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2020年中美关系恶化)202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2020年中美关系恶化)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202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2020年中美关系恶化)

202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2020年中美关系恶化)


直新闻:2021年即将划上句号,你怎么看中美关系这一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年度成绩单,对2022年你又如何前瞻?


特约评论员 吴蔚:回望2021年的中美关系,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双边关系的“预期管理”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国内各界渐渐形成共识:特朗普在担任美国总统的四年里对中美关系带来了结构性的冲击。从2017年以贸易战打破局面,到2018至2019年的战略竞争加剧,再到2020年战略对抗升级,中美关系呈断崖式下跌。那么当拜登先生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总统之后,中美双方都会形成一个新的预期:这段双边关系能够迎来止跌回升的一年吗?


2021年过去了,若将这个问题抛给双方的国民,回答会是纷繁各异的,但共同点是: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


从现象上看,拜登执政这一年对华各领域“制裁”不减反增,美军海空力量在中国周边敏感区域游走的频率不减反增,美国政客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无理指摘不减反增,美国对华发起的意识形态斗争规模不减反增。这一系列“不减反增”会让你很容易留下一个坏印象,那就是假设特朗普用四年时间写了一篇名为《敌视中国》的论文,拜登则用一年时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这篇论文“第二作者”的位置上。这也难怪会有美国媒体开玩笑称:唐纳德·特朗普先生依然住在拜登的白宫里。


种种现象提醒着我们,在做中美关系的预期管理时务必心存“底线思维”。值得欣慰的是,过去这一年,中国在处理这段双边关系时展现出了昂扬的斗志、非凡的定力与博大的胸襟。


安克雷奇会晤是美方试图展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场域,我们用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以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告诫美国同行“中国人民不吃这一套”。天津会晤,中方主动亮出的“三条底线”与“两份清单”,用十分直白的“清单制”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到了苏黎世会晤,中美高级别会谈的场面就肉眼可见地和缓了许多。


元首外交举旗定向。过去这一年,习主席与拜登总统之间的主要互动体现在一封贺电、两通电话以及一场视频会晤中。习主席提出了世纪之问: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这道题又岂止是提问拜登总统,在我看来,它摆在了今后每一位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桌面上。拜登总统给出了他的答案:负责任地管理中美竞争关系。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中美关系在2021年实现止跌回升了吗?经过一整年的预期管理,我个人认为,中美关系成功实现了止跌,但要论回升、回暖,要走的路依然很长。我们甚至有必要审慎地预估,在未来几年,中美关系的竞争主轴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震荡。


这也就引出了我对2022年的展望:经过一整年的试探与博弈,中美各自都对彼此有了审慎务实的预期,接下来就该聚焦这对竞合关系的危机管控,尽可能地引导彼此走在求同存异的合作道路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共同回答好“世纪之问”。




直新闻:前任驻美大使崔天凯近期围绕中美关系发表了讲话,他特别提出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仗等四种仗,他还强调,人民的每一点利益都来之不易,绝不能让任何人掠夺,但也绝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大意、懈怠和无能使之遭受损失,你对这番话如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吴蔚:崔天凯2013年4月驻美,接替张业遂成为共和国第十任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他在华盛顿的八年亲历了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他的发言代表了外交阵地的一线声音,他的表态体现了当事人的思考,我们有必要仔细聆听,认真品读。


他的发言题为:对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驻美大使贯穿始终的使命。他给出的总体判断是:“中美关系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还会延续相当时间,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崛起。”进而引出他颇具“底线思维”的一句话:“美国势必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甚至没有底线地对华打压、遏制、分化、围剿。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的准备,应对好中美关系今后的曲折、动荡,甚至是坐过山车的场景。”


随后,崔天凯给出了他的建议:“原则上,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仗。”这句“不打四种仗”成了这些天广为传播的一句话。但在我看来,更引人深思的两句话恰好是“不打四种仗”的前一句:“既然斗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和战略全局,那么在斗争的过程中,就应该尽一切可能,减少涉及我们利益和全局的代价和影响”,以及后一句:“人民的每一点利益都来之不易,我们绝不能让任何人掠夺,也绝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大意、懈怠和无能,使之遭受损失。”


崔大使躬耕中美关系多年,这两句话最能浓缩他的外交智慧与工作感悟。这两句话也正好诠释了我们为什么“在原则上不跟美国打这四种仗”。崔大使出席的这个外交研讨会规格颇高,在场的听众不乏外交战线上的指挥员、战斗员,更有许多国关学界的智囊、学者。崔大使在这样的场域里发声,是具有标志意义的。



直新闻:驻美大使秦刚近日接受美国媒体联合采访,期间金句频出,取态友好,但美媒似乎对秦大使的讲话“只记录,不播报”,为何会这样?


特约评论员 吴蔚:今年7月底,秦刚接替崔天凯出任共和国第11任驻美全权大使,由于他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经历,不少美国媒体给他贴上了“刚猛”的标签。但仔细观察秦大使赴美这几个月的公开讲话你会发现,除了一些涉及国家立场、原则底线的强硬表态,更多时候的秦刚都是以微笑姿态示人的。


具体谈到这次联合采访,我认为秦刚确实是在用美国人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中肯对话,更像是一次探讨,他不仅是个被访问者,更向美方记者抛出了许多提问。比如谈及美国人民友好的一面,中美老百姓经常谈论的共同话题,与美方政府那些居高临下的训斥比起来,究竟哪一面更代表美国?我觉得这样的对话是建设性的,当然具有传播力。


采访现场的气氛是热烈友好的,各路记者也是有闻必录,可惜的是,中国的驻美大使发出理性友好的声音,却没能在美方的媒体版面中获得足够的体现。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在美国当局的结构性损害以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沟通渠道本就陷入了一个狭窄周期。外交官的发言,媒体的报道就成了沟通彼此的有限桥梁。在这样的微妙关头,更多地报道彼此的理性发声,去抚平彼此国民的焦虑情绪,寻找君子和而不同的积极面,多做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事,才是双方媒体最该做的。


前不久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后,双方均放宽了各自新闻媒体的“准入”,我想这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吧。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202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2020年中美关系恶化)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