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后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好了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后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感冒好了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后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

感冒好了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后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

指导专家/张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知名专家)

宝宝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里您将与专家交流,让专家支招,解答您的疑惑。



关键词:感冒

Q:孩子感冒,高烧两天之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是现在流鼻涕、鼻塞、嗓子有痰、睡觉咳嗽还反流,不肯吃饭,这种状况要吃药吗?应该怎么办啊?

A:流鼻涕鼻塞多是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听着吓人,其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用吃药也可以自愈。大概恢复周期为7~10天,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平时做好日常护理等待宝宝自愈即可

宝宝鼻涕较多会影响正常呼吸和睡眠,需帮助宝宝清洁鼻腔,如用小棉签清理鼻涕,但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如果黄鼻涕多,或者有干结的鼻屎,可以用生理盐水鼻喷剂喷鼻,安全无副作用,可以刺激鼻涕排出。喂奶时不要让宝宝完全平躺,建议适当倾斜,避免奶水流入鼻腔引起鼻塞、鼻涕干结。室内尽量保持恒温20℃~22°C,一冷一热容易使感冒加重,所以日常穿盖以宝宝手脚微温暖而无汗、颈背温热来进行调整。如果家长觉得不好操作,可以参考爸爸或妈妈,父母在家穿盖多少,若宝宝处于安静状态可略多穿盖一层,若宝宝处在活动期间可略少穿一层便可。密切观察宝宝病情的变化,若有进行性加重则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关键词:睡眠抖动

Q:宝宝3个月大,睡眠时抖动是怎么回事?

A:这通常是正常现象。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睡眠中出现腿不自觉的抖动,主要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宝宝尚处于浅睡眠中,一部分脑细胞已经处在抑制状态了,但另一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如果宝宝受到了某种刺激,如声音或者光线等,受到刺激的神经兴奋起来就会带动其他神经,宝宝身体就会发生不自觉的抖动;另一种原因是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如果睡眠中神经异常放电,而宝宝的大脑此时还不能完全控制,宝宝就会在睡眠中出现肢体抖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多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除了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该现象,有一部分宝宝在白天正常状态下也会因受到某些信号的刺激,如排尿或排大便前、紧张、兴奋等情况下,表现为一过性的抖动、晃头、腿抖、下巴抖等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多成年人身上偶尔也会发生,家长不用太担心。但是如果宝宝单次抖动的时间过长,甚至伴有抽搐等一些异常表现,或随月龄的增长每天抖动的次数有所增加、一次抖动的时间延长,就有必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排查是否有疾病的原因。

关键词:腿纹不对称

Q:宝宝趴着时,我发现他的腿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A:腿纹不对称提示家长应该关注宝宝是否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不良的问题,但这并不是确诊的唯一依据。

通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的婴儿会有腿纹不对称现象,但反之却并不一定成立。并且腿纹不对称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在胖宝宝中,这只是一个提示信号,临床上大多数宝宝也并无髋关节异常的情况,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会逐渐自行消失。

建议家长每月按时带宝宝体检,接受医生直接检查髋关节活动状况,必要时结合医学影像检查,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通过B超检查、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通过拍X线检查来确认是否存在髋关节脱位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髋关节脱位的问题,需到骨科进一步诊治;如果仅仅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则会随月龄的增长逐渐自愈。另外,单次X线检查的辐射量很小,对宝宝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关键词:挑食

Q:我的宝宝2岁多了,吃饭特别挑,该怎样纠正呢?

A:首先,应该对宝宝挑食、偏食的原因进行排查。最常见的原因:(1)对口味不接受。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外形、烹调方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宝宝就能逐渐接受了;(2)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这种情况就不应强求宝宝接受该食物。

此外,家长需要做的是不强迫宝宝进食,而是多次尝试引导,或是用其他同类食物混合,慢慢过渡,直至替换。家长切不可心急,要给宝宝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尝试,宝宝也会愿意接受新的食物。孩子完全不接受某一种食物是不会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的,并不存在什么食物是不可替代的,经常换着花样吃,就不用担心孩子会缺乏营养,家长不用过度担心。

最后,对于孩子来说,吃饭这件事本身就有其最原本的乐趣,希望家长给宝宝建立一种正确的、健康的饮食观。这不仅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而是对更长远的,乃至一生的饮食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攒肚

Q:我的宝宝2个多月,最近有四五天没大便了,也没看出她有什么不舒服,老人说这是攒肚。什么是攒肚?用干预吗?

A:首先,攒肚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无须治疗。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来说,之前排便都很规律,随着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食物被尽可能地吸收,就导致了食物残渣变少,排便间隔延长。每次排便都是正常的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大便在宝宝肚子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就把这种现象叫作“攒肚”。

一般正常宝宝的大便为金黄色的糊状或者膏状便,只要每次排便都是这样的,那就是正常的,如果摸到宝宝肚子软软的,平时吃睡玩都正常,那么等待宝宝下次排便即可,攒肚可能有三五天或是8~10天不排便,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正常,家长就不用过于紧张。

我们不建议给宝宝随意使用开塞露或者其他润肠类的物质,容易形成依赖,继而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而且宝宝目前是正常的攒肚现象,所以不建议用。

护理建议:

家长平时可以把手掌搓热,顺时针给宝宝揉揉肚子,促进肠道蠕动。母乳妈妈在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需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菜等的摄入,也会有助于宝宝排便。如果发现宝宝哭闹厉害,而且腹部摸起来发硬,则需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编辑/孟琪 文/美玉



专家简介:

张峰: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参与20余本专业及科普书籍的撰写。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擅长:小儿生长发育、婴幼儿喂养、儿童营养、免疫规划、构音障碍、口吃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感冒好了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感冒后手脚发抖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