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下面爱红是怎么回事(脖子特别爱红怎么回事)脖子下面爱红是怎么回事(脖子特别爱红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脖子下面爱红是怎么回事(脖子特别爱红怎么回事)

脖子下面爱红是怎么回事(脖子特别爱红怎么回事)

不畏疫情 坚守清运生活垃圾

每天与生活垃圾清运车为伴的李大伟夫妇

3月19日中午1时左右,趁着给垃圾清运车充电的工夫,李大伟和爱人路艳艳赶紧泡了两桶方便面,两个人匆匆吃完,赶紧回到清运车上眯一会儿。
凌晨1时,他们俩从位于浮阳北大道的运河区边防支队小区,一路向南,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清运小区内的生活垃圾,装满一车,就往就近的垃圾中转站倒一车,然后再去装运。一天下来,他们也记不清究竟跑了多少趟。
李大伟和路艳艳是沧州侨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清运工。平时,他们夫妻俩和另外10位工友负责运河区内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清运。由于疫情,现在只有他们夫妻俩和另外2名工友负责平时的工作,工作量一下子大了起来。
人少,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而且还要比平时工作得更细致。尽管很累,李大伟和路艳艳却一点也不马虎。“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今年40岁的李大伟说。
3月18日下午,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落到身上,就全化成了水。顾不上避雪,李大伟和路艳艳一趟一趟地清运生活垃圾,拉完最后一车,已是晚上7时多。
10天前,他们把两个孩子一个放到爷爷奶奶家一个放到姥姥姥爷家,两个人再也没有回过家。他们驾驶的垃圾清运车就成了他们离不不开的伙伴。工作时开着,充电时就成了休息的驿站。垃圾清运车内的驾驶室很小,仅能够两个人坐着。第一天,李大伟和爱人在垃圾清运车里坐着睡着了,到凌晨上班时,两个人的腿僵得一时都站不起来了。
“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晚上能在户外劳动者驿站休息了。”李大伟高兴地说。

杨玉霞


一位志愿者眼中的“感动”

吴晓彬是运河区万泰家园小区的居民,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每天早晨6点准时到岗,晚上7点多了还在爬楼给居民送生活物资,这成了他的生活常态。累到腿打哆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因为在他的身边,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地付出。这些不是志愿者的志愿者,时时感动着他。

抢着送饭的居民

3月17日凌晨四点多,小区居民王继军就在微信群中发了一条消息:第一锅烧饼新鲜出炉了,一会儿给大伙送过去。当他早上6点,把做好的烧饼和粥送到工作点时,才知道今天做核酸的时间改了:从早晨改到了下午。正说着,小区的何荣芝也煮了一锅茶叶蛋送来了。两人怕饭凉了,赶紧给送到了永和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从疫情发生以来就没有回过家,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也是相当幸福的。

其实,自疫情防控以来,看到忙碌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吃不上饭,小区的居民就像约好了似的,抢着给送饭了。第一天做核酸,过了中午大家还都没吃上饭。小区业委会主任郝明给大家买来了煎饼,一位居民从家里煮了一锅鸡蛋……

第二天早上,居民们就自发地送来了三锅热乎乎的粥,有小米粥,有八宝粥,还有鸡蛋和包子。

居民张青松一家三口齐上阵,17岁的儿子张焙然在社区做志愿者,负责核酸采集的扫码工作,张青松夫妇就为这些人做饭、送饭。3月15日一大早,张青松就把烙好的鸡蛋饼送到了工作人员的手中,这些鸡蛋饼足够10多个人吃的。

鸡蛋饼、馅饼、盒子、油条……张青松夫妇每天变着花样给工作人员做饭,送饭,而这期间,

张青松两次心脏不舒服,都没有停下来。

水果、饮料、牛奶、小零食……小区门口的四季蔬菜行和兴琴超市,也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送来了物品。气温骤降,居民会暖心地送上一瓶热水:天冷了,暖暖手。

吴晓彬说,这些天做志愿者,他吃的是百家饭,感受着众多人的关心,“心中多了份感动”。

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节奏,万泰小区物业——嘉联物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工作人员24小时执守在单位,却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床和被褥。了解到物业的困难后,蔡妙生就组织居民进行了捐助:谁家有闲置的床,有多余的被子,捐助出来吧。消息发出后不久,居民就送来了床和被褥,给物业工作人员临时“安”了个家。

蔡妙生成了物业的“编外”志愿者,每天做完核酸检测就在物业呆着,有什么活就帮忙干什么。物业的电脑、打印机坏了,没关系,那是蔡妙生的专长,免费修。每次来,蔡妙生都给他们带饭。她烙的大饼又厚又香,吃着热乎的大饼,吴晓彬和大姐开起了玩笑:“一张大饼够吃一天。”说着眼睛却不由地湿润了。

不仅是蔡妙生,许多楼长都成了义务志愿者,他们帮着解决各式各样的困难:送药送菜,开锁修水龙头……

晚上9点多了,还有人加吴晓彬微信:父母住在小区的三楼,行动不便,我给他们在网上订了菜,人家就送到小区门口,明天能麻烦你给送到楼上吗?老人的药快吃完了,明天能想办法给买点药吗?

吴晓彬一一回复:没问题,明天办。

杜丽

燃气卡欠费 做饭成了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帮26户居民买燃气

“燃气卡欠费了,怎么办?”3月14日8点20分,谢敏在恒盛郡府小区业主群里,看到一位居民说家里燃气卡需要充值,饭也没法做了,不知道该如何充值。
谢敏是吴桥东南社区的一名网格员,看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她立马汇报给了东南社区的书记张洪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张洪刚让她在群里先发个通知,告知大家社区可以帮忙购买燃气,需要购买燃气的居民可以先进行登记,社区会集中办理,并安排社区的另一名网格员张鹃鹃和她一起统计。
随后,谢敏和张鹃鹃依次记录好需要充值居民的个人信息和充值金额。然后,俩人穿上防护服,带好口罩,挨家挨户上门收取燃气卡和现金。紧接着,骑着电动车赶到了吴桥中裕燃气有限公司。11点30分,26张燃气卡充值完毕。
回到小区后,谢敏和张鹃鹃顾不上吃午饭,赶紧把燃气卡送到每户门口,告之大家领取。“工作人员辛苦了!”“终于可以做饭了。”大家纷纷在群里对谢敏和张鹃鹃表示感谢。

李思思

一家四口齐上阵

并肩携手抗疫情

3月17日晚上10点多,梁俊焕在吴桥馨园居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这已经是第5轮核酸检测了。

今年50岁的梁俊焕是吴桥华西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她的丈夫刘文和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退伍军人。分组划线、设置隔离区、运送物资、维持秩序……疫情暴发,梁俊焕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也顾不上吃饭。“我当志愿者,给你当司机!”看着妻子劳累的样子,刘文和也不落后,成了她负责点位的第一个志愿者。每天,夫妻俩开着自家车接送大夫、运送物资,承担起后勤保障工作。

梁俊焕的女儿刘莹在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读大三,在校期间,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妈,我学东西快,给您当秘书。”刘莹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主动承担起市民码信息采集、表格制作、数据统计等工作。母亲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她采集市民码信息,母女俩相互加油鼓励,越干越有劲。

梁俊焕的儿子刘嘉豪今年15岁,还在上初中,看到爸爸、妈妈、姐姐都在抗疫一线忙碌着,他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搀扶年老的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年幼的孩子,提醒大家保持一米距离……刘嘉豪当起了秩序维护员。

看着一趟趟开车来回拉物资的丈夫,看着每天上千次扫码登记的女儿,看着抽时间自觉完成作业的儿子,梁俊焕开心又感动。她说,是全家人的爱给予她奋战疫情的力量,全家人携手抗疫,是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

李思思


抗疫夫妻档 并肩“作战”忙



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如今化身“搬运工”,搬运医用物资;他是一名康复医生,申请去疫情防控一线检测核酸。

毛艳春和李媛,一个来自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个来自临海路小学。3月9日,这对30出头的小夫妻,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便各自走上了抗疫一线, 并肩“作战”。

卸货、分类、分包……每每忙完一天的工作,李媛都会累得直不起腰来。这几天,她在上海路小学,我市的一医疗救护转运点做志愿者。巡场提醒保洁人员及时清理使用过的防护服,搬运、分发医用物资,哪里有需要,李媛和其他志愿者就会出现在哪里。“每天7点开始一天的工作,往往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刚来的时候,我也很害怕,可是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一趟一趟地出任务,我就没了恐惧,有了勇气。”李媛说,能为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她感到很高兴。

和李媛一样,丈夫毛艳春也在疫情防控一线连日奋战。疫情发生后,毛艳春主动向医院提出“去一线支援抗疫”申请,成为一名核酸检测人员。物流园、居民小区、工厂、学校……他为居家隔离居民、物流从业人员、大学生检测核酸。和时间赛跑,是毛艳春工作的常态。为了保证检测速度,他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防护服一穿,有时四五个小时,有时七八个小时,脱下来时已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

为了工作,小夫妻没碰过面,也没回过家。每天,只有在结束工作后,他们才能通过微信聊会儿天。“老婆,你工作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老公,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短短的通话中,夫妻俩互相叮嘱。

对小两口来说,总觉得对家人有些许亏欠。“父亲也在单位忙着疫情防控工作,家中只有妈妈一人看着3岁的孩子。”李媛说,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享受最平凡的幸福生活。

陈莉

为了58名患儿,她们把自己孩子放在家中

“宝贝张嘴,阿姨先给你验个核酸。”天还没亮,沧县医院儿科病房的忙碌又开始了。这里住着58名正在住院治疗的患儿,因为疫情他们暂时被隔离在病房里。30多名医护人员也搬到住院部,为了这些孩子,她们不得不暂时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了家中。

儿科病房里,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需要医护工作者更有爱心和耐心。沧县医院儿科的护士长卢二艳说:“现在,我们科室的全部医护人员都住到了医院,和患者们同吃同住,办公室、库房、楼道里都摆满了临时床,我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护士汪海伦的儿子刚刚5个多月,接到上级号召大家住到医院的通知,她没有一句怨言,把孩子交到爸爸手中,就带着行李住进了科里。一开始,她把奶挤出来,让家人带回去喂孩子。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就不得不给孩子断了奶。

孩子爸爸发来照片,汪海伦发现儿子脖子下面红了一大片,她眼里含着泪指导孩子爸爸怎么护理,之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她说:“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我离开了,我的工作就要分摊给其他人。”

护士长卢二艳告诉记者,沧县医院儿科的护士都是女性,她们中大多数都做了母亲。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她们却把自己的爱心和陪伴奉献给了这些患儿。

3月18日,卢二艳的11岁的女儿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看了信,她流着泪说女儿长大了,信中写道——

妈妈,这是你不在家的第8天,无论在梦中还是在和你视频时,我都会想起我们一家在一起的场景。我们每天都去做核酸,弟弟每天把家里玩个天翻地覆,爸爸每天给我们准备美味的佳肴,志愿者给我们送蔬菜、水果,您就放心吧!

希望你和一线的妈妈们都能够早日回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早日投入妈妈的怀抱。

马艳

民警返沧探亲
成为志愿者参与抗疫
3月18日,家住新华区禧福荷堂A区的刘晓辉又穿上防护服,带领医护人员为小区内行动不便的人员上门采集核酸。这已经是他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第10天了。
今年30岁的刘晓辉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级警员。平时,他在萨嘎县工作,妻子和两个孩子则居住在禧福荷堂A区。今年2月下旬,他申请了探亲假,回到了沧州,与分别了14个月的家人团聚。
没想到,他回到家正赶上了疫情发生。刘晓辉想,自己是一名公安民警,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应该加入到家乡的抗疫队伍当中。
3月9日,得知新华区荷花池社区招募志愿者,刘晓辉第一时间报名。随后,他就全副武装“上岗”了,每天带领着医护人员上门为小区内的一些居民采集核酸。从那之后,每天他都会变身“大白”,穿梭在小区内。
得知居民们需要购买生活物品,刘晓辉又主动承担起了单元楼所需物品的统计与分发工作。他先在单元楼微信群里问大家需要什么东西,统计好后发送给社区工作人员。等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后,他就忙着将社区运送过来的蔬菜、水果、日常用品等分发给居民。
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非常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刘晓辉却觉得很值。刘晓辉说:“外地的朋友都来支援沧州了,作为沧州人,我更应该出份力。”
庞英琸 李小贤

40多名“护苗”志愿者上岗

线上为家长孩子答疑解惑

3月19日一早,运河区护苗工作站志愿者、运河区教育体育局法制科科长刘凯伊就接到了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的电话。“我家孩子就是不愿写作业,有时间她就画画,这可怎么办呀?”
刘凯伊为这位家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帮他出谋划策。电话刚放下,刘凯伊的微信中已经有几位家长发来了咨询消息。
这几日,不仅是刘凯伊,运河区护苗工作站的40多名志愿者都在行动,他们通过微信、电话为家长、孩子们答疑解惑。
据了解,运河区护苗工作站是2021年9月,在运河区委宣传部、运河区教育体育局指导下成立的。工作站内设有运河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团队、家庭教育服务团队、法律援助团队等。
疫情发生后,作为运河区护苗工作站的发起人,刘凯伊组织了40多名一线教师志愿者,从3月16日开始为中小学生和家长进行线上答疑解惑。孩子学习上的困惑、心理上的压力、家长管理的烦恼等都可以向他们咨询。
截至3月18日,已有200多名家长进行线上咨询。刘凯伊说:“志愿者们会通过微信、电话等与家长、孩子进行沟通,针对性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李小贤


封控楼里不一样的婚礼

这是疫情之下,一场不一样的婚礼;这是封控楼里,简单却难忘的结婚仪式……
喝交杯酒、给老人敬茶……新郎新娘拜天地啦!
新郎李松擎住在梁官屯新民居14号楼3单401室。8日上午,李松擎的父母都要外出工作,新娘孙清浩受未来婆婆之托,来家里照顾8岁的小姑子。结果,因为疫情,被封控在小区里。
3月18日,是李松擎、孙清浩约定结婚的日子。婆婆靳文芳找出一件10年前曾经穿过的红裙,又找出一双自己的绣花鞋让新媳妇穿上。
新郎连线丈母娘。对着镜头,给丈母娘倒茶、敬茶、改口叫“妈妈”。丈母娘对一对新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希望两人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孝敬父母、新婚快乐。
没有盛大的婚礼,可一对新人却收到了更多的祝福。18日一大早,靳文芳就往13号楼、14号楼的微信群里发红包,请大家收红包,买喜糖吃。封控在13号楼和14号楼的居民抢红包、送祝福,热闹非常。
“虽然我们的结婚仪式简单,但特别有意义。我们见证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情谊,也收到了很多邻居送来的祝福。希望我们的小家越过越好,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新娘孙清浩说。

李玲

村支书自掏腰包购买1000公斤蔬菜

小于庄村村民吃上新鲜菜

“谢谢郭书记,俺们终于有菜吃了!”3月15日下午,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小于庄村的志愿者把菜送到村民家中。这是村支部书记郭连山自掏腰包4000元为村民买来的1000公斤蔬菜。
因为疫情封村太急,许多村民家里没有储备多少菜。郭连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着必须想办法解决村里455人的吃菜问题。郭连山马上联系蔬菜供应商,定了1000公斤蔬菜,其中有土豆、白菜、葱头。
3月15日下午5点多,蔬菜送来了,郭连山马上和志愿者们一起将蔬菜卸下车,每户2.5公斤土豆、2.5公斤葱头、1棵大白菜。大家把蔬菜都打包好,放在每家门口,实行无接触配送。
多少天没吃到蔬菜的村民都特别高兴。许多村民在小于庄村民微信群里一遍遍地说着“谢谢,谢谢!”
今年45岁的郭连山,任村支部书记5年。郭连山说,自己从小在村里长大,乡亲们都特别支持他的工作,做这些都是应该的,用不着感谢。

马玉梅

来源:沧州晚报


点分享

点收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脖子下面爱红是怎么回事(脖子特别爱红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