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科捷径组合是怎么回事(高中选科的组合方式)高中选科捷径组合是怎么回事(高中选科的组合方式)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高中选科捷径组合是怎么回事(高中选科的组合方式)

高中选科捷径组合是怎么回事(高中选科的组合方式)

新高考“3+1+2”模式,给高中生选科带来12种组合。丰富多彩的文理搭配,让那些游离于文与理之间的高中生有了很多种自由选择权,他们既可以做到决然一些,又可以兼而顾之,不再像以前非理即文那样泾渭分明了。

可世事总是这样,选择越多越举棋不定拿不下主意,退路越多越不知道哪条路是达到终点的最短捷径。很多时候人生就像猴子掰玉米,总在期待着下一刻最大的那个。

此时此刻读高一的学生们,正面临着选科分班的重大抉择,估计不少学生都在为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苦恼吧!因为无论选择哪种组合,都事关两年后的高考分数,以及高考大学挑选专业。

就连家长群里的家长们都激情澎湃,每天都讨论得热火朝天:选择哪一种组合,才能无限放大孩子的高考收益值。

高考虽然不是人生的终点,但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许一步走错,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以后步步都走错。毕竟作为个性化明显的新生代,做自己有兴趣、喜爱的事情,将是他们以后择业、就业的主要参考因素。

那么,新高考选科的选择权,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还是家长提供参考意见,顺势而为地引导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宁愿选择后者,哪些行业属于热门容易就业,哪些专业考研竞争不激烈,哪些工种待遇好收入高还不用过度辛劳,毕竟家长都是过来人,肯定要比孩子了解得更透彻。

可事实上,无论是当下选择新高考模式,还是将来选择大学就读专业,都没有家长什么事,因为如今的孩子太有主见,他们只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路自己走,哪怕一条死胡同磕得头破血流也不听从家长的劝告。

这不,家有高一学生的朋友正为孩子选科这事,和儿子闹得鸡飞狗跳,亲子关系也僵得互不理睬。朋友觉得对于选科这事,自己做过充分调查、分析,并且还咨询了行业内的专家,总结出来的资讯很有参考意义。

可朋友的话都没说完,儿子压根就不听,执意要按自己的思路去选择“历政化”,全校1700多人只有十几个人选这种组合,上课没有固定的班,只能走班。

如果说,选择这种新高考组合的人非常有个性,坚持做自己。但另一种现象在新高考模式下,也渐渐地形成了主流,就是男生选物理的占多数,女生选历史的占多数。

当地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这学期刚开始就进行了选科分班。我们都知道女生会偏爱文科,但根本没有想到历史班里55名学生里有50名是女生。这种过于偏向的选科现象,将来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3.8妇女节才刚过去一天,网络上已经传开了一则视频,关于某大学里的车辆工程本科班同学,全班59名男生给唯一的一名女生送礼物。“班宝”被独宠的场面,着实温暖又感动,礼品都摆满了几排课桌。

有人羡慕不已,插科打迹地开各种玩笑:

“这名女生既是班宝又是班花,还不得宠上天了!”

“当初要知道独宠的待遇,我也填报这个专业,一辈子的高光时刻!”

“女生要是选个对象谈恋爱,全班男生排队四年都不一定有机会。”

“肯定会有单相思的男生借此机会送礼物表心迹。”

不管高考前的选科,还是高考后的选专业,如果将性别当成选择的标准,这只是一种传统、定向思维模式,与兴趣、爱好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虽然男生女生的大脑发育在本质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学文还是理这事上,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不管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女生同样也有理科很厉害,男生也有文科非常出色的。

到了大学后,由于专业不同,在男女比例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比如经管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等院系中的专业,女生占比较大,男生占比较小;而在土建学院、机械学院、石工学院等院系中的专业男生占比较大,女生占比较小。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因为“少数服从多数”这个传统观念,就认定那少数的一部分人的选择是不对的,不被接受;或者说他们的选择逆流而上,毕业后不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

其实,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虽然选科影响高考志愿和大学专业,但与其担忧以后的工作方向,不如着眼于当下,聚集自我把当下感兴趣的事情做好。

对一般的高中生来讲,毕竟是先考虑能不能考上大学,再考虑能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至于学什么专业,那是高考分数揭榜后,充分权衡比较高校分量后决定的事。

未来的就业形势瞬息万变,更何况灵活就业已经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很有可能专业与就业毫不相干。目前每年1千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上岗后真正从事与专业相关性很高的工作得很少,也许不及10%。

因此,无论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填报高考志愿选专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兴趣所在,保证能四平八稳拿到毕业证再说,至于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只有先强大自己,以后才有更多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高中选科捷径组合是怎么回事(高中选科的组合方式)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