婴幼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婴幼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婴幼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婴幼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婴幼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婴幼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婴幼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婴幼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茵陈丹参汤

【婴幼儿黄疸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婴幼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婴幼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婴幼儿黄疸按语】婴幼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治疗

除少数先天性胆管闭锁病例需要外科手术之外,绝大多数可用内科治疗。

1.中药 中医称新生儿黄疸为\"胎黄\",治疗以茵陈为主,常用茵陈三黄汤(茵陈9g、黄芩4.5g、黄柏4.5g、黄连1.5g、大黄1.5g、山栀3g)浓煎口服,每日一剂,少量多次喂服或用茵栀黄注射液加10%葡萄糖液稀释一倍后静脉滴注,能使黄疸逐渐消退。

2.光疗70年代初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制蓝光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取得与国外同样效果。由于疗效显著,方便简单,副作用少,现已被普遍采用。国产蓝光灯管波长为420~470nm与血清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60~465nm相接近,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后产生胆绿色和无毒的水溶性双吡咯。后者不易散到中枢神经系统,而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无蓝光灯管时白光也有效,但比蓝光约差5%。1983年Vecchi报道波长514.5μm的绿光优于白光。1984年上海使用绿光,结果还优于蓝光。

光疗的效果除波长外与皮肤受光面积、光照强度成正比,双面光照比单面光照的效果快而好,且可减少翻身,光照时除了遮盖两眼避免损害视网膜外,会阴部用小型尿布,尽量暴露。光照强度与灯管根数、排列方式、反光能力、使用寿命、有无积尘与皮肤间的距离和中间有无有机玻璃间隔有关。一般每面5~9根灯管排成弧行,使各灯管与皮肤间距相仿,并有反光装置,避免积尘为宜。蓝色荧光灯亮度衰减比白色的快,使用300小时后即减退20%,900小时约减35%,2700小时约减45%,20瓦比40瓦的减退得快。所以当幅照计监测灯管功率<300μW时(约连用2500~3000小时)即需换管。灯管与皮肤间距33~50cm,当光照强度减退时可将灯皮间距接近来保持200~460R烛光的强度。为了防止灯管破碎脱落碰伤患儿,故中间隔层有机玻璃为妥,5cm厚的有机玻璃约减弱透射率5%。

光疗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因及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的高低来决定。连续照射比间断照射效果好,比较简单,但两例轮流用一只光疗箱,6小时交替间断照,效果相差也不多。胆红素下降程度与病因及光照前胆红素基数,距生后时间有关。一般光照24小时约下降胆红素幅度30%左右。有些Rh溶血病生后1天内开始光疗,胆红素上升减慢,3~4天后再逐步下降,避免了换血。多数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照24小时即降至205μmol/L(12mg/dl以下)而停止光疗。由于皮肤黄疸比血管内的血清胆红素减退得快,停照后血清胆红素再由血管进入皮肤,黄疸会有所回升,过1~2天后再逐渐消退。

光疗时可有轻度腹泻绿色稀便,针尖大红色皮疹、核黄素分解增多、环境温度过高时发热和不显性失水增加,肝功能异常、败血症和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4μmol/L(4mg/dl)同时有高卟啉血症时,光疗后皮肤、内脏可呈青铜症(bronze baby syndrome),停照后会自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检查67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提示较长时间的光疗会损伤DNA,有可能产生远期的副作用。根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等远期随访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在21/2~9岁时无论在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方面都与健康同龄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目前临床上光疗虽无多大副作用,但适当掌握指征还是需要的。当未结合胆红素用Lathe改良法测定达205μmol/L(12mg/dl)以上和产前已拟诊而生后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者,为了争取时间,不宜在未结合胆红素高达205μmol/L(12mg/dl)再照。光疗只能治表退黄,不能治本,不能减少抗体,也不会纠正贫血,然而对需要换血的病例,在换血前后进行光疗,可减少换血次数,提高疗效。绿光照射出现腹泻皮疹和核黄素缺乏者少。沿海地区湿度高,光疗时不显性失水轻,内地可增加液量20%~25%、注意尿量及尿比重。避免光疗箱温度过高,一般以30℃为宜。在增加通风对流时避免吹直接风。

3.阻止肠内胆红素的再吸收 提前喂奶,及时建立肠道菌群,分解肠内胆红素为尿胆原,尽快排出胎粪,可以减少肠内胆红素,防止其再吸收,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有人给活性炭0.75g,每4小时1次以减少肠壁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肠肝循环),与光疗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4.酶诱导法 常用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的微粒体提高活力,转化未结合胆红素为结合胆红素,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或更久,但其作用较缓,3~7日才显疗效。可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疗效。

5.换血疗法 详见新生儿溶血病治疗节。在广泛采用光疗以后,换血已大为减少。

6.白蛋白 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附着于白蛋白,从而减少未结合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在换血1~2小时前,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连用2~4次,或用血浆25ml,每日1~2次,可换出较多的胆红素。

7.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主要作用是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加强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的能力。一般口服强的松每日1~2mg/kg。对较重黄疸病例可静点氢化可的松5~10mg/k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待黄疸消退时减量,以至停药。由于皮质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一般不作常规处理。在普遍应用光疗以后,更不需激素疗法。

8.锡~原卟啉 是血红素加氧酶的抑制剂,能阻止血红蛋白的分解,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形成。目前该药已在人工合成,今后可望应用于临床。

预后预防

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即予光疗。这是产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把好的第一关,对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儿也应向家属交代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国外为避免母婴分开、有的对高危儿开展预防性家庭光疗5~7天。

中医对小儿黄疸的分类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

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2个多月黄疸128严重吗(婴儿黄疸128正常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