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基下面是什么原因岛基下面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岛基下面是什么原因

岛基下面是什么原因()


我曾经写过好多篇有关于怎样解决孩子做事做写作业总是磨蹭拖拉的文章,但是一些妈妈还是在评论中写道,话谁都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像类似的情形,对于妈妈们来讲,其实你在孩子幼儿期便已经在你的潜意识埋下了隐患。只是你不知道,对于你和孩子来讲,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即妈妈不相信孩子能听话,能按要求去做,而孩子也不会相信妈妈不会发火。结果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亲子矛盾与冲突每天都在发生。

怎样构建一座“安全岛”,让妈妈和孩子都在这岛上享受温馨与亲子时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相互协作与配合下,开心地做好各自的事情呢?下面我就展开讲一讲,希望那些情绪爱烦躁的妈妈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哟。

一、每一个孩子心中都需要有一个“安全岛”,但并不一定都能实现。

美国临床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对于一个幼儿来讲,父母的无条件和积极关注是到头重要的成长因素。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他们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呵护他,无论他有什么缺点。”

1、妈妈不爱我,所以我不喜欢她。

从幼儿期开始,很多妈妈都在错误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听话。只要听话,让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才是让妈妈开心的好孩子。事实上,当妈妈要求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前,如果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不接受妈妈的“指令”,如下面这些情形,孩子会这样想。

妈妈让我放下手里玩具去吃饭,可我还没玩够,几次催促妈妈就发火了。

我正准备去写作业,可是动作慢了,妈妈就开始不停地斥责我,我偏不去写。

我就想和妈妈说说话,却被妈妈无理地打断了,就知道催促我写作业,我很不开心。

妈妈总是表扬别的小朋友,说别人好,总是说我不如别人。

妈妈一辅导我作业,就会骂我笨,我不是你生的吗?我笨你也笨啊。

如果妈妈们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你是不是就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但是你却从来不愿意换位思考,因为你只有单向思维。恰是因为单向思维,常导致错误的指令,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不爱他(她),反过来呢,孩子就会从心里不喜欢妈妈,既而拒绝执行指令。

2、爸爸和妈妈是一伙儿的,我也不喜欢他。

在很多时候,当妈妈无法正常管教孩子时,会让孩子爸爸诉苦或告状,试图让爸爸来“修理”孩子,给自己出出气。有些爸爸还真就听老婆话了,结果做法和妻子如出一辙。结果这样一来,会让孩子对爸爸也产生了负面想法,有时孩子干脆就来个闷声不语,以表达他们对爸爸的不满,但是心里有想法。

你和妈妈一样,整天就知道唠叨,烦死你了。

你说你的,我干脆就不干,要不你就打我骂我吧。

反正你和妈妈是一伙的,你们都对我不好,你们都不喜欢我。

你反正在家时间不多,我不敢拿你怎么样,我先忍着。

你瞧,孩子们内心会想这些,而作为爸爸知道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吗?绝大多数时候真不知道。于是就和妈妈一样的说话腔调,一样的唠叨,甚至是指责。结果导致孩子从幼儿期到儿童期,对爸爸和印象就和妈妈一样,把他们归为一类人。

3、你们越不理我,我越给你闹腾。

不管是幼儿还是儿童,往往有人格的两面性,一面排斥爸爸妈妈的管教,一面却又渴望和他们亲近。有些时候,当表现不好被他们训斥或责罚后,孩子会有一个情绪自我调整的隐蔽空间。

如回到自己房间里把门关上,静静地呆着,或者自己看看书,玩玩具等。等到负面情绪调整的差不多时,他希望妈妈来安慰自己,只有妈妈这样做,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其实,在很多时候,妈妈们因为生气的原因,都会拒绝理会孩子。在她们看来,孩子都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被“修理”完后,待他们自己小脾气化解了,自然会来找妈妈讨好。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把一种带有危险性的潜意识埋在孩子心里。那就是脾气越来越倔强,不愿意承认错误,反而会变本加厉闹腾。

4、我缺乏安全感,才会行为乖张。

通过上面的分析,妈妈们应该清楚一点,孩子越是缺乏心理安全感,才会在情绪上面波动变化起伏不定。明明有时还有说有笑,突然间孩子就开始闹情绪了。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常是妈妈们最不喜欢的,也是容易发火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清楚孩子原本不想表现那么糟糕,只需要你理解他(她),能够多点包容,孩子们会很容易就能在合理的引导之下去做事了。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妈妈来说,往往会优先感受孩子带给自己的感受,如你让我很生气,你真不让我省心,我辛苦工作一天你还气我,等等。这种负面的自我心理暗示,恰不断助长妈妈过于敏感的情绪,时间长了会演变为对孩子经常不满。如果到这种地步,妈妈们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

二、“安全岛”的岛基主要由客体稳定性和情感稳定性构成,家长需要清楚。

著名心理工作者武志红说过:“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幼儿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爸爸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孩子会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人,去建立关系,并不特别惧怕受到伤害。因为孩子深信,如果受了伤,如果别人拒绝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爸爸妈妈会爱他、支持他。”

1、孩子客体稳定性的形成时期。

从幼儿心理发展层面来讲,每一个孩子即便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一岁半才能形成稳定的客体。

客体是什么呢?是指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的稳定概念,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的存在。而看不到的,他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所以,和孩子们玩藏猫猫的游戏,会让孩子玩儿的不亦乐乎。

对于很多妈妈来讲,由于你没学习过幼儿心理学,自然不知道客体稳定性对于孩子来说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孩子客体稳定的关注或培养,很容易让孩子一直陷于自我状态之中,即孩子想什么就是什么。有些孩子进入儿童期,甚至是青春期后,这种自我意识还非常强,其实这就是客体始终没有稳定性的表现。

2、孩子情感稳定性的形成时期。

情感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对于很多孩子来讲,情感稳定性恰缺乏这种稳定性。明明就在妈妈身边,却因为妈妈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而是用错误的管教方式,让孩子产生误解,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不喜欢自己。就如前面我列举的一些情形,都表现出孩子缺乏情绪的稳定性。

有些妈妈一边对孩子付出艰辛,一边却在亲手毁掉孩子心中对妈妈的爱,就在这矛盾之中让孩子不断成长,直到进入小学或初中后,这种情感稳定性就会变得脆弱不堪,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完全不听管教,甚至有时会反过对妈妈说一些难听的话,亦或是有对妈妈动粗的现象。

3、孩子心理创伤会因客体和情感稳定性发展不成熟,容易导致与妈妈情感发生冲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妈妈都不清楚自己因为不懂教育,常常用错误的管教方式在伤害着孩子对妈妈的信任。当孩子进入儿童期(小学)后,妈妈才突然发现已经无力管教孩子了。每当看到孩子做事总是磨蹭拖拉时,就会无端发火。其实你每一次发火,都是加剧孩子对你的不信任,甚至是反感。

结合上面我所讲的内容,妈妈必须要清楚,孩子的心理创伤并没有因为年龄不断增长,而呈现自我愈合现象,而是更加严重。这种心理创伤会因为孩子客体和情感稳定性比较差,无法走向成熟,才容易导致与妈妈经常发生情感方面的冲突。

有些孩子还会把这种冲突带到学校里,如不尊重老师,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完成课堂成作业等。

三、妈妈的感知正被孩子扭曲,你的身体正成在成为孩子的奴隶。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说:“存在等于被感知。”

意思是什么呢?是指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般存在着。简单来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正自于他的感受被别一个人看到。

1、妈妈必须要建立清晰的感知,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感知。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常常再乎别人如何看我们,但是却并不一定能正确区别别人看法是否客观。其实这就是感知外部评价的客观性,对于有着正确认知的妈妈来说,常常在孩子面前完全忽略掉一个事实,即不再乎孩子怎么看妈妈。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连孩子的感受都不在乎,你又如何让孩子接纳你呢。

因此,我常对妈妈们讲,你必须要建立起清晰而的感知,你的一言一行,都得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好。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感知。否则,你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说批评就批评,说责骂就责骂,你是在无知的前提下让孩子混淆了认知,即让孩子建立了错误的认知。

如此说来,一位妈妈应该在孩子面前拿出你最理性的一面,而不是感性。因为我们都知道,感性往往是靠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来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常爱对孩子发火的妈妈,实际上是感知出了问题后,慢慢变成情绪失控者。而她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出了问题,还要责怪孩子。

2、孩子在妈妈面前的存在感,就是想争取自己的权益,尽管有时不合理。

妈妈知道孩子需要存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孩子在写作业前玩玩具,你反复催促之后,孩子仍然置若罔闻,你这时就不能刷你的存在感了,而是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孩子。当孩子在专注的游戏活动中意识到你就在身边时,这时会感知到你的存在,自然会关注你,这时再和孩子说话,孩子就能听清楚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妈妈们真没有去用心去理解孩子,关爱孩子的内心感受。如就玩玩具与写作业这两件事,如果你让孩子感知到你在等待他(她)有话要说,但你又没有批评孩子,孩子心情定是平和的,甚至在你面前有安全感。假如你要是批评孩子呢?反而会让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既而闹情绪,根本不愿意去写作业。

说到这里,聪明的妈妈应该清楚,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去做你安排的事,而是在争取自己想要的权利,如上面提到的玩玩具,如果你多一点耐心等待,让孩子感知到你的存在,也清楚接下来你要安排做什么, 切都顺理成章了,只是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乐呵呵地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机灵麻利地去写作业。”

3、妈妈不被孩子理解,内心的焦虑感会与日剧增,不断对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凡是总爱对孩子发火的妈妈,总是寄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这怎么可能呢?你要知道孩子才多大啊,孩子还没有成人的思维和责任感。更多是在关心自己的内心需求,如吃、喝、玩等,如果妈妈优先合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你再看孩子是不是很开心啊?

但是对于很多妈妈来讲,常常不会换位思考,只是要求一个结果,那就是让孩子马上去做安排的事。如果孩子不做,妈妈就会内心很焦虑,甚至认为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孩子表现越来越糟糕了。越是这样看孩子,自然对孩子会越发不满。很多时候,一些妈妈是在不断向孩子发泄不满情绪。

因此,对于妈妈们来说,你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身体正不断成为孩子的奴隶。因为你已经被孩子不断左右着,无法自拔。说到里,可能有些家长会苦笑,原来我是这样一天天变成糟糕妈妈的啊。确实,你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四、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需要妈妈真正懂得爱与自由。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是创造性,而不是其他,让个体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顺从带给个体一种无用感,并让个体产生诸如“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等想法。创造性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状态,顺从对生活来说是疾病的基础。”

1、妈妈需要关爱自己,让自己成为容易受孩子喜欢的好妈妈。

当你保持一份耐心读完上面的内容时,你的大脑里应该接纳一个新词汇——创造性。

如何做到呢?其实就是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孩子眼里看到一个全新的妈妈。妈妈们应该优先关爱自己,比如你可以问问孩子:“妈妈脸上有笑容吗?你喜欢妈妈严肃的面孔,还是喜欢每天乐呵呵呢?”

当你真要经常关注自己时,孩子也会帮你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我就经常问儿子:“爸爸今天看上去情绪怎么样?”孩子会说:“爸爸,你今天看上去都挺开心的,说明你没有遇到烦心事。”

如果我有时情绪不快时,孩子会问我:“爸爸,你今天有点不开心,是因为什么事,可以和我说说吗?”当听到儿子这么关心我时,我心里会特别感动。我自然会带着感动,把内心的烦恼事讲给孩子,孩子反过来会安慰我呢。

同理,作为妈妈的你,也可以这样去尝试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知到你开心或不开心,才会关心你。被孩子关心就是爱的体现,被孩子爱着,那不就是孩子喜欢妈妈的表现吗?

2、给孩子适当的自由,便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很多妈妈常会纠结于一件事,总会说,我让孩子做什么,人家偏不做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你和孩子分别把自己单独要做的事列出一份清单,把共同要做的事也列出一份清单。然后一起来对照,让孩子提醒你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或者请你来协助共同做一件事。如孩子到写作时需要你辅导,你不要主动,而是让孩子来邀请你,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写作业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了。

如果这么说,妈妈们会不会发现,这便是创造性思维,也是逆向思维。以往都是你先入为主,结果矛盾不断,让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反过来如果让孩子来监督你,提醒你做事,不一切都好办了吗?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我们在特别顽固地坚持着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3、爱孩子需先建立起彼此稳定的心理安全感,然后才是谈做事情。

最默契的亲子关系,往往是互相关爱的。如我前面讲到让儿子来说说我一天的情绪状态,这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我。反过来,我也同样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他开心时我会问:“儿子,你有什么开心的事,让你兴高采烈,不妨说出来和爸爸分享一下吧。”孩子唯会告诉我。

当孩子内心不快时,我会搂着他的肩膀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不开心,说出来,让爸爸听听,我会帮你解决掉。”只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足以让孩子拥有心理安全感,愿意和你倾诉他内心的不快。

在安全岛上,父母和孩子本是情感惜惜相依的,如果妈妈们记住这点,你就算真正理解如何给孩子施爱,如何向孩子索爱了。当你们都懂得爱对方时,给彼此选择做事的自由,不就相处的特别融洽了吗?

其实,和孩子相处并不复杂,只是让我们用错误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不和谐的亲子相处关系和沟通的沟通方式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结束语:花了很长的篇幅,和妈妈们谈怎样建立起一座“安全岛”,如果你真的能静下心来,慢慢读,慢慢品,相信你能读懂。但是你必须要放下之前错误的育儿观,以及对孩子种种失落与不满情绪。只有放空大脑,才能接受新的观念,才能让自己一身轻松学习,然后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出现在孩子面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岛基下面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