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一周都很少是怎么回事(月经前一周很少,后一周很多)月经前一周都很少是怎么回事(月经前一周很少,后一周很多)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月经前一周都很少是怎么回事(月经前一周很少,后一周很多)

月经前一周都很少是怎么回事(月经前一周很少,后一周很多)

5月,和象群的大家进行了第十九本书——《新婚之夜》的共读,由于这本书大家的阅读速度都很快,所以我们只进行了一场线下共读会,有8位小姐姐参与其中。


* 图片来自网络




《新婚之夜》是一本当代短篇小说集,一共写了5个故事,分别关于单身母亲、出轨凤凰男、北漂青年、家庭主妇和陈年校园恋情。出自当代女作家辽京的手笔。


这几个名词自然是无法囊括整本书的。


一部分圈友读完,有种压抑、悬而未决的不畅感,而部分圈友是看到真实和坦然接受的态度。


很少接触当代虚构类题材的圈友丹,向大家征集有出路感的当代故事,她说想弥补一下读这本书的压抑感。那这次,就围绕出路这个关键词,整理下我们的共读精华吧。


* 在西湖边亭子里的共读会




第一个是关于阅读的出路。


这本书里,有很多人物都是家庭不完整的设置,然后是出轨、离婚、暴力、非正常死亡,甚或是谋杀如家常便饭般出现。而每个故事都是戛然而止地结束,让人猝不及防。


部分圈友觉得这些负面情节的浓度有点大,一些情节伏笔也是悬而未决,有点阅读上的消化不良。


圈友Amy说,她发现自己会有阅读期待,就是在看到黑暗部分后,潜意识里会期待光明出现来抵消这些压抑。就像很多童话故事那样。由此,她发现,好像生活里也是这样的期待。


圈友夏则是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些黑暗。她说自己会尝试去理解故事里的人,尽管和他们的生活和环境相差很大。她会在这些人物的黑暗面中,看到自己生活里可能未被发现的黑暗面,或者是重新看到拥有的比他们多得多的东西,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心态。


而我和圈友姗平时都有写东西的习惯,所以我们的角度还有本身对小说写法的鉴赏。我对文字表达比较敏感,情节可能感触不深,但辽京的文笔确实让人叹服。很多心理、环境描写,有时是一针见血,有时又是充满意象美感。


圈友姗说自从开始写东西后,她对小说的欣赏角度便有了变化。


她和圈友钒都提到了其中写法最独特的一篇即《罗生门》,整篇都是一个人的讲话,对谈的那方被隐去了,只剩下一个人的对话自语。钒说,看起来很啰嗦、很满的语言,其实全篇都是一种孤独感。


圈友Jing曾提到说,这大概是辽京新手期的作品,一些情节安排上可以看到新手的刻意感。


圈友Cecilia说道,之前倒没有想过其他的欣赏小说的角度,这次在大家的讨论里,发现了一些新视角。


讨论到艺术手法的时候,我们发现,也许这种刻意,这种负面情节浓缩式的呈现,莫也不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么?


如圈友钒所说,通过这种放大化呈现,作者把生活里的真实放到故事里,让我们看得见、感得到。在我们看来,这些非正常情节发生到一块去显得有点刻意,但也许生活里也是存在这些真实的刻意,只是我们并没有接触和了解?


期间,我们想起了作者辽京在本书后记中所写的。她说,她想要表达一种失落和迷茫,她想要用这些故事来切入现实的某个切片,来为一些被忽略的群体,表达出声音。这些压抑,或许就是这些群体的压抑。


不过,对于虚构类故事,圈友丹说自己在阅读上会有些抵触。因为知道它是虚构的,知道作者会有表达方式在里面,在一开始,她会有种类似防备心态,防止自己的理解或情感是被操纵而生成的。但对于像《刀锋》这类,作者提前有说这来源于真实人物,她的接受度相对会高些。


对于虚构类故事,我们能相信哪些部分?

对于虚构类故事,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安排下的操纵?

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是否有可辨明的界线?


这是我们关于本书体裁和内容本身的讨论。


中间,当大家出现明显不同的阅读感受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作者给出的文本,没办法帮我们读者解决掉阅读期间产生的疑惑或感受时,我们没办法在这个文本本身找到出路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由此看来,相互讨论是一个可以抒发的途径。我们可以在自己、在别人的感受对照中,找到一些阅读出路。


* 共读间隙,圈友们拍到的鸟儿




第二个,是关于现实的出路。


由文本本身出发,我们也发散讨论到了一些现实问题。略述几点。


一个是关于死亡。


圈友Amy说自己对于死亡有种天然害怕,正常死亡也好,非正常死亡也好。这本书里屡次出现了死亡,不仅是非正常的意外或谋杀,而且这些死亡结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善后,比如凶手依然正常生活着。


顺着死亡,圈友夏回想起自己妈妈曾经病重的时候,她曾在妈妈的病房里目睹多个生命的流逝,那段经历对她的影响就是能慢慢坦然接受死亡这个事实了。


期间,我们也聊到了活到想死的抑郁症,交流我们曾经有过的抑郁或症,看到什么时候是正常的情绪抑郁,什么时候才是抑郁成症。


二是关于自我觉察。


顺着抑郁症,我们聊到了另一个更普遍的症,女性的经前综合症,即例假前一周,那种极易被点燃、或感到烦躁抑郁、或需要某种方式排解的激素变化阶段。


一谈到这个,在场女士们纷纷表示有共鸣。这是我们受到生理影响而发生的情绪变化。


类似的,还有基因遗传带来的行为模式,这些都是不受我们主观控制所发生的对我们的深刻影响。


圈友钒说她试过,运动能帮忙排泄经前烦躁。圈友Cecilia说,虽然遗传了爸爸的丢三落四,没办法像妈妈那样天生地井然有序,但通过一些工具还是可以改善一些。


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提到了我们的阅读感受是否存在被操纵的可能,这里,我们其实也是在讨论被操纵的问题,只不过不是被第三方,而是被我们自己的身体操纵。如果前者需要一些阅读素养的觉察,那这里,我们便需要自我意识上的觉察。




共读会后半段,我们是相互抽取关键词式的小主题交流。


除了以上两点,我们还谈到了书中涉及到的婚内强奸,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问题;外界对我们的角色期待,以及挣脱期待的努力等。


* 我们写关键词的纸片,

化成了一只只纸鹤



有些现实问题,我们并没有找到出路,比如法律中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在出路的尝试中了,比如相互提醒对自己的觉察,克服生理影响。


一个人觉得堵的时候,我们一起,或许就能看到更多出路吧。




--- 以下是圈友们的阅读体会记录 ---



圈友Amy:


今天参加了《新婚之夜》的读书会,这本书我读了大部分的故事,感觉由故事展开来,还是比较好聊的。


今天自己的几个收获:


1、我对负面事物的看法,是期望生活中多一些正面积极的东西,少一些负面的东西。


比如故事中那些人物,我期望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比如如果人遇到了意外,我期望可以积极地报警联系医生进行抢救,而不是坐视不管。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这就是现实吧。是我自己不曾想过也不曾经历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真实存在的事实。


2、我对死亡的看法。


一方面我害怕死亡,另一方面我抵触死亡,我期望人都能好好地活着,却没有认识到,生死也是一种状态,首先意外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既然发生了意外,去接纳去面对,而不是抵触逃避或者说回避。


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态度也有点绝对化,比如我尽量少地去接触负面情绪,比如读令我压抑的书,看令我压抑的电影,负面的新闻事件等,我过于理想化现实,也希望自己生活在这种自我期待的欣欣向荣当中。


我害怕去触碰那些让我不适的内容,有好几次,都是书读到一部分我就不去读了,比如《映瞳》,有些部分也是读得揪心,我就放着,不去看。比如之前读的《恩宠与勇气》,知道最后会死亡,而我不希望这样,我就不去看中间的过程。


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的成长经历中也可能回避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所以当有负面感受出现,我就逃避退缩。这样的生命体验我觉得是不完整的。还是应该去体验各种情绪,因为人生就是这样,那些不好的情绪,不好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我回避就不发生,而可能会积攒。


所以不如日常生活中去接纳,去修炼自己,这样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降临,真的有什么让自己不适的事情发生,自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3、被科普经前综合症


当你知道有经前综合症这个名称,原来这是个普遍的生理现象,顿时好像给自己的发脾气找到了一个借口。不过,老是冲家人发脾气,会伤害家人的感情,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于是,还是需要想想别的应对办法。


我想到的办法有:

1)先想办法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稳定

2)如果觉察到后,可以看看书、吃零食或做运动,唱歌也可以啊

3)如果没有觉察到,但是当自己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就假装觉得自己是经期综合征,然后让自己走开,做其他事情


4、佛经


我其实有囤抄经本。很早的时候有抄过经书,一直觉得经书是很神圣的,可是我从未思考过,经书是编写的还是客观记录。现在觉得应该是编写出来的,也有说教的成分。对于这个说教,刚听到略微有点抵触,但是仔细想想,不要着急去评判,可以先自己读读,去感受一下,先读读文字,再做评判。所以,抄经还是可以继续的。


--- --- ---


圈友Jello:

5个故事,带来类似的情绪:

绝望、茫然、麻木、孤独、隔离、痛苦、杀戮、可怜、可悲、可爱……想起以前老师讲道:这世上压根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当时还颇有些不以为然。


情绪的产生,起作用的变量、常量太多太多,在甲看来的一根鸿毛,却是压死乙的一座大山。可是,情绪教育的缺失,绝对是代际创伤得以传递的至关重要因素。


离婚、失业、生育等等这些排行前位的重大心理压力事件,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出口和强大的支持系统,不失控简直就是不可能嘛,也会深深潜入内心,要么干预身体,要么哪天排山倒海袭来。


好心疼故事一中那么懂事的小男孩,还有后面故事中各种各样被“剧本”控制的各位,“认识你自己!”,是所有的妈妈们此生的mission impossible or possible ,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一定要切断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回溯自己与妈妈的关系:

曾经以为那不是爱

用愤怒的语言精心包装过的关怀

被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深深刺痛


我来自于母亲,也已成为母亲。这才发现,一个人要在不失去母亲的情况下,脱离她,成为一个像母亲,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人。是我此生最大也最艰难的课题。



-- --- ---


以上便是象群共读圈关于《新婚之夜》的共读记录,希望能给其他书友带来关于此书的参照~ 一起来探讨关于小说、关于出路的任何事情。



- 象群共读圈 -

由小姐姐们组成的迷你共读小组

不做最好,只做最适合我们的读书会

坐标杭城,欢迎一起来读书~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 ·

公众号:大安于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月经前一周都很少是怎么回事(月经前一周很少,后一周很多)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