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的一点也不开心是怎么回事(明明不开心却要装得很开心)装的一点也不开心是怎么回事(明明不开心却要装得很开心)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装的一点也不开心是怎么回事(明明不开心却要装得很开心)

装的一点也不开心是怎么回事(明明不开心却要装得很开心)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并关注@大白侃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网图侵删

导读:你们的童年有红白机吗?

有小霸王学习机吗?

有一群小伙伴围绕在身边,持着游戏手柄,手舞足蹈大呼小叫乐此不疲吗?

你还记得那时候紧张又快乐的感觉吗?

那是我们的童年,突然想起原来快乐也很简单……

01

小时候,以为打破碗的事儿,是天大的事。

小时候爱扮姻缘,但长大了才发现,最游戏不得的便是姻缘。

小时候,我们从不相信自己也会老。

小时候,我们等爸爸归来,就像现在,孩子等我们回家。

小时候,最亲的那个人,走得最早。

小时候走亲访友,不乘马车,日落而归。

小时候,江水可浣衣,江上可行舟。

小时候约人,没有电话联络,唯有月下苦等。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网图侵删

小的时候,你经常盼望着长大;长大以后,你开始后悔。

因为要承受的压力变多了,许多感兴趣和喜欢的东西,也只能暂放一边,慢慢忽略,逐渐麻木,成年人的世界似乎只剩下“生存”这件事。

你不会再因为听到咖啡馆好听的音乐,而停下来好奇它的名字;看到小孩子,脑袋里想起吵闹声而非可爱,总是下意识就躲开;你的日程塞得满满的,不会给除此之外的新事物留出空档。

回到家的闲暇时光,你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完全提不起气力尝试点什么。

成长会有很多烦恼,但是这在成年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

爱情、家庭、工作,你生活中需要面临的事情更多,考虑更多,也需要更多的坚强。

谁不希望能偶尔抛开这些,真实展露自己的软弱或者天性?像孩子一样,开怀地纯真一笑?


网图侵删

02

小时候大人总问:干活累还是读书累?

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遇到一帮人卸货,他们擦着汗,有说有笑,不停的搬卸和整理。

我突然明白了:不快乐才是最累的。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有的人25岁就死了,直到85岁才埋。

我们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只活了一天,重复了365次。

丰子恺说,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是啊,长大的人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不忘初心这话之所以会流行到近乎烂大街,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在长大的过程中把那个单纯、遵从内心的自我弄丢了。


网图侵删

03

在一个论坛上,一位答主发表了这样一番话,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被关注被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被实现呢,自怨自艾。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美国的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十几岁到二十多岁之间,人的幸福感呈现断崖式下降

CCTV的一句广告语深深地触动了我,“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小时候,我们喜欢边走边看风景,在细碎的小事中也能发现无尽的乐趣。而长大了,我们只想低头快步赶路,习惯于量化一切,反而遗失了看风景的心情。

有一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插画师朋友,在签约期满后,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大家都不理解她的选择,要知道,画画可是她从小的兴趣啊。

工作初期也曾经历过难捱的日子,得不到肯定,一个月没有一张约稿,自己的画稿投给杂志社便如石沉大海,了无音信,度过无数个眼泪浸湿的长夜,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可终于柳暗花明,约稿不断,酬劳截截攀高时,她却主动放弃了。


网图侵删

后来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声明来回应大家的疑问,她说,曾经画画是她最大的乐趣,她非常享受画画的过程。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越来越只注重结果,刚提笔开始画,脑子里就只想着快点画完,好开始画下一张,画画渐渐变得索然无味,再也无法感受到兴奋和快乐了。

现在,她正重新把画画由职业变成爱好,只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想渐渐找回以前画画带来的快乐……

在些许遗憾的同时,也为她感到庆幸。

辞职也许不是一个万全的选择,但她至少并没有选择继续将就下去。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被量化,但也有许多存在,永远无法被量化,你的亲情、友情、爱情,你的快乐,这些都是平凡生命中闪光的所在。而为了所追求的事物,总要有所牺牲。

其中的值与不值,只有自己最清楚。


网图侵删

04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吃饭,五月底的天气也真的已经很热了,撑着太阳伞的朋友在身旁一直说:“这个天气真是热啊,生活过起来好艰难啊。”

恰身边走过几个大学生,嘻嘻哈哈地打闹着,好似感觉不到这个让人想爆炸的天气,看着他们脸上很开心的笑脸,我突然说了一句:“真羡慕现在的大学生们,年轻没多大的烦恼,打打闹闹玩玩笑笑,哪怕天气再热,生活再艰难依旧能笑颜如花。”

朋友抬头看了眼,然后接了一句:“想当初我们大一大二的时候,也跟他们一样,再大的太阳再糟糕的天气都能乐呵呵的,那时候没钱,很傻很天真,却也真的很开心,而现在什么都有了,却越来越难开心了。”

朋友说:“你还记得我们高三那年吗,高二升高三的时候,七月份补课,教室还没有空调,就几个古老的吊扇吹着,但当时我们谁都没抱怨热,讲台上就放着藿香正气液那样的东西,谁要是感觉自己不行了,就拿去喝,喝了继续做题。


网图侵犯

每天早上起来就一杯杯地喝咖啡,谁说咖啡能解困,其实喝了照常困想睡觉;那时在高强度的用脑和睡眠不足的前提下,依旧能专心地学习,真的那段时间是我们学习东西的巅峰啊。”

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再难再累再困,我们却也真的是乐在其中,还很快乐。可能那时候让我们不开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哪门考试没考好。

但趴在桌子上难过一会之后,也依旧能高度自制地安抚好自己的情绪,继续投入到题海之中,压力是真真切切看得到的,但却比真的也比现在快乐很多。

所以,在朋友那句“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开心?”问出口后,我很直接地接了一句: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变更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好胜心,有了更大的上进心,我们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以后,而当我们越往高处走的时候,就会越觉得累。


网图侵删

05

关于“怎么能让自己快乐”这个问题,花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给出了答案。

“我们刚出生时,是最真实的。心理学中把它称之为'真我',它被爱、喜悦、平和紧紧地包围着”。


《遇见未知的自己》插图

但是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的身份越来越多,小时候我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学生,其他同学眼中的XXX,比如:班长、课代表、同学甲、同学乙……。

长大了,在职场中,我们也许会成为一名员工,或者一名老板;还要与同事、客户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同时扮演着不同角色:女儿(儿子),妻子(丈夫),妈妈(爸爸),媳妇(女婿),婆婆(公公)。


网图侵删

这么多身份就像最外面那个圈,一层又一层,将我们紧紧包裹着,离最里面的那个真实的我,距离越远来越远。


而且我们总是渴望能够扮演好每个角色,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同,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压抑我们的情绪,控制我们的行为。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将自己的快乐寄托在了别人身上。一旦这种外因不在,我们就感受不到快乐了。


这种依托于外界的快乐,是不长久的,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散发的,它不依附外在的人、事、物。它发自你的内心,它不急不慌。别人轻易夺不走。


网图侵删

06

看过一部名为《不老骑士:欧兜环迈台日记》的纪录片,片中平均年龄81岁的老人心中,还住着18岁时的梦。他们从台中出发,一路南行,环岛骑行了1178公里。

17位长者中,有两位曾患癌症,四位需戴助听器,五位患有高血压,每一位,都有关节退化的毛病。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十几年没有骑过摩托车,甚至有人在出发前才考取机车驾照,为了环岛的梦想,他们扔掉拐杖,换上机车装,毫不畏惧地出发。


《不老骑士:欧兜环迈台日记》剧照

一路活泼逗趣,说说笑笑,在到达终点的时候,几位老人脸上的快乐让观者也不禁莞尔。

这部纪录片,还被改编成了广告《梦骑士》,一经面世,便让无数人动容。

有人说,“小时候开心多数是因为无知,长大了不开心多数是因为无力。”其实并非如此,耄耋之年的老人也还有追寻梦想和快乐的勇气。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勇敢一点,轻装出发,去追求梦和快乐呢?

07

现代诗人冯唐曾作诗一首: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做回那个内心单纯,遵从内心的自己。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并关注@大白侃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装的一点也不开心是怎么回事(明明不开心却要装得很开心)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