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的邻居是怎么回事女心理师的邻居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女心理师的邻居是怎么回事

女心理师的邻居是怎么回事()


我们随时在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与我们相关的一切。这个关注的过程,心理学上叫做“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特点。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即注意有所指向。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全神贯注地紧盯这个对象。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密不可分——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注意的精准度及自觉赋予的责任性就会随之提高。


研究表明,注意指向的对象越特殊,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就越大,紧张度就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对对象的关注也越密切。

比如,高考中考等事关重要的考试,干部提拔公示,单位来了一位背景很大的领导,隔壁住进了一位2米多高的“高人”,大家在静等红灯时有人突然冲闯红灯横穿马路,平常用于工作沟通的微信群突然有位常务副院长发了一条色情信息,某大品牌企业的广告文案被曝“涉嫌抄袭”……诸如此类“特殊情形”,往往会激发人的注意集中度,牵引相关人的注意力高度聚焦,最大限度防止疏漏和错误。

——人在高度注意下,其内心催生的责任感往往要更多一些。所以被高度注意的事项,往往出错率较少,甚至不会出错。这也是我们的惯常经验。

然而,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匪夷所思,心理原理在他们身上如同废纸。

“清华女博士”应聘某地协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按理“清华女博士”这个特殊的标签足以引起招聘方的高度注意,相关审核理应更加细致严谨,至少要进行起码的核实。但搞笑的是,即使在全网质疑的情况下,招聘方仍然给出了“报名及资质审核符合规定”的回应。

直到清华大学发声“查无此人”,招聘方才发布通报称该同学的“清华博士”系“臆想”,且该同学此前多次在一些企业应聘时谎报学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清华博士”学历造谎,还可能有“臆想症”,如此特殊的情形,招聘方是如何执行并通过“资质审核”的呢?是真的“不小心”,还是有什么幺蛾子?

28事件也有同样的疑问。比如杜某产前即发现胎儿“脐带绕颈”,这样的“特殊情形”理应引起各方面的特别关注,在产前、产后予以特别护理,不太可能与其他正常孩子混在一起管理、更不太可能“仅以圆牌区分”。但结果却是,两个本应没有交集的孩子却鬼使神差地“错换”了。

YC在出生前即确诊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样的“特殊情况”正常来讲同样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无论是医院方还是家属方,按“常识常情常理”都应密切注意该婴儿的状况,毫无疏漏地追踪乙肝疫苗针的落实落地。但结果却是,这个“特殊情形”的孩子并没有被特殊关照到,也没有打上这至关重要的一针——院方试图以“管理混乱”解释,但这个笼而统之的“管理混乱”,用“三常”理论说不通,用心理学原理也说不通。

有些人总想用各种说辞来堵住悠悠众口,然后又发现怎么堵也堵不住,只好胡乱扣一个“网暴”的帽子,以标榜自己的“正义”。但其实只要你先把自己的身子摆正了而不是各种作假,先把大家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说清楚了而不是囫囵敷衍,大家也不是闲得没事干非要揪着你不放。

事出反常必有妖。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空或许阴晴不定,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些朴素的真理。

版权声明:作者若水三千,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教育工作者。本文系若水三千原创文章,独家授权今日头条首发。欢迎网友转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女心理师的邻居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