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小孩晚上梦游是怎么回事(五岁小孩晚上梦游怎么回事)5岁小孩晚上梦游是怎么回事(五岁小孩晚上梦游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5岁小孩晚上梦游是怎么回事(五岁小孩晚上梦游怎么回事)

5岁小孩晚上梦游是怎么回事(五岁小孩晚上梦游怎么回事)


孩子睡眠是有时间规律的


序言:

有些家长可能遇上过孩子睡眠的这幅情景:

孩子夜晚看似好好的睡梦中,突然莫名其妙的爬起来,走下床,安安静静的、眼睛直愣愣的往窗前走,停一会又折返回去睡觉,第二天,爸爸妈妈问起孩子,知不知道昨夜里的事,孩子会茫然的说:“没有呀、不知道”!

如果是第一次孩子这幅操作法,家长怀疑是自己产生“幻觉”了?可是,孩子还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鬼使神差”般的起床,渐渐地家长就确信是自己孩子有了一种睡眠特殊情况——


梦行症孩子:知道吗?昨晚你走了一圈?


提起孩子的睡眠问题,有这样难搞定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不睡觉、大哭小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怎么安抚也不能睡上一个“呼伦整觉”;有些孩子睡觉还磨牙、打呼噜、一会哭一会笑、拳打脚踢、乱翻乱滚。长大后居然还“搞怪”的“梦游”,时不时下床“走一圈”,可把家长愁死了。其实,这都是孩子的睡眠障碍的不同表现形式。

《儿科学(第9版)》国外权威医学研究表明: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神经心理和认知的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且涉及到遗传、疾病、围生医学、儿童性格、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记忆力下降、各种行为表达不清、情绪不稳定等等。

近年来,据统计我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是27.11%,因此,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儿童梦行症。

一、儿童各年(月)龄段睡眠特点有哪些?睡眠时间?何谓生物钟规律?

生物钟规律


1、睡眠对孩子的意义:

孩子睡眠的重要性与营养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可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我们人正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需要经过觉醒和睡眠两种行为状态的互相转换。

促进大脑发育: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专家张思莱教授关于孩子睡眠表明:“进入睡眠状态是孩子大脑皮层的一个弥漫性的抑制过程,它可以使孩子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用以保证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来说,优质的睡眠对大脑发育尤为重要”。

帮助修复氧自由基对脑的损害:

氧自由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它可以杀伤我们的正常细胞。脑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组织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复,但是,唯独脑组织不能这么“止损”,它只能通过深睡眠使脑部的氧自由基损害得以修复。

▷ 安静性睡眠可以帮助分泌生长激素:

安静性睡眠,尤其是深睡眠状态,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项研究表明:80%的生长激素、诱导孩子入睡、保证睡眠质量、有助于免疫发育的褪黑素等均是在夜间的22点至凌晨3点,孩子处于深睡眠时分泌的。

好的睡眠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2、小儿的睡眠特征:

我们把小儿睡眠分为活动性睡眠(快眼动睡眠)、安静性睡眠(非快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 活动性睡眠特征:

梦见生动的情景,可以发现孩子的眼睑虽然是闭合的,但眼球会时而迅速地来回运动,形似于孩子“假睡”,对于小婴儿来说,可能会出现身体和四肢活动、面部抽动、甚至可以哭几声。这时的睡眠特征是活跃的脑部和相对静止的身体

▷ 安静性睡眠特征:

又分浅睡眠和深睡眠。这个阶段的孩子睡眠时全身肌肉是放松的,通常只是稍稍可以调整体位,很少做梦,安静,呼吸平稳而舒缓;特征是休息状态的大脑和可以活动的身体。

安静性睡眠


3、小儿各阶段睡眠时间(规律):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公布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表

0~16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间为:

年(月)龄) 0~3月 4~11月 1~2岁 3~5岁 6~13岁

睡眠时间(小时) 14~17 12~15 11~14 10~13 9~11

前面已经介绍了孩子的睡眠特征,了解了深睡眠、活动性(浅)睡眠。随着生长发育,孩子的睡眠周期逐渐延长,什么的时间规律就在以上区域内,进入深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那么进入浅睡眠和活动性睡眠的时间就会逐渐缩短。

小婴儿饥饿、大小便的频繁;家长们错误的做法或孩子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孩子经常易醒,如果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或者过于疲劳、生病等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

每个孩子先天气质不同,睡眠的时间、个体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果孩子睡眠后能满足以下条件:白天活动时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情绪比较饱满;食欲好,总是津津有味;体重按正常年龄增长,就可以说明孩子是睡眠充足了。

睡眠好,玩、做游戏、学习都有信心


4、小儿各年(月龄)龄阶段的睡眠周期:

新生儿期(0~28天):此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神经活动弱,外界任何刺激容易疲劳,因此新生儿除了吃奶基本都是睡眠状态。睡眠时间是17~20小时,其中,活动性睡眠是8~9小时,模样白天与黑夜之分。

婴儿期:2~3月:2个月以后安静性睡眠开始分化出浅睡眠与深睡眠,浅睡眠孩子可能做梦,每天睡眠时间15~18小时,白天小睡3~4次,夜间睡眠逐渐缩短。3~6月:4个月开始建立睡眠 — 觉醒的生物钟规律,昼夜分明。6个月的睡眠周期为觉醒—浅睡眠—深睡眠—活动性睡眠,依次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小婴儿每个睡眠周期为40~45分钟每天睡眠时间为14~16小时,其中小睡2~3次,睡眠时间逐渐集中在晚上,同时每次睡眠时间与白天清醒时间逐渐延长。白天睡眠规律化。

此时的婴儿睡眠模式开始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对周围事物(光、声响、色彩)开始感兴趣,好奇心增强,都是干扰孩子睡眠的因素。

6~12个月:孩子每天睡眠14~15小时,其中上下午小睡2次,间隔清醒时间是3~4小时;多数孩子夜睡连续睡6小时以上,到9个月不在夜晚醒来吃奶。如果喂养合适,10个月就可以连续睡整觉不起夜。

幼儿期:1岁以后到4岁:每天睡眠时间12~14小时,白天1~2次小睡;1岁半以后白天只有1次小睡,夜晚连续睡10个小时。

幼儿期睡眠周期延长至60分钟,到青春期至成人是90分钟。

幼儿睡眠周期延长至60分钟

5、 小儿生物钟规律的意义:

▷ 定义:大自然中的一切物种都受自身生命节律的支配,周而复始。人的生命也在时时刻刻遵循着一定的节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包括我们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各种激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率、体温等生理活动,直到生命的终结。


▷ 意义:实际上,生命的节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钟”,就是生物体内的无形时钟,对我们健康影响非常大。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相对稳定的人,身体健康状况就会良好。反之,生物钟紊乱,人就容易感觉不适、生病,有的甚至会猝死。

生物钟规律


▷ 生物钟周期: 人类的生物钟控制生理活动是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

新生儿生物钟:一般新生儿出生后还遵循着在母亲子宫内的生活节律,没有固定的吃、睡、玩的时间。所以,小婴儿就有可能出现白天睡觉,而夜间觉醒的情况,这样,就会让家长感觉非常难带,人也会疲劳。到3周以后,这种情况才可以转变,开始有白昼分明即白天觉醒、夜晚睡觉。

婴儿期生物钟:

3个月后婴儿:开始建立昼夜分明的生物钟规律。

6个月婴儿:肾功能开始有了明显的“日节律”(白天有规律的排尿),其他各器官也会随之发育及家长的刻意培养的基础之上,在时间上出现一些节律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逐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节律,建立正确的生活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9个月婴儿:逐渐停掉夜奶,建立孩子胃肠道的生物钟规律,养成孩子白天觉醒、夜晚睡眠、定时睡眠的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养成孩子独立睡眠的好习惯。

定时睡觉,早睡早起

温馨小贴士:家长在婴儿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睡眠习惯是为今后掌握孩子生物钟规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每天遵循规律性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喂养、排便及清洁卫生等规律的做法。

每项做法都是用固定的模式、重复同样的内容,目的是建立同样的条件反射。

当孩子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规律以后,以后他就会遵循这样的规律作息,从而保证孩子日积月累的规律生活和健康成长。

早睡早起


二、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什么是梦行症?两者之间什么关系?

追根溯源,要说孩子的夜行症就要谈到儿童睡眠障碍,因为小儿夜行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

1、儿童睡眠障碍:《儿科学(第9版)》定义 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器官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能由疾病引起,因此包括睡眠失调、异态睡眠、病态睡眠三种类型。

睡眠障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和睡眠后的复原程度。实际上,许多睡眠障碍的出现都反映了小儿的生理、行为、心理发育和亲子交流中的综合性问题。

小儿睡眠障碍与成年人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性,因为,一些睡眠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夜惊症、梦呓、梦行症,但是对于成年人可能就未必是正常的了,因为,小儿在大脑、行为、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小儿夜行症是一种小儿生理性的睡眠障碍,是一种睡眠异态表现。


半夜醒来


2、小儿梦行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

通常孩子睡着后的1-3小时内,莫名其妙的会起立、坐起、下床行走,有的还会穿衣服、说话,甚至出门走一圈,再原路返回家中,继续上床睡觉,第2天清醒后,询问其前一晚发生的事情,其一概不知。

3、梦行症出现率:经统计夜行症多见于6~12岁儿童,15岁以后基本不再出现,成年人少见。有1%~5%的儿童会出现夜行症;将偶然夜行症的儿童一并统计,其出现率增加到25%。

经过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发现:夜行症往往发生在孩子并非做梦时的安静睡眠期(非快速动眼期),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做梦”。

总之,梦行症是小儿睡眠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异态睡眠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现象。三、为什么小儿会出现梦行症?梦行症的表现及特点是什么呢?

1、夜梦行症诱因:

小儿夜行症是生物钟规律被破坏的结果,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大脑的发育尚不完善:由于孩子大脑皮层兴奋性还不高,神经活动能力还较弱,对外界各种刺激容易产生兴奋的疲劳,因此白天如果过度活动或受刺激,就会“日有所见、夜有所思”。

双胞胎孩子,家族遗传

家族遗传有关:科学家经过多夜行症儿童的家系调查,发现夜行症孩子多有家族史,就是说家族里有人出现过夜行症。研究还发现,单卵双胎的夜行症出现概率高于双卵双胎,说明了夜行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睡眠周期改变:梦行症常出现在孩子睡眠的前1/3阶段的深睡期,因此,各种诱使睡眠周期改变,使孩子大脑皮层过度疲劳,完全处于一种深度睡眠状态,如白天过度劳累、学习压力过大、连续熬夜、长期睡眠不足、睡前服物等,均可诱发夜行症的发生。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孩子梦行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困难气质的孩子;比如孩子生性爱哭、爱闹、喜怒无常;平时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情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而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生活规律紊乱,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等压力,而使孩子长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等因素,均是导致孩子梦行症的重要因素。

2、梦行症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主要表现突然从深睡中睁开眼睛表情茫然,起身离床,行动迟缓而单调,缺乏目的性的一组特定的活动,在睡眠过程中睡眠和清醒同时存在的状态。

孩子入睡后突然起床,漫无目的地游走、围绕着床转圈、缓慢的穿脱衣服、拿东西等,能简单对话但答非所问。梦行活动期间很难被人唤醒,多数人能够自行回到床上再度睡觉,醒来对梦行的活动经历回忆不起来。


半夜醒来,叫醒孩子


梦行特征:

• 无清醒意识的情况下,突然性、缺乏目的性;

• 多数入睡后的1.5~3小时深睡眠,持续4~6分钟,一周2~3次。

• 行动迟缓而单调、重复一组动作。

• 不易被唤醒。

• 次日醒来无记忆或记忆模糊。


想不起来了


3、梦行症的诊断依据:

根据孩子梦行症的表现及特征,梦行症可以有相应的诊断依据提供给家长,以便家长视情况分析:

• 常发生在入睡后的1.5~3小时内,有时可1周出现几次。

• 睡眠中多会起身下床、会徘徊数分钟再继续睡眠。

• 活动中目光和表情大多较呆板;对家长呼唤可有反应,但答非所问。

• 很难被唤醒;清醒后询问活动经历全部一无所知。

• 假如家长执意唤醒孩子,可有短暂的意识恍惚和定向障碍(方向感),但无失常行为及异常精神活动。

• 应除外器质性疾病和精神障碍。

四、小儿梦行症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要叫醒还是不叫醒呢?

1、叫醒与不叫醒讨论:

民间传说:假如把正在“梦游”的孩子叫醒,他会因为被惊吓住而出现对人有攻击性的举动或伤及自己。是这样的吗?

健康心理专家经过实验普遍认为:可以将梦行症的孩子叫醒,实际上,不叫醒孩子可能产生的危险会大于叫醒产生的危险。目前,还没有资料和证据说明叫醒梦行症孩子被吓死的案例。

其实叫醒后孩子是不会被惊吓住的,可能更多的是困惑、无所适从感,有的孩子则根本无所谓,继续上床睡觉,叫醒对孩子的身体不会产生影响,如同平常叫醒自然睡觉的孩子一样,醒来要么继续睡觉,要么该干什么干什么。

反之,如果不叫醒,孩子处于是无意识或意识模糊状态,缺乏定向力和判断周围环境的能力,当时所处的危险(窗户)如跌落、跌倒。才是最有风险的。

经过反复验证:孩子梦行症时是对旁边的人没有任何侵犯性的,因为,他的意识是模糊的,他出行的目的也是不清楚的。梦行症是孩子睡眠做出的一种奇怪举动,有时候令人匪夷所思及滑稽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是没有目的性的。


关爱、家庭和谐


温馨小贴士:遇上孩子梦行症,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将孩子默默地领回床上,让孩子继续睡,并且轻言轻语安慰。但要注意的是家长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夸张,过分紧张、担心,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朝着相反方向发展。

2、梦行症对身体的影响: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偶尔一、两次夜行症对孩子身体、心理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它毕竟是睡眠障碍中异态睡眠的一种,是孩子的正常生理反应,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孩子频繁的梦行症,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 梦症是睡眠紊乱的一种表现:美国睡眠障碍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夜行症是孩子处在一种半梦半醒状态做出的行为举动。这个过程中,孩子大脑会产生δ波和θ波(脑电图),这说明梦行儿童处于一种朦胧的意识状态,梦行症都发生在深度睡眠中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大脑发出的多是δ波,体现的就是睡眠紊乱脑电波

频繁梦行症导致免疫力下降:儿童经常出现梦行症,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如感冒、过敏及肾脏疾病;孩子在睡眠中多汗、多动和频繁遗尿,甚至出现腺样体面容和胸廓畸形。


睡眠问题导致免疫力低下


▷ 孩子情感行为的影响:比如情绪总是不稳定,因为夜间睡眠障碍更容易胆小恐惧和焦虑、脾气暴躁或孤僻,因为,怕人嘲笑而将性情大变,不爱交流、说话,怕见生人。

▷ 生长发育受影响:频繁出现梦行症会因为睡眠不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孩子身高矮小。长此以往,孩子缺乏自信心,各方面的发育都会有影响。

四、小儿梦行症应该怎样合理的处理和养成习惯呢?

1、首先安静的将孩子领到最安全的地方:前面我们已经给家长阐述了孩子梦行症叫醒与不叫醒的问题,我们应该安静的将孩子领到最安全的地方,比如他睡觉的床上,然后轻声细语的安慰孩子:没关系,躺下好好睡。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数孩子是属于易养型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会形成规律,而且节奏明显,容易适应环境。但是,难养型就要更加注意养成教育。要长期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每天规律起居;为舒缓孩子心理负担及学习压力,睡前家长要关心体贴孩子,睡前2小时喝水或牛奶,睡前小便,收拾好学习用品,将周围环境清理干净。

3、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孩子有梦行症表现,家长则需要在睡前巡视一下孩子周围环境,关好门窗、电源;熄灯睡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老师,在家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当孩子面前吵架,家庭和睦,是给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4、如果孩子有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需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专科专治,不能耽误。


关爱孩子的睡眠问题


综上所述:好话说了不止三遍,今天我们和家长一起了解了小儿睡眠障碍中的异态睡眠——小儿夜行症。孩子偶尔出现梦行症不需要特殊处理,家长只需要安静的将孩子领回去,稍加安抚即可。但是,如果孩子频繁的出现夜行症,家长就要认真科学的对待,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对梦行症的孩子不能歧视及笑话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5岁小孩晚上梦游是怎么回事(五岁小孩晚上梦游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