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斜是怎么回事(斜颈是怎么引起的)劲斜是怎么回事(斜颈是怎么引起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劲斜是怎么回事(斜颈是怎么引起的)

劲斜是怎么回事(斜颈是怎么引起的)

少林桩功是少林拳术中重要的基本功练习法之一,其内容主要有功法桩(四平马步桩)、技击桩(实战桩步)、短马桩(南派少林又称“地盆”)、梅花桩(五根木桩组成)、七星桩(七根木桩组成)和独木桩(一根木桩)等等。
  少林桩功的作用是以桩功的锻炼,达到身法稳固、气息顺通、功法扎实灵便、劲力顺达;同时又能起到调整身体的作用,提高身体素质及防病健身。拳谚中说:“未习打,先站桩”、“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练拳不练功,交手下盘松。练拳又练功,根基如山重”、“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桩功在拳法基本功中的重要性。下面,我仅就少林拳法中较常见的桩功姿势及功法要领做一简单的介绍。
  
  马步桩功(四平马步桩功)
  
  姿势:四平马步桩功,姿势低平,功架开展,强度较大。练功时两腿并立,两脚平行站好(距离约为自己脚长的三倍)。两膝弯屈半蹲,两大腿微平,脚尖内扣,五趾抓地,重心落于两腿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同时注意保持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提肛、立腰、开胯、沉肩、收臀。手的姿势任选下面的一种。
  (1)两手成八字掌,屈肘插腰(拇指朝后)。目视正前方。
  (2)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成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指尖相对,四指微开,两手食指与拇指尽量撑开成“八字”形,两手臂与肩平齐,两中指间相距约3厘米,头不可前倾。目微视两中指间。
  (3)两臂向两侧平拉伸直,两手成柳叶掌,尽量以小拇指一侧朝外,两手臂与肩平齐。腕部屈立挺直,小拇指一侧向左右平行外撑,屈腕约90度,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
  放松:练功开始前,全身肌肉放松,精神集中,可以采用站立姿势,全身从头、颈、肩、臂、手到胸、腰、背、胯、腿、脚逐段放松,以达到“松沉、稳实”的最佳练功状态。同时要使精神集中,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刺激,情绪稳定,神态自然。
  意念和呼吸:练功者在练习马步桩功时,思想应集中在下丹田。开始练习时,意念呼吸不可强求。只要体态端正,周身放松,保持一种内在的安静,不为杂念干扰即可。呼吸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逆式呼吸法。这种呼吸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
  具体练功的方法为:待姿势的正确调整及“意守”状态锻炼过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可采取“呼吸”的练习。在吸气和呼气时要注意顺其自然,柔和轻缓,绝不能用力。吸气时,用意念“引气”,由鼻慢慢通到丹田,此时腹部自然凸起。呼吸时要细慢、深长、缓和、均匀。待气呼净、略做停顿后,再进行吸气的锻炼。
  腹式呼吸的形成,对于保持人体“腹实胸宽”的最佳状态,对于调合气血、强健脏腑、疏通经络、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武术的实践中,对正确地应用刚柔、虚实、直横等多种劲力的发挥,都能起到直接的作用。
  时间和姿势:四平马步桩功的锻炼,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眠前。初学者练习的姿势可略高些,一般练5~10分钟,可休息一会儿。随着锻炼程度的加深,姿势也要随着逐渐下降,最后达到腿平的位置。但这要依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适当掌握,不能急于求成。
  技术和要领:在初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姿势掌握,达到“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的要求。
  练功前应先排空大小便,尽量不做剧烈活动,不看书报,衣着不宜太多,领扣和腰带要系得松紧适中,最好在饭后一个半小时间后练功。桩功练习中,要虚领顶颈,两唇微闭,舌抵上颚,下颏内收。身体要自然正立,全身放松,沉肩提裆,精神集中,意守丹田。初学者会由于腿部肌肉紧张而发生抖动,这时应暂停,进行休息,调整后再练。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要下苦功夫,长期坚持。
  调整:马步桩功练习,属于静力的负重功法锻炼,因此大腿肌肉及膝关节负担较重,在站桩前后应做充分的腿部和腰胯活动。尤其青少年在练习后,一定要做放松活动。其中包括按摩肌肉、活动关节的放松摆腿等动作,尽快消除肌肉和关节的疲劳,避免造成膝部习惯性变形和关节肌肉拉伤。

强身健体的武术筑基桩功——秘传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桩法是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运动锻炼,以强壮、防病治病的一种健身法;该功法不强调吐纳意守,而是讲求以力贯气,即“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少林内功锻炼时,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站立姿势,腰腿部静止性用力,上肢进行某种特定运动,借助呼吸的诱导以加强脏腑、气血、骨髓、筋脉的功能。少林内功的姿势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几个姿势。这些姿势可分别单独进行,也可联接起来相互变换进行。

【基本内容】

少林内功的基本裆势主要是:站裆、马裆、弓箭裆,还有并裆,低裆、坐裆等。常用功势有: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风摆荷叶、两手托天、怀中抱月、仙人指路、运掌合瓦、三起三落等。锻炼时应根个人的具体情况,在站裆的基础上运用其中若干功势和其它的裆势。

少林内功注重心、思、气、身的和谐贯通。通过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使人保持身心平衡,强化自我控制,有益于健康。如能配合“内功推拿”或“自我按摩”,更提高防治疾病和促进康复的功效。

(一)基本裆势

站裆势


(1)左足向左平跨一步,约当肩宽,阻尖略收成内八字,五趾着地,运用霸力,劲由上贯下而注足。

(2)前胸微挺,后臀要蓄,两手后伸,挺肘曲腕,肩腋莫松,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头勿左顾右盼,精神贯注,呼吸随意。

本势是少林内功的基本裆势,练习时要达到"三直四平"(即臂直、腰直、腿直;头端平、肩平、掌平、脚平)。伸臂撑掌势可在站势时进行,也可在马步或弓步时进行。

2.马裆势

(1)左足向左平开一步,屈膝下蹲,足踵距离较肩为宽,两膝和足尖微向内扣,两脚微向外蹬。足尖成内八字。

(2)两手向后伸,曲肘直腕,拇指分开,四指并拢,两手平放在两跨处,虎口朝内。上身挺胸,收腹微微前倾,重心在两腿之间。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随意。

3.弓箭裆势

(1)身向左转,左足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自己身体长短取其自然。在前之左腿屈膝半蹲,膝与足尖成垂直线,足尖微向内扣,右腿在后,膝部挺直,足略向外撇,脚跟必须着地,成前弓后箭之势。

(2)上身略向前倾,重心下沉,臀须微收,两臂后伸。挺肘伸腕,掌根蓄劲(或两手叉腰,虎口朝内,蓄势待发),全神贯注,虚领顶劲,呼吸随意。本势是锻炼裆势的重要“运功”之一。功能提神顺气,活血通络,使内外坚固。锻炼时要用劲后沉,使之有待发之势,练到一个阶段就可以结合上肢的动作。

4.磨裆势

右弓步,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右手仰掌护腰,左手俯掌曲肘向右是方磨出,掌根及臀部外侧运劲徐徐向左方磨出。同时身体向左转,左弓步随变右弓步。左右各2—3次。

5.亮裆势

右弓步,两手由后向上亮掌,指端相对,掌心朝上,目注掌背。上身略前俯,重心下沉。换步时向左转,两手收回由腰部向后,再返上亮掌,左右同之。

6.并裆势

(1)两足跟微向外蹬,足尖相拢,五趾着实,力宜均匀。

(2)两手挺肘曲腕,微向后伸,掌心向下,四指并拢,拇指外分,目须平视。

7.大裆势

(1)左足向左分开一大布,膝直足实。

(2)两手后伸,虎口相对,四指并拢,肘直腕曲。

8.悬裆势

(1)左足向左跨开一大布,屈膝下蹲,两足距离比马裆势要宽,要领与马裆势相同。

(2) 两手后伸,肘要直,腕要曲,四指并拢,拇指外分,动作与马裆势相同,所以又称“大马步”。

9.低裆势

(1) 屈膝下蹲,足尖相拢,五趾着地,足跟外蹬,上身下沉,臀部后坐,但不可以着地,所以有“蹲裆“之称。

(2) 两手握拳前举,肘要微曲,拳心相对,目须平视。

10.坐裆势

(1)两腿交叉,盘膝而坐,脚外侧着地,臀部坐于脚跟,上身微前倾,所以又称“坐盘功架”。

(2)两手掌心朝下,腕要曲,使身体平衡,两目平视。

(二)少林内功常用功势

1.前推八匹马势

(1)立身站势(也叫作马步或弓步),叉腰之双中受成亘亭(四指并拢向前,拇指朝天与四指约成直角)于两胁待势。

(2)蓄劲于肩臂指端,两臂徐徐运动向前(偏内方)推动至时直;掌与肩同高,臀略收,胸微挺,头勿盼顾,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3)然后运动手臂,缓缓屈肘,收掌于两胁。锻炼时可按

上述动作来回推收3~5次,然后,将置于两胁之直掌化俯掌缓缓用劲向后下方按压,至肘直而成伸臂撑掌势。在推掌或收掌时,下肢仍要使劲。

2.倒拉九头牛马步裆势

(1)站好中裆或马步裆势,两手曲肘,置于两胁,待势。

(2)两掌沿两胁前推,边推边将前臂内旋,手臂完全伸直时,虎口正好朝下。指端朝前,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肘、腕伸直,勿抬肩,力求与肩平。

(3)五指向内曲收,由掌化拳如握物状,劲注拳心,旋腕,拳眼朝上,紧紧内收。徐徐到两胁,身体微前倾,臀部微收。

(4)由拳变直掌下按,两臂后伸,回复站裆势,或指定的裆势。

3.倒拉九头牛弓步势

(1)先作站势(或弓步),叉腰之双手变成直掌于两胁待势。

(2)两臂运动缓缓前推,边推边使上肢内旋,推至时直时正好拇指向地,四指向前,掌心向外。

(3)屈指,由掌化拳,劲注于拳,拳心向外,拳眼朝地。

(4)然后缓缓用劲外旋上肢,使拳心向内,拳眼向外上方。

(5)缓缓用劲(如拉九头牛之劲)收拳至两胁。

(6)拳变直掌于两胁待势(还原势)。稍作停顿重复上势动作如此可往返3-5次。

(7)拳变俯掌缓缓用劲向后下方按压,成伸臂撑掌势。

4.风摆荷叶势

(1)先作站势(或马步、弓步),叉腰之双手变成仰掌(掌心向天,四指并拢朝前,拇指外分与四指约成直角,指挺直)于腰部待势。

(2)用劲缓缓推动两掌向前,使两掌渐渐交叉(左在右上或右在左上),两仰掌之间约距离1- 2寸,至肘直时即缓缓用劲使两臂左右外分;肩、时、掌须平,成直线,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自然。

5.霸王举鼎势

准备姿势

两臂仍伸直,运劲缓缓内收至正前方,两掌交叉,左在右上或右在左上,然后缓缓用劲收两掌至腰部。如此来回3~5次后,转成伸臂撑掌势。

(1)先作站势(或马步、弓步),叉腰之双手变成仰掌于腰部待势。

(2)两掌用劲缓缓上托,过肩部时,徐徐内旋前臂,使掌心朝天,拇指朝前,四指相对,如重物;用劲缓缓上举过头,两目平视,头勿盼顾,下肢勿松。

(3)外旋前臂,使掌心朝后,四指朝天,拇指朝外,蓄力徐下,渐渐收至腰部成仰掌。

如此来回3-5次后,转成伸臂撑掌势.

6.单掌拉金环

(1)站好中裆或马步裆势,两手曲肘,置于两胁,待势。

(2)右手前推,边推边手掌向上,渐渐内展,待虎口朝下时,掌心朝下外,四指并拢向前,拇指外分,臂欲蓄劲,掌侧着劲,肘、腕伸直,松肩。身体勿随之偏斜。左手动作与右手相同。左右各练2---3次。

7.凤凰展翅

(1)站好中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上行,到上胸处成立掌交叉待势。

(2)由立掌化为俯掌,缓缓向左右分开,两臂运动,腕欲屈曲,四指并拢,拇指外分,指欲上翘,犹如开弓之势。头如顶物,目欲平视,切勿抬肩,呼吸随意。

(3)两掌旋腕,曲肘内收,两侧蓄劲着力,徐徐收回,使掌心逐渐相对,处于胸前交叉立掌。

(4)由上胸之立掌化为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时站裆或指定的裆势。

8.顺水推舟

(1)站好马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直掌于胁部待势。

(2)两直掌运劲徐徐向前推出,边推边掌根外展,虎口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外分,由外向内旋转,指尖相对,肘欲伸直,腕欲屈曲,似环之形。头勿倾力求掌侧肘直与肩平。

(3)五指端缓缓向左右外旋,恢复直掌,四指并拢,五指外分,拇指后翘,指端着力,曲肘蓄力而收,成仰掌护腰。

(4)有直掌化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马裆或指定的裆势。

9.怀中抱月

(1)站好悬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护腰待势。

(2)两仰掌唷腰部上提,化为立掌在上胸部交叉,缓缓向左右分开。肘欲直,掌心朝前须与肩平。下部动作,以要求足跟外蹬为原则。

(3)两指端向下,掌心朝内,慢慢蓄劲,上身略前倾,两手势如抱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徐徐抄起,仍直掌回收于上胸交叉。

(4)有上胸立掌化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马裆或指定的裆势。

10.仙人指路

(1)站好并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护腰待势。

(2)左仰掌上提到胸立掌而出,四指并拢,拇指伸直,手心内凹成瓦楞掌,肘臂运动立掌着力向前推出,用力均匀。

(3)推直后旋腕握拳,蓄劲而收,右掌动作与左掌相同。

(4)待练好指定的次数或时间,即化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并裆或指定的裆势。

11.平手托塔

(1)站好中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处于两胁待势。

(2)两仰掌慢慢向前运劲推出,边推边拇指向左右外侧倾斜。保持掌平运行,犹如拖物在手,推出后手与肩平。

(3)拇指运动向左右外侧倾斜,四指齐着力,曲肘缓缓蓄劲收回,处于两胁。

(4)将在两胁之仰掌化为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站裆或指定的裆势。

12.运掌合瓦

(1)站好大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与腰待势。

(2)右手由仰掌化俯掌,运劲于臂,贯指向前推出,肩欲放松,肘欲伸直,指端朝前,掌心向下,蓄力待法。

(3)右手旋腕变仰掌徐徐收回,待近于胸时左仰掌即变为俯掌,在右仰掌上交叉,掌心相合,慢慢的向前推出,掌心朝下,如仰掌收回胁部,然后左仰掌收回于腰。

(4)将腰之仰掌化为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站裆或指定的裆势。

13.两手托天

(1)站好中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于腰部待势。

(2)两仰掌上托,掌心朝天,缓缓上举指端着力,肩欲伸开,肘欲伸直,两目平视,头如顶物。

(3)拇指由外侧运劲倾斜,四指并拢,掌根蓄力,曲肘徐徐而下,收回护腰。

(4)由仰掌在要部变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站裆或指定的裆势。

14.单凤朝阳

(1)站好小马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与腰部待势。

(2)左仰掌旋腕变俯掌,曲肘,向胸之左上方运力外展,缓缓的运向右下放,曲肘,运劲上抄作半圆形,收回护腰。

(3)右手动作与左手相同,唯方向相反。

(4)待左右动作做好,即由仰掌变俯掌下按,还原到指定的裆势。

15.海底捞月

(1)站好大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仰掌与腰部待势。

(2)两仰掌缓缓而上,由上胸徐徐高举,向左右分开,掌朝上旋腕,再慢慢的使掌心朝下,同时腰向前俯,腿不可曲,脚用霸力,两掌由上而下逐渐相拢,掌心向上似抱物,蓄劲待发。

(3)两臂运劲,掌心指端着力,慢慢抄起,用抱力缓缓抱到胸部,成仰掌护腰,上身随势而直,目须平视。

(4)两仰掌变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大裆或指定的裆势。

16.顶天抱地

(1)站好并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仰掌与腰部待势。

(2)仰掌上托过与肩,旋腕翻掌,缓缓向左右外分下抄,同时身向前俯,两掌逐渐合拢,拇指外分,两掌想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背尽量靠地蓄劲带发。

(3)两掌如抱重物起立,处于胸部。

(4)旋腕翻掌,向下按,两臂后伸,还原到指定的裆势。

17.力劈华山

(1)站好马裆或指定的裆势,两手曲肘,在上胸部成立掌交叉。

(2)两立掌缓缓向左右分开,两肩要松,两肘微曲。四指并拢,拇指后翘,掌心向前,力求成一水平线。

(3)两臂同时用力,上下劈动,头勿转侧,俯仰动摇,两目平视为要。待劈最后一次或仰掌护腰。

(4)由腰部之仰掌变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指定的裆势。

18.三起三落

(1)站好并裆或指定的裆势,慢慢下蹲,腰欲直胸微挺,两手仰掌于腰部。

(2)在下蹲的同时两掌前推,掌心相对,四指并拢,拇指运动后伸,须保持原势的要求,头勿随势俯仰动摇,两目平视。

(3)两掌运劲后收,同时慢慢起立,待直立时两掌正好收到两胁。往返3次,须用劲均匀。

(4)3次完成之后,将要部之仰掌化为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并裆或指定的裆势。

19.乌龙钻洞

(1)站好大弓裆,两手曲肘,直立于腰部待势。

(2)两直掌并行,掌心相对,徐徐前推,边推边掌心向下逐渐化成俯掌,指端朝前,上身随势前俯,下部足尖内扣,用霸力而蓄。

(3)推出后旋腕,指端外展,蓄力而收,边收边掌心慢慢朝上,由俯掌变为仰掌护腰。

(4)将回收之后的仰掌化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大弓裆。

20.饿虎扑食

(1)站好大弓裆,两手仰掌护腰。

(2)直掌前推,同时两前臂也旋前,两腕背伸,虎口朝下,腰随势前俯,前腿得势似,后退使劲勿可松。

(3)五指内收握拳,旋腕,拳眼朝天,曲肘紧紧收回护要。

(4)将收回之仰掌变为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同于大弓裆。

【养生功效】

少林内功疗法不仅有健身强壮的作用,而且也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慢性病患者除有运动禁忌者外,都可以练习少林内功。一般说来,初学者的活动量宜小,要循序渐进,以每次锻炼后感到舒适为度。本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结核、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粘连、糖尿病、慢性肝炎、神经衰落、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关节酸痛等都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少林内功锻炼时思想要集中,以意运气,以气声劲,循经络而达四肢。练时周身用劲,但呼吸自然,不能进气,即所谓“外紧内松”。上肢和腰部运动时要求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劲斜是怎么回事(斜颈是怎么引起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