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熏香是怎么回事(古人熏香是为什么)古代熏香是怎么回事(古人熏香是为什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古代熏香是怎么回事(古人熏香是为什么)

古代熏香是怎么回事(古人熏香是为什么)



我国自古就有熏香的历史。古人很早就已懂得,香薰能够美容、祛痛、消除疲劳、排解抑郁。也是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一种纯粹的生活艺术。香在中国帝王宫廷和富贵人家的器具生活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用香的踪迹可寻,这时候的香多是祭祀礼仪或制作香汤沐浴所用,到了秦汉两朝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大量使用香的记录了,魏晋六朝由于受到了道教的影响,香道文化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庶民都有用香的风气。

今天人们熏香,其实也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各种香料随处可以购买到,可以自己动手,在家居休闲时熏香。而且,除了香料熏香之外,一些盆栽鲜花,也完全可以摆放室内,或者工作场所,起到自然香薰的效果。

香熏既可养颜怡性、祛病强身,也可视为一种高雅陈设,故现已成俊男靓女之时尚。不过今人多以为香熏刚从域外传入,香熏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始于三国两晋并一直延绵至清末民初。

香熏亦称香炉、熏笼,古代较早的香熏均为陶瓷烧制。从出土的实物看,三国的香熏敛口扁圆腹,形似罐盆,或有提梁,或有双耳,器壁镂有圆孔数十,以泄香气,底有圈足,形制古拙。后在江苏宜兴周处墓发现西晋香熏,炉体呈球形,上镂有几排三角形气孔,顶部塑一龟钮,炉底和承盘各置熊足三个,尽显端巧玲珑。当时还有仿制前汉博山式香熏、炉盖似山峦叠嶂,周有云气仙人依附,燃香后,烟气从炉盖的孔洞中缓缓缥缈,如入佛国仙境,顿觉飘飘欲仙。
  盛唐在贵族中还普遍使用一种银质香熏球,据《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熏球内因装置两个环形活轴的小盂,重心在下,故无论熏球如何滚动,环形活轴皆能起平衡作用,使小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内燃之香料决不会倾覆以致烧蚀衣被,其原理同现代陀螺仪如出一辙。
  宋代耀州窑香熏形似带托茶盏,上面覆以镂空内盖,底有五只人面足,器壁剔满纹饰,为宋代香熏炉之精品。1974年在江西波阳出土的元代仿龙泉窑瓷香熏,高7厘米,半球形盖,镂空,饰蔓草缠枝纹,炉体下部剔出二层仰复莲纹,釉层匀薄,釉色灰中闪黄,其镂雕工精,玲珑剔透的纹饰对明清两代琳琅满目繁缛精美的香熏、香炉、手炉、脚炉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代香熏的制作和使用已进入繁荣时期,故宫内大殿、书房、内寝皆置高达三四尺的巨大熏炉,形如金钟鸟笼,多为掐丝珐琅等景泰蓝之精品,亦有铸铜鎏金錾刻精美的极品,彰显皇家豪华高贵的气派。当时的文人高士,书案上多设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盒,以营造融入怡性逸情高雅意境。西风乍起,时值岁寒,民间还普遍使用以紫铜白铜黄铜打制的手炉脚炉,网盖上皆有镂刻精致的纹饰或吉祥图案,无论乡绅庶民,小姐老妪人手一炉,已成明清时代一道多彩多姿的市井民俗景观。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正殿


正殿前熏炉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殿,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延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故宫养心殿(宫廷原状陈列)


殿内熏炉


博山炉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西汉鎏金银竹节熏炉

陕西博物馆馆藏


细节图

西汉博山铜炉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

东汉黄釉龟座博山炉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


汉代滑石熏炉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西晋青釉香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五代-北宋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熏


常州博物馆馆藏


北宋白釉镂空熏炉


山西省博物馆馆藏

汉代错金银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馆馆藏


北宋耀州窑青釉香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宋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


明代早期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球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嘉靖青花莲鹤纹素狮纽瓷熏炉


四川省博物馆馆藏

明代青玉甪[lù]端熏炉

青玉质地,淡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及绺纹。熏炉为甪端造型,圆雕。甪端首即为熏炉盖。甪端独角,昂首,张口露齿,鼻孔朝天,四足直立,足上皆有羽翅,身饰龙鳞。中空,可贮香料,香气可透过兽的口、鼻散发出来。
甪端是明清宫廷重要的陈设用品,皇帝的宝座两侧常设有甪端与香筒,一般皆两两相对,器形也相对较大。此件甪端尺寸较小,应是用于室内熏香的陈设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代朱缨透雕刘阮入天台竹香筒


上海博物馆馆藏

明代明龙泉窑青瓷狮形香薰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清康熙五彩镂空香薰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康熙素三彩镂空熏

熏呈八方体,下承以连烧在一起的八方束腰台座。通体镂空素三彩锦地开光装饰。顶部一圆形开光内透雕“卍”字图案。周围以素三彩描绘缠枝花纹。熏体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长方开光,开光内均透雕钱纹,开光以外均以绿釉上涂点黑色麻点为地,八条边棱上各绘一条螭龙。底座束腰处绘三角形几何纹。整个画面以黄、绿、紫彩为主,蓝彩为辅。熏内素胎无釉。无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乾隆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叶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金鹤式香熏

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履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鹤口飘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之双足底出榫,可插于底座之上。
此对香熏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
香熏为清代宫廷的陈设用品,置于宝座地平上的两侧。清代香熏的样式很多,由不同材质制作,如珐琅,玉质等等,是大殿堂中的重要陈设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天球式香薰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金镂空葫芦式香熏【香熏球】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金镶宝石梅花带座香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宣德款铜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錾胎珐琅西蕃莲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镂空象足香炉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清代鎏金兽形香炉


清代粉彩镂空云龙纹亭式香薰


国家博物馆馆藏


清同治金亭式香熏

香熏为一对,以黄金制作。顶部为六角形重檐帽;中部为圆筒,其上镂空“卍”和团寿字;下连五角形带栏基座。这对香熏上分别刻“142两6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42两3钱”,基座分别刻“111两4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09两8钱”。
香熏一般用金、玉、珐琅等材料制成,为焚香之用。此对香熏应是陈设在皇帝御座之前。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宣统款银柄檀香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青玉镂雕蟠螭纹亭式香薰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中期竹雕海棠式镂空香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晚期掐丝珐琅香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古时,妇女还时兴佩戴香囊,外用各色绸缎作面,内裹丝绵香料,制成孩儿形,鸡心形,祥禽瑞兽形等等,并绣以精致的花纹,以示女红盈巧。还有一种木雕香囊,选用上好的百年黄杨、凭借匠师神驰,方寸之间刻有戏曲人物,楼台亭阁,花鸟景致,雕工精巧,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展示了艺人高超的造诣,实乃是古代一种微型木雕艺术品。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它宠爱有加,其《后宫词》诗曰:“斜倚熏笼坐到明

西汉绮地“信期绣”香囊


马王堆墓出土 -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省博物馆馆藏


唐代镂空金香囊

四川成都博物馆馆藏


清代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香囊周身由镂空的累丝花瓣组成,上下均有丝绳及红色珊瑚珠为饰,一端置插纽,可启闭。清代香囊种类繁多,金质香囊多镂空,用以放入香料或鲜花的花瓣,系于腰间,是珍贵精美的佩饰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碧玉镂雕石榴式香囊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中期骨雕人物风景图香囊


东莞博物馆馆藏

清代金累丝花囊

花囊圆形,分为器与盖两部分。器、盖均以细金丝镂空累制而成,饰为五瓣花形锦地,其上均有三组点翠花叶纹。花囊上下用黄丝绳穿系大小珊瑚珠及米珠。花囊的开关位于下部。花囊可开合,既可盛放香料,亦可盛鲜花等,香味从镂空的孔中溢出,是悬挂于腰带上的饰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玉雕香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金甪[lù]端香熏

甪端为一对,以黄金制作。其造型为独角,双耳,长方形鼓腹,昂首后仰,四足直立,下置錾花长方形座。这对甪端内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5钱”、“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4钱”,底座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70两7钱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69两9钱1分”。
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日行18,000里,好生恶杀。御座前陈设一对甪端是为彰显皇帝的圣明。清宫遗存的甪端以金、铜鎏金、碧玉、掐丝珐琅的为主。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香料篇

香料品种很多。最名贵的香料是沉香,除了我国岭南一带出产外,当时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中部)等地也出产。后来又有了檀香、鸡舌香、龙脑等品种。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魏晋依赖,香料已成为宫廷及富贵人家中生活必需品之一。焚香、熏香,也就成了社会上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在取得政权之前,曾经“禁家内不得熏香“,以示简朴;还曾经赠送给诸葛亮”鸡舌香五金,以表微意”;临终时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从唐宋以后,关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法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来,遂有“茶经香传”之称。焚香与品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清晚期莲头香/盒

清宫盛行用香,香的种类繁多,诸如沉香、降香、白檀香、严露香、四色香、莲头香等。这些香分别从植物、树脂、动物中提取,经加工精制而成。莲头香即从植物中提取,为清代天然高级香料之一种。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伽南香取自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颜色深棕,产自马来西亚。其性味辛甘而温,有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沉香中油性足、体质重而性懦者经精选加工后即为伽楠香。以伽楠香为原料制作的朝珠、手串散发出芳香,是广东的特产。



清代伽南香木镶金手镯

手镯圆形,伽楠香木制成,内圈为金质。木面上镶嵌由小金珠制成的团“寿”字和长“寿”字纹,口边为金累丝乳丁纹。
伽南香,又称奇南香、茄南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我国广东琼州诸山亦有出产。芯材为著名熏香料。据说,大蚁在香木中筑穴,大蚁所食香蜜遗渍木中,天长日久,香木未死称为生结,木死而成为糖结,木性多香味少的称为虎斑金丝结。糖结发黑,金丝结颜色黄,香气四溢,夏天佩戴可驱邪避秽,还可以药用。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乾隆伽南香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沉香:又称“奇南香”,植物名。瑞香科,常绿乔木。芯材为著名熏香原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据称其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在我国历来是较为珍贵的木材之一,除用作香料外,也用来制作文房器具、家具饰件及小型工艺品等。



清代沉香木雕八仙纹如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沉香木雕菊花臂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嘉庆沉香木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檀香木镯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檀香木荷花纽“大雅斋”组玺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檀香木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丁香油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檀香油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沉香油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龙涎香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附几张宫廷香几

【香几:中国古代生活中用以承放香炉的家具。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云:“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香几属于高足家具,不论用于室内或室外,总宜四无依傍,且往往置于中央。为使其从各个侧面观看均对称完美,香几在形制上多采用曲线形结构,几腿常做成三弯形式,修长优美,足下踩托泥,造型端庄婉丽。】

1.明宣德黑漆嵌螺钿龙戏珠纹香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明代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清乾隆紫檀瓶式香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高丽青釉出香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馆藏

青白釉鸟形出香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馆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古代熏香是怎么回事(古人熏香是为什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