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没有明显效果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跑步没有效果)跑步没有明显效果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跑步没有效果)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跑步没有明显效果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跑步没有效果)

跑步没有明显效果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跑步没有效果)


前几天,碰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同学S,我夸奖她人到中年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一点没有发福。她说她已经跑步三年了,正是跑步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健康。

三年前的一次体检,给她敲响了警钟,报告单上的许多指标向上的箭头,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飞了过来。

她觉得必须开始运动了,于是开始跑步,因为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

跑步一年后,去买衣服,突然发现尺码比原来穿的小了一码。减肥这个试了无数次的却没有成功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一年后再去体检,许多箭头不见了,剩下的她也不再关心了,因为她知道只要继续跑,这些都是浮云。

因为跑步,丈夫和女儿现在会跟着她一起去运动。跑步让她拥有了比同龄人更好的身材和更年轻的心态,也让她感受到了更强的幸福感,充满了正能量。

这就是传说中的“精气神”,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那么幸福和健康就会如期而至。

跑步,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美国《世界周报》发表的一项研究: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幸福感高50%以上;充分锻炼的人比从不锻炼的人快乐29% 以上。本研究充分证实,运动可以使人快乐,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运动除了能让你开心,还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荷兰曾对140000 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包括患者和健康的人。研究发现,持续的运动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坚持锻炼,却没有什么效果呢?

按理说,只要坚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头脑、睡眠都会得到改善,但也有人觉得自己虽然坚持运动了却无济于事。

这样的人还不少,大约占到了20%。这是否意味着运动并不适合所有人?

《自然通讯》发表了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运动了但没有明显的改善健康收益。

研究人员招募了10名年轻男性进行低、中和高强度锻炼,然后记录他们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发现在低强度运动期间标记物没有变化。只有在中等和高强度下,标记才会受到变化。

即运动量是关键,要想通过运动给自己带来好的改变,就必须达到一定强度的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运动是否达到了有效的强度了呢?老王今天来讲三种简单有效的自我判断运动效果的方法。

1、谈话测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你全力奔跑的时候,是无法流畅而舒适地和别人说话,此时就是运动强度最大的时候。

比较适中的运动强度应该是边跑还能边和旁边的人不那么喘的交谈。如果边跑边说话感到上气不接下气,那么就应该适当降低速度,因为过大的运动强度让你无法维持太长时间。时间不够,运动效果也会打折扣。

有朋友会说:那我边走边说就感到很流畅,难道说我这个强度就是合适的吗?的确,这个方法无法测试运动强度太低的这种情况,只能测试当前的强度是否太大。所以我们需要下面的方法来准确测试。

2、目标心率范围

心率反应运动强度的标志之一,简单来说,跑得越快,你的心跳就越快,运动强度就越大。

目标心率范围是指为了使身体功能收益,在锻炼时你需要达到的一个心率水平的范围。这个范围一般我们可以根据年龄预测的最大心率值的60%-80%之间。

我们的最大心率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进行大致的估算:

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强度和最大心率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般的锻炼身体,中低强度的运动就可以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最大心率值的60%-80%的运动强度。

测量即时心率准确点可以用有光电心率感应功能的运动手表或手环,这种装备内置了光电感应计在手表和手环背面,会发出绿光来随时通过扫描手腕部皮肤下的血管来测量即时心率,我们普通跑者用用足够了。

3、自觉疲劳程度(RPE)

RPE是利用主观感觉来推算运动负荷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用这种方法,在运动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主观评价疲劳感觉给出数字,这个数值就是RPE值。评分一共10个等级,评分范围从0级(没什么感觉)到10级(精疲力竭)。

一般的锻炼我们集中在3-7这个级别就差不多了。过强的运动量容易受伤恢复周期也长。

作为强身健体的跑步,不需要你跑得多快多远,当你跑步时微微出汗,还能比较轻松的说话,呼吸、步频等节奏稳定,这就是最佳的状态。

跑完有轻微的疲劳感,但是精神上感到放松和愉悦,这样是最好的锻炼效果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跑步没有明显效果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跑步没有效果)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