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正常吗)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正常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正常吗)

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正常吗)

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热的时候,有一个老同学找到我,我一见到她,炎炎夏日,不仅穿的比别人都要厚,头上竟然还包着个头巾。


她无奈地笑了笑,说特别怕风,一点点的风都会让她感到寒气刺骨,甚至别人从身边走过,都要打个寒战。虽然是在夏季,小肚子反而凉凉的,也不怎么出汗。我说,口渴不渴?她说口虽然干,却不想喝水,尤其是凉水,稍微喝多一点就汪在胃里。

再仔细看她,整个脸是苍白的,又带点儿虚胖,中医叫水肿,据她自己说,小腿到脚踝也有轻度的水肿。伸出舌头来是肥胖淡嫩的,明显是有虚寒水湿。


我就给她用了真武汤,里面有一味附子,刚开始她还担心会上火,我说,你这是虚寒一片,这点火投进去,恐怕马上都会熄灭呢!


大概过了两个礼拜,我的这位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吃了我的药以后,慢慢不怕风不冷了,水肿退了,也能有津津汗出了。她现在出门再也不用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了。


到这里,各位是不是非常好奇方子里是什么药?


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真武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真武就是玄武,古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北方的镇水之神。


张仲景用真武汤上温脾阳,下温肾阳,肾阳是先天之本,脾阳是后天之本,当身体阳气足够,才比较能镇得住寒水之气。


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


附子,它非常的热,可以补一身之阳气,尤其擅长补肾阳,附子性走不守,哪个地方寒凉寒冷啊,它都可以到。它一进到身体里头,你会发现全身血脉都喷张,它会走来走去,把寒气从脏腑筋骨里逼出来。


附子在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作用,化气行水。中医认为,脾主水,肾也主水,脾肾亏虚,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就随之降低,很容易出现水湿内停。


附子把脾肾的阳气鼓舞起来,阳气一足,身体多余的水分就很容易被气化掉,好像湿毛巾一样,滴滴答答地不停在滴水,你把它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很快就变得轻飘飘。


茯苓最大的作用就是祛湿,几乎所有药书上都写有茯苓祛湿。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宋朝名医钱乙,白天行医,晚上著书立说,长年累月就患了风湿病,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


茯苓的味道是淡淡的,《药性歌诀》上提到,淡味入腑通筋骨。这些味淡的药物,能升能降,就像茯苓,你用茯苓煮水喝,你觉得好像没味道一样,但是它喝下去,就能让藏匿在脏腑经络里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茯苓的性子很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热,但力量韧性却是不可忽视的。


白术在古代被认为是吉祥物,因为它的形状非常漂亮,像如意,又像云卷,它的颜色发黄,味道也非常香,所以它是生脾土之药。培土也可以间接的治水,好像暴雨一过,水位上涨,当务之急便是巩固堤防,加强堤坝的土壤,堤坝加高了,水患就得到控制。

所以中医有点像武林,真正的高手,用树枝都能战胜拿着利剑的对手。而白术不仅是健脾的高手,也是祛湿的高手,它主要是通过加强脾脏的运化吸收功能,来达到去除水湿的效果。


茯苓和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这样脾胃运化功能恢复,那么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多,变为水湿的就少。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都应该吃姜。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生姜有着很好的辛散之性,吃了以后会冒汗,同时把体内的寒气随着汗液一同带出。好多人受了风寒以后,头痛鼻塞,饭都吃不下。这个时候,煮一锅粥,再切一点姜丝进去,一吃风寒一散,头痛就好了,鼻塞也通了,而且还挺开胃。


白芍味酸而苦,酸苦的药有个特点,善于收敛,白芍可以制约附子大辛大热的温燥之性,又能加强利水的作用。


真武汤以温阳为主,兼利水湿,五味药,每一味都至玄至妙,吃完以后,肚子里好像有一团炉火,炉火一烧起来,自然寒去冰消,温暖如春,一切安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夏天肚皮凉是怎么回事正常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