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磕碰后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一碰就流水怎么办)耳朵磕碰后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一碰就流水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耳朵磕碰后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一碰就流水怎么办)

耳朵磕碰后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一碰就流水怎么办)

脑外伤后脑脊液渗漏者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原因何在?该如何护理?


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患者主要表现为伤后自外耳道或鼻腔流出清水样物。


人的脑组织外面包裹着一层透明的蛛网膜,脑组织与蛛网膜之间充满脑组织分泌的液体——脑脊液。


当颅底发生骨折时常常会同时造成硬脑膜、蛛网膜损伤;而颅底又与副鼻窦中的额窦、筛窦、蝶窦,以及中耳等相通。


这样,脑脊液便会通过骨折裂口流到上述窦腔中,如果通过鼻窦自鼻腔中流出即为脑脊液鼻漏,如果通过外耳道流出则为脑脊液耳漏。


大多数脑脊液耳漏、鼻漏发生在伤后早期,称为“急性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许多伤后立即外漏者的溢液中常混有血液。


还有一种“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在伤后一段时期才发生,如两周、两月以后,此时的溢液一般是清水样的液体。


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是一种较危险的病症,因为,一旦耳漏、鼻漏发生,就意味着脑组织已通过裂口与外界相通了,其最大的危害就是致病菌可通过裂口逆行进入颅腔,引发脑膜炎等颅内感染,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易造成颅内感染的原因


一是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


急性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患者常常因为流出的脑脊液为血性液,易将其误认为是鼻出血或外耳道出血而不能及时就诊。

迟发性脑脊液耳漏、鼻漏患者则常常被误认为是鼻腔、耳道疾病而到耳鼻喉科就诊,又因为距头外伤发生时间较久远,常常不能给医生提供头外伤病史,从而造成误诊误治。


二是处理方法不当。


这也是外伤性脑脊液耳漏、鼻漏患者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在发病时,患者常常会用卫生纸、棉花团等填塞外耳道、鼻孔,以期能止血或堵漏,其实,这样做不仅堵不住“漏”,反而会因增加溢液返流机会,更易引发颅内感染。


鉴别是否为脑脊液


正常脑脊液呈无色透亮、清水样液体。


当头外伤发生时,混有血液的脑脊液与外耳道、鼻前庭受损所致的出血难以分辨。确定其是不是脑脊液时,临床上常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将漏出液滴于白色纱布上,可见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如月晕样。


2.收集血性脑脊液,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不易凝固者为脑脊液。


3.正常脑脊液含糖量较高。故可用糖定性实验测定,阳性即为脑脊液。


4.部分中颅窝骨折患者,鼓膜仍保持完整时,血性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患者可感觉有腥味或咸味液体咽下。


脑脊液漏的护理


1. 清除污物,局部清洁,防治颅内感染


(1)应按无菌伤口处理,清理鼻腔或外耳道里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因血凝块堵塞而逆流,并于鼻孔外或外耳道口放置消过毒的疏松干棉球,吸附漏出之脑脊液,浸湿后及时更换,可根据浸湿的棉球数估算24 h脑脊液漏出量,同时认真观察漏出脑脊液的颜色及性状。


(2)严禁堵塞、冲洗鼻腔和耳道,对发生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吸氧,需要时可采用面罩给氧。


(3)严禁对脑脊液漏的患者做腰椎穿刺,避免用力咳嗽、擤鼻涕和打喷嚏,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空气进入颅内引起气颅、颅内感染及加重脑脊液漏。


2. 促进脑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闭合


脑脊液漏患者应绝对卧床,意识清醒者,取半坐卧位,昏迷者床头抬高15~30°,这时的颅内压比较低,就不容易漏。


患侧卧位,维持半坐卧位体位至停止脑脊液漏后3~5天,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使脑膜逐渐形成粘连而封闭脑膜破口。绝大部分患者在伤后一周内常能自行愈合,超过3~4周以上不愈者,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修补硬脑膜。


3.警惕脑膜刺激征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脑膜刺激征,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颅内低压综合征


若脑脊液外漏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重,卧位时缓解;若患者出现颅压过低表现,可卧床休息、多饮水、静脉补液及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柳忠英.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9.44:173.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刘亚平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耳朵磕碰后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一碰就流水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