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引流出血块是怎么回事(心包积液有血块)心包积液引流出血块是怎么回事(心包积液有血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心包积液引流出血块是怎么回事(心包积液有血块)

心包积液引流出血块是怎么回事(心包积液有血块)

11月24日~25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第10期学术活动在杭州隆重举行。

活动第一天,多位专家就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进展、心包填塞等并发症预防等多个话题进行深入沟通和讨论。现场参会医生踊跃提问,场面十分热烈,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盛夏:心房解剖和房间隔解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盛夏教授详细讲解了心房解剖和房间隔解剖的细节,列出了操作中常见房间隔穿刺困难及穿刺针过卵圆窝困难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

盛教授称,使用房间隔快速定位法可以解决房间隔穿刺困难的问题。鞘管顺利通过卵圆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确认穿刺针进入左心房后,用力推送鞘管或适当旋转扭动推送鞘管;二是经鞘管送入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所用的导引钢丝,建立轨道后推送鞘管。

盛夏教授

储慧民:心房颤动的量化消融

宁波市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就心房颤动的量化消融进行报告。他指出,量化消融技术可以将消融变得更直观,有助于达到消融组织的透壁损伤;AI量化消融软件可以评估组织损伤,单极电图可反映组织透壁损伤;AI量化消融软件结合单极电图,可实现消融个体化,是精准治疗房颤的趋势。

储慧民教授

蒋晨阳:房颤导管消融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其中心开展的房颤内外膜联合消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这种新方法的机制、优势及随访情况。蒋晨阳教授认为,对于多次消融仍复发的房颤患者,不再将标测和消融区域局限于左右心房的内膜,而是联合内外膜消融,有助于发现一些新的机制和现象。对于内膜面难以透壁或阻断的消融区域,外膜面能提高阻断率,并通过联合标测,保障消融线的持久透壁阻断。可以说,对于多次消融复发的难治性房颤患者,在常规心内膜消融基础上,联合经皮心包穿刺途径行外膜标测和消融是安全可行的。

蒋晨阳教授

张昱:心房颤动的消融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的优于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昱教授就心房颤动消融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的优与劣进行报告。他指出,一站式手术可以改善患者左房结构,提高生活质量,不增加并发症且患者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一站式治疗可以减少住院与耗材相关费用,在没有大幅增加患者支出的基础上,结合医保报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节律控制和血栓管理,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张昱教授

许轶洲:房颤消融术围手术期处理

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逐渐被国内医生认可和采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轶洲教授从导管消融现状,对医院、医务人员要求,术前处理,实验室检查,术中对策,术后观察,晚期评价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工作流程、应该重视及解决的问题。

许教授称,对于CHADS2评分≥1分及0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需口服华法林使INR控制范围在2~3,达标至少3周。术前房颤发作患者,需在手术当日或之前行TEE检查排除左房血栓。术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应持续抗凝、止血及支持治疗,抑制迷走反射,低血压时需排除心包填塞。

许轶洲教授

马骥:如何与房颤患者沟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马骥教授指出,良好的沟通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配合。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对房颤具有足够的认知,实现个体化诊疗。患者需要了解房颤,做好心理准备,对医生提供的建议做出适合的选择,共同克服疾病。

马骥教授

李嘉:房颤射频消融心包填塞的处理和预防

温州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嘉教授指出,心包填塞的预防贯穿整个围术期,医务工作者不能掉以轻心。心包填塞的处理,首先应该排除迷走反射,选用血液、血浆、生理盐水或低右旋糖酐等进行补液扩容。使用多巴胺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直至积液排出。通过给氧减少组织对血流的要求,降低心脏负荷。

李嘉教授

张必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适应证解读及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必祺教授对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术、心房线性消融术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报告了多电极射频消融球囊术、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等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他指出,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消融的基石,消融前应通过肺静脉造影和(或)三维解剖模型仔细确认肺静脉口部,避免在肺静脉内消融。心房线性消融主要针对持续性房颤的维持基质,模仿迷宫手术。常见的消融线为三尖瓣峡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后壁顶部线、顶部加底部线及前壁线等。行线性消融时,应采用标测和起搏方法评估消融线的连续完整性。

张必祺教授

杨剑:房颤消融术中并发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杨剑教授分享了两例房颤消融术中并发症的病例。病例一,房颤术中患者右上肺静脉前顶穿孔,开胸后心包可见血性积液及血凝块,吸净积血、取净血凝块治疗后,将出血处予以垫片加固缝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病例二,肺静脉消融术中发现大量气体进入弯鞘,致使患者ST段抬高,血压降低。立即将左心耳及左上肺静脉气体抽出,术后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异Q形成。2个月后因“术后伴反复胸闷1个月”再次入院,心电图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予穿刺股动脉行左室激动标测。标测过程中,出现心包积液,紧急行心包穿刺,留置心包引流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杨剑教授

林建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定向力障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建伟教授就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定向力障碍进行解读。患者手术顺利完成1小时后,出现定向力障碍,次日症状消失。考虑为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谵妄,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致使神经功能紊乱。

林建伟教授

手术演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路教授、刘强教授分别在24号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了一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房颤内外膜联合导管消融的手术直播演示。

房颤内外膜联合消融术,国内由蒋晨阳教授团队率先开展,通过经皮心包穿刺途径和房间隔穿刺途径,在心房外膜和内膜同时进行标测和消融,为难治性房颤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诊治思路。

本次手术直播为68岁男性患者,入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左房前后径为44 cm,实行房颤内外膜联合消融术。术者利用经皮心包穿刺途径,使导管进入心包的斜窦及横窦,标测左心房和肺静脉前庭后壁,左心耳根部、左心房侧嵴部和二尖瓣峡部,左心房前壁和右房外膜面,结合CT Merge软件和三维图像建模,显示左心房内外膜面和毗邻结构。本次手术过程顺利。

此次手术直播过程中,两位术者就一些关键步骤分步讲解,介绍操作要点,与参会医生直接交流,答疑解惑,学习氛围浓厚,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让现场医生收获满满!

手术演示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刘明玉┆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明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心包积液引流出血块是怎么回事(心包积液有血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