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扩容是怎么回事(复印机能扩印吗)复印机扩容是怎么回事(复印机能扩印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复印机扩容是怎么回事(复印机能扩印吗)

复印机扩容是怎么回事(复印机能扩印吗)

叶鹏飞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他的书法全面地继承了魏晋以来的传统风格,运之以精巧娴熟的技巧,使之更加清圆朗润、秀雅隽永,成为元代书坛的盟主。其遗风余烈影响到明清两代,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西汉史游撰,全文约3000 字,为当时的识字课本。章草由隶书省变而来,自东汉张芝之后,开始衰落,由今草逐渐取代。至吴、晋时,章草书家亦有皇象、钟繇、卫铄、王羲之、索靖等人,其中要数皇象书写的《急就章》流传最久。赵孟领临写的《急就章》为纸本,纵24.5厘米,长278厘米,书于至大二年(1309年)他55岁时。此《急就章》曾为清内府收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刊载于《中国历代书法墨迹大观》第八册。

章草是书法中运用频率最低的书体,对其倾心的书家是极少的,尤其到了唐代,几乎泯然绝迹了,所以,宋人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说章草:“至唐绝罕为之,近世遂窃然无闻。”而赵孟额在中青年时期竟以此为娱,使唐以后几成绝响的章草重新得以重视,开章草复兴之先河。赵孟頫是位诗、书、画、印的全才,书法亦六体兼善,平时着重谈的都是他在楷书和行书上的成就,可他的篆隶和章草填补了当时的空缺。这一方面说明了他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继承传统的深厚性,因而《元史》说他“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一时,遂以书名天下”。《急就章》为赵孟頫的章草代表作,是他于千载之后复振章草雄风的见证,此帖承前启后,使元、明人将这种被人遗忘的书体重焕光彩。在他以后,邓文原、鲜于枢等人接踵而继,至明初宋克达到高峰,形成了章草的复兴期,使章草这一特殊书体流传发展至今,这也是赵孟頫此帖的历史意义。

整卷《急就章)—气呵成,首尾相应,其风格特点是闲雅灵动、疏朗飘逸,一变皇象的遒密凝重,使之妍质并重、方圆纯熟、仅态丰仪,犹如文人雅士,灵秀之气溢于眉宇。研习此帖要追求这种境界,达到这种艺术效果,是必须狠下苦功的。


从此帖的笔法上看,他的特点是粗细变化较大,起笔不取逆势, 大都用顺势。 收笔处回锋甚少,直接用挑笔或转笔。每一个字中,都保留着一到两笔的波磔笔法——浓郁的隶书气味。尤其是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除竖画、撇画和挑画外,皆用厚重的波磔笔画,这也正是章草笔法的最大特点。通观全帖,笔画写得流畅、轻松而富有变化,其中点画、撇画形态百出,局部细节变化丰富。在用转折笔画时,多用“转”而少用“折”,多用“外拓”而少用“内捩”,有着外柔内刚、珠玉圆润、富有弹性的效果,看出赵孟頫是“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的。由于他运笔痛快淋漓,因而其作品飘逸飞动,刚健中寓婀娜,使此卷章草有着特殊的曲线力量。

从《急就章》的结体、布白上看,他已不同于隶书的以横取势,已向纵稍微伸长。结字或连或减,达到了化简的要求,整篇字与字之间互不牵连,却气韵生动。从大处看字字区别、字距呼应,而从微妙处看,结构平中寓奇、变化生动。此帖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都有着"老妇挈幼"的特点,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使之参差变化、相互避就、顾盼照应。帖中大部分字取纵势,也有一些仍保留着隶书结构。取以横势。却又大小不一。因而此帖在字的形态上有很高的要求,决不是“状如算子”的堆积,而是在画与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构成一定的艺术关系。通篇章法、行款疏密相生,严谨中含放之气,自然洒脱。

临写《急就章》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雁不双飞”。这是隶书的结字规则,在章草上也是道理依然。一个字中,如果用了一笔波磔后,其他笔画就要避让,不用或缩小波磔效果,达到互不相犯,要从帖上细细体会。二是由于章草直接发源于隶书,有些字结体特殊,与今草相距甚远,已罕用,如卷中的“辞”、“尽”、“所”等。加之,关于《急就章》的正书释文,自古以来一直有伪误,可参阅高二适先生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不致以讹传讹。三是如果觉得帖上字小,可取数页在复印机上扩大,以充分理解笔法和结体,便于临习。四是临写《急就章》要有一定的隶书基础。因为章草源于隶书,是隶书的附属变体,其最初阶段是草隶,当时是为了“趋急速”、把隶书写得简易,由此进一步发展而形成了章草。他保留的隶书成分很多,所以没有隶书基础,临写就较难深入。以拙见,临习同时,可读一些《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武威医简》等,以溯源头,加以体味,这样收获会更大些。换一个角度讲,如果学草从章草入手,又有易处,即字与字之间独立,牵连较少,宜于初学者掌握。





文章曾刊登于《书法导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复印机扩容是怎么回事(复印机能扩印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