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里有茶籽是什么原因(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毫银针里有茶籽是什么原因(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白毫银针里有茶籽是什么原因(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里有茶籽是什么原因(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茶季时,我们在太姥山上过“山居生活”。

当然,每天生活里最重要的任务,是巡山。

有一回,去一个偏远的小茶村的路上,小龙女在前面停住了。

“看,养蜂人的蜂箱!”

“你说,山上有这么多人养蜂,那些蜜蜂们飞来飞去,是不是就可以给茶树授粉,生出菜茶了。”

话虽如此没有错,但彼时正值四月初,春光明媚,百花盛开。

而茶树枝梢间,新芽新叶们绿油油一片。要等到茶树开花,时间还早得很!

到深秋后,茶树们不再频频发芽,才会有空“梳妆理衣”收拾打扮起来,绽开一朵朵白瓣黄蕊的花朵,开在枝梢葱绿中,分外俏丽。

茶树开花,初放时,含苞凝蕊,仿佛白灯笼里蓄着黄芯。

等到盛开时,白瓣全展,花蕊如火炬般奔放,恣意展示着它的无上芳华。

远远闻去,茶树开出来的花,香气清越,似桂花似夜来香远远飘来,好闻极了。

等到那时,天气已经一天天变冷了,但是辛勤的蜜蜂们仍旧没有休息。

仍旧是流连在花丛里,承包了整片园子的花蜜。

多情的蜜蜂,左飞右飞,沾上了多种茶树的花粉。

最终,茶树枝梢上的黄蕊白花,谢了,而茶籽正在悄然孕育。

等到茶籽成熟,在适合的条件下,落地生根,就会成长为一株全新的茶树。

对于这类茶树,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菜茶”。

《2》

白茶里,菜茶究竟是一种什么茶?

这里有必要,做一个详细解释。

很多人一听到“菜茶”这个名字时,心里会什么纳闷。

什么?菜茶?菜茶难道是从菜地里长出来的茶吗?

还是说,喝起来有“菜味”,就叫做“菜茶”?

停停停,如此的联想,脑洞未免太大了!事实上,菜茶的概念并非如此。

和大白茶、大毫茶不同,菜茶不是单一茶树品种的名字,而是个统称。

菜茶来源,和茶树的有性繁殖有关。

换句话说,经有性繁殖的,从茶籽发芽成长起来的茶树,都叫做“菜茶”。

在太姥山上,随处可见的,成片成规模种植的茶园子里种植的茶树,以大白茶和大毫茶居多。

这些茶树在种下去前,茶农们大多需要到专门的苗圃去买茶苗。

大白茶和大毫茶的茶苗们,是经过扦插繁殖(无性繁殖)的手段得来的。这种无性繁殖的育苗方式,能够确保茶树品种性状稳定性。

相比下,由茶籽成长起来的“菜茶”,它们的表现则有非常多不确定性。

经过蜜蜂、蝴蝶、以及其它小昆虫的授粉后,一朵茶花的雌蕊上,可能会沾到A茶树、B茶树、C茶树等,多个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

最终结出来的种子里,含有多个品种的基因。

等到茶籽落地生根后,长出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茶树,跟之前见过的都不一样,认不出来。

于是,当地的茶农们只好将这些天生天养,从路边、从石缝里、从茶园边埂处,从密林里冒出来的茶树,笼统地用菜茶来概括。

当然,除了叫做菜茶外,也有的茶农会选择叫它们为小菜茶、小土茶、小白茶……

总之,菜茶的昵称有不少,但指的都是一回事。

《3》

菜茶,可以说是茶山的原住民。

从菜茶身上,延续着不少古老茶树品种的基因。

因此有人就觉得在白茶里,用菜茶为原料,做出来的白茶才正宗。

不不不,此言甚谬。

首先,从菜茶的来源处,它拥有诸多不确定性。


菜茶的先天基因,不夸张地说,等同于大杂烩。

既然如此,何来正宗与否一说?

其次,用菜茶做出来的白茶,风味未必会更出色。

以白毫银针为例。

按现行的白茶国标规定,只有大白茶和水仙茶的芽头,方才用来适制白毫银针最好的原料。

要是换作其它茶树品种,芽头上的白毫生得不够多;茶芽长得太修长,不够饱满;茶芽是发育迟缓,且模样细巧。

那么将这些茶芽采下来,即便严格按照白茶的加工工艺,先萎凋,再干燥,做出来的茶,也不能称白毫银针。

从一开始茶树品种就没选对,最终做出来的茶,只会是四不像。按这样的做茶方向,根本是南辕北辙,用错了力!

最后,菜茶的分布面积有限,产量有限,非常小众。

从菜茶的来源,不难看出,它的个性非常张扬。

有的菜茶,茶树嫰梢的芽头与叶片,分布的白毫极少,按照白茶方式进行加工后,做出来的茶叶成品,毫香极弱。

有的菜茶,芽头始终是细巧细瘦的模样,比起大白茶的芽头,尺寸明显小一号,将这样的茶芽采下来,根本做不成白毫银针、牡丹王,实在是太瘦了!

还有的菜茶发芽时间快,有的菜茶发芽时间迟,总之它们的采茶“档期”与大白茶等不一致,等到繁忙的做茶季时,大多数的茶农腾不出时间,专门安排人手去采这些采茶。

另外,因为生长发芽速度不一致的缘故,菜茶采摘成本要比一般白茶高,并且平时还不好打理。

从经济效益看,菜茶不如大白、大毫。

所以从市面上,用菜茶做出来的白茶成品,极少,并不多见!

《4》

提到菜茶,不得不说到白茶里的一桩悬案。

那就是,贡眉与寿眉究竟是什么关系,该如何区分?

很多人觉得,贡眉其实就是高等级的寿眉。

这样的想法,在2018年5月之前,其实并没有错。

但是自从18年5月1日,现行版白茶国标正式施行后,这个说法就成老黄历,已经过时了。

按照新国标的释义,对贡眉做出了全新的概念定义。

“贡眉 Gongmei,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群体种茶树品种,其实就是经过有性繁殖而来的菜茶。

现在现在的标准进行划分,只有用菜茶为原料制出来的白茶成品,才能叫做贡眉。

而菜茶的分布面积,极少。

在现在的白茶市场里,真正意义上的贡眉,少之又少。逐渐地,成为一个小众茶叶的名称。

而白茶市面上常见的、主流的、普及面广的品类,则成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分天下。

当你了解过菜茶的来历后,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贡眉越来越少见。

千言万语说到底,还是因为,作为多个品种“混血儿”的菜茶,产量实在太少!

《5》

菜茶,分布面窄,产量有限。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

因为稀罕,因为少见,所以才令人尤为好奇。

究竟,用菜茶做出来的白茶,喝起来是什么风味?

前不久试茶时,喝过一款太姥高山的荒野小土茶。

因为这款小土茶,采自早春,原料极细嫩,大多以芽头为主。

要将它归入为贡眉,着实太委屈,所以另外给它取了个别致的名称,叫“荒野小土茶”。

荒野二字,体现着它的来历。

它是不折不扣的野孩子,是鸟儿衔种,风力传播等自然因素,在密林里生出了一片菜茶。

因长在荒郊野外,所以没有任何人为影响,没有人给它修剪,也没人给它除草。它只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与杂草灌木争夺阳光雨露,才能顺利存活下来,繁衍生息。

多年下来,一代代的茶籽落地生根后,在林子里零零星星地,连成了片。

这了这款小土茶的独特风味,茶农们专门在早春时,安排出人手过去采茶。

一方面,荒野茶东一丛、西一丛,分布不集中,要跃过灌木杂草才能进行采摘,采起来比较费劲。

另一方面,荒野茶的新芽新叶发育数量,并不多。

采一趟荒野茶,并不容易。

所以在早春时,采茶工们将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统统顺手采下。然后,再一起运进厂里加工。

试茶时,这款茶的干茶,整体看起来很精巧,像宋时的雀舌。

等级很高,芽头与嫩叶居多。并且整体身形比起大白茶小一码,细瘦短小,细嫩之极。

喝新茶时,汤感极鲜嫩。汤水是醇和、甘醇,汤感细腻非凡。

虽然比起大白,它的香不够浓,汤不够劲。

但这温柔细腻的舌感,端的是美妙非凡,能让人喝出不一样的情愫。

《6》

那款嫩嫩的小土茶,名字虽“土”,但喝起来却很雅致。

外形上,它精巧,它细嫩,一点也不五大三粗。

不过,这么嫩的茶,对采茶工们而言,采起来是很费工夫的。

比起采寿眉,如此细嫩的小土茶,采小半天下来,总共也没多少斤。

以茶青重量算工钱的采茶工来说,显然不划算。

所以要想做这样一批小土茶,还得再格外加工钱才有人愿意去采,成本不小。

如此辛苦、大费周章制出来的小土茶。

喝起来,跟平时喝过的白茶都不一样,很别致。

茶汤入口,舌面有种“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感觉。

足够稀缺,足够小众,足够特色。

正是这类菜茶、小土茶的最大特色所在!

更多关于菜茶的原创知识

福鼎白茶中的大白茶、大毫茶可以做白毫银针,菜茶为什么不能呢?

菜茶是武夷山独有的吗?

用剪刀撬?用菜刀砍?撬白茶容易出状况的3个地方,喝茶前要留意

315打假:菜茶做白茶才正宗?米针只采侧芽?这3个谣言,别信

细芽嫩叶的茶是好茶,粗枝大叶就是劣质茶?可别着了以貌取茶的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白毫银针里有茶籽是什么原因(白茶中的白毫银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