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在西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的原因西医解释)火郁在西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的原因西医解释)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火郁在西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的原因西医解释)

火郁在西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的原因西医解释)

有形无形是中西医的分水岭,由此导致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乃至医疗思想一系列问题上的截然不同,同样是“热”,中西医认识有本质上的区别。

西医的热,是指体温高于37℃者,是以体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

中医所指热的概念,是指一组特异症状和体征,如身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面赤、脉数等,体温可高可不高。中医之外感发热,一般体温皆高,有些内伤发热,或虚热,亦可见体温高者。中医体温不高者,可称有热;体温高者,则未必称为有热,甚至可称作为寒。

中西医之热,有重叠,但不能等同。火分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

生理之火,即人身之阳气,有温煦激活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如少火生气犹天空之太阳,天运当以日光明。

病理之火与热有别,然亦常火热并称或互用。 火有生理、病理之分,而“热”限于病理的范畴。

“热”,主要指邪气所化,如六淫化热、气血痰食蕴久化热,属实热;亦有虚阳浮动而称热者,如甘温除热之热,即属虚热范畴。多表现为全身症状,多身热恶热,面红目赤,心烦不寐,口渴、溲赤、便干、舌红,脉数等;体温可高,亦可不高。

“火”,则以局部症状为主,且有上炎之势者,如头痛、目赤、口干、鼻干、咽痛、心烦、疮疡等,体温多不高。火的来源,可六气化火,可七情化火,亦可正虚虚阳浮动而化火。

“火” 有虚实之分,有实火、虚火。 正虚发热,有阴阳气血之分。阳虚发热,《内经》已有论述,如真寒假热,水极似火,阴极似阳等;《伤寒论》之格阳戴阳,亦属阳虚发热。阴虚发热,《内经》已有“阴虚则内热”的论述。

历代各家,尤其温病学派,对阴虚发热有详尽论述。对血虚发热,论之者稀;对气虚发热,基本属于空白。李东垣甘温除大热,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既有理论渊源,又有完整理论体系,且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价值,并为后世广为传承应用。

李东垣于《内外伤辨·辨寒热》项下云:“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湿气下流于肾间,闷塞其下。 湿气下流肾间,为什么就产生阴火呢?

因为肾中有相火。相者,乃辅佐之臣,在生理情况下,此相火伴君火游行于全身,辅君以行事,发挥温煦激发的功能。当脾湿下流于肾时,则闭塞气机,肾中相火不能升降出入,失却其伴君火游行于全身,辅君行事的功能。相火郁而成火热,李东垣把这种火称为阴火。

通过以上所述,关于中西医的“热”的问题了解一二了。如果你永远站在西医角度是不可能理解中医的,正像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永远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实际上你离开地球看到的却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这就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大相径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火郁在西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火的原因西医解释)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