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胯骨疼左腿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左腿胯骨疼腿抬不起来)左胯骨疼左腿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左腿胯骨疼腿抬不起来)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左胯骨疼左腿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左腿胯骨疼腿抬不起来)

左胯骨疼左腿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左腿胯骨疼腿抬不起来)


一、研究胯与其他关节的关系

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既不能承受体重的重压,又不能使身体重心下降。上下肢必然变为呆滞,特别是对腰轴的旋转影响很大,影响爆发力的产生。要使腰胯旋转一致,必须做到塌腰,脊柱骨节相对松沉。肋骨下的腹机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下肢的外撇里扣,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灵活性全靠胯的领带。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度加快时产生。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拳谚讲:“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看似强调裆劲,实际是对胯的旋转的强调,只要久练胯的松沉、圆转,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鸟飞之速。臀击和髋击是直接使用的技术。臀部训练要求“敛臀”与“泛臀”两者辩证训练。敛臀是为了内气团聚,通过静势的收敛臀部、提肛托腹的动作,才能使“气沉丹田”。


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轻轻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来,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那样。敛臀须与塌腰、松胯、屈膝、开裆、圆裆、提肛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门功夫才能增进。臀部的技击作用是平素练出来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击要见机而用。臀击是对付背后敌方而用的。要移步进身,将臀部贴紧对方小腹,配合手法,俯身将臀部上挑,发短暂的寸劲,使对方从我背后前翻倒地,如“闪通背”“裹变炮”“进步栽捶”等。臀部也可乘势猛坐身后敌方的髋部或膝关节,使之疼痛倒地。用时应注意贴身猛转,寸劲击发,力点要准,速度要快,配合恰当,切记发后即收,保持内气团聚。用好腿关节,全凭胯根转。胯的缠丝行气法是,逆缠丝胯催膝,膝促足,呼气并发劲;顺缠丝,胯带膝,膝牵足,吸气并蓄势。


二、胯的单势练法


1、转腰胯功


①两腿站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塌腰落胯,胯根撑开而松沉。膝微屈,两眼平视,意念集中在胯根。

②双手上升于腹前,两手背朝前,手心向身体,两中指相对,两手距离约一拳,在脐部前,成搂抱状。

③下肢不动,两脚平实踏地,要以胯带腰先向左侧旋转,双手姿势固定,向左后方转到最大限度为止。

④上下肢不变,再以胯带腰,从左侧反转回来,向右侧后方旋转,转到最大限度为止,这样反复练习20遍。

2、开合胯功


①立正姿势起势,双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两膝微屈,顶头悬,沉肩塌腰落胯。

②上肢不变,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转里合,左脚尖领劲,合后左脚尖点地成虚步;然后,再松开左胯,脚尖领劲外撇落地,在右脚前约一尺距离,左右脚尖方向相反,方向都朝外,踩在同一直线上。

③接上势,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脚尖领劲,以胯带腰,体向左侧旋转里合,右脚尖点地成虚步。

④接上势,以胯带腰带腿,脚尖领劲,外撇旋转,松胯落脚,两脚距离约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两脚尖方向相反,同踩一条直线,反复训练20遍。


3、高踢腿功


从立正姿势开始。双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先踢左腿,胯松开高踢,先脚尖朝下勾,脚面伸展踢,再脚尖朝上勾踢。先左后右,尽量使胯骨松开,筋、骨、皮同时放松拉长,这样反复高踢,左右各10次。


4、摆脚转胯


立正姿势开始。双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先左高踢腿,不落再向外侧摆击。与体侧旁齐,再下落还原位。踢时腰要松开,通过摆脚旋转,拉长胯旁肌肉。先左后右,反复训练,左右各数遍。


5、跌岔开胯


①立正姿势开始,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落胯屈腿微蹲。

②两手握拳交叉于裆前为下十字手,上肢躯干正直松沉,先横出左腿,左拳与腿横伸同步。右拳上掤于顶,左脚尖上翘,脚跟后侧全都铺地,右膝屈弯成90度,里侧落地,开胯,臀部完全着地。

③上肢左拳随前弓腿前穿,左脚后跟与右脚里侧同时用力蹬地,把身体撑起,头部要领劲。成左弓步时,再变右势,以左胯为轴,体向右旋转跌岔,臀部、右脚后侧、左脚里侧都同时着地。右拳随右腿前伸,左拳画弧上掤,眼视前方,这样反复练习,左右各10遍。


6、旋转臀胯


①身体自然站立,两足距离略比肩宽,足尖朝前,两眼平视,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双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松腰落胯,裆开圆,膝微屈,两脚平行朝前,平实踏地。

②接上势,意导胯臀向左向前,顺时针旋转胯臀,要尽量画圆,向前转收臂,向后转臀,顺时针转10圈,然后逆时针转10圈。


三、走架训练胯劲


1、练拳架时,在体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加大运动量,身体下蹲前进、后退时迈步要大。

2、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时,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两胯根要始终保持窝形;

3、迈步时,实足的胯根要微向里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时旋转。

4、要做到外三合,有时错对相合,有时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条直线。

5、移重心时,实腿胯要松沉屈折,另一腿要放松随腰转前提,先合胯,后开胯。

6、定势时虚实分明,先塌腰,后收敛臀,胯再放松,胯裆既开又合,保持骶骨有力。

7、要注意的是,以胯为核心,先注意上下一整体旋转,再研究上下肢异步旋转的配合。


总之,腰裆要密切协调配合,活腰应松裆松胯,塌腰应开裆开胯落胯,拧腰应扣裆转胯。只要灵活地掌握了胯关节的开合、松沉、旋转,腰裆劲的耐力、弹力、爆发力就能产生,这样才能悟出太极拳技击之奥妙。

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一:


1、坐

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

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

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方法二:


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时,在慢慢的起立。切记蹲起一定要慢。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


方法三:

开前胯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一次练1-2分钟。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后胯就是站内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膝盖尽量内收,脚尖不能超过膝盖,身体尽量后坐(更别扭),感觉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对了。还要把腿部肌肉内旋,使重量全吃到脚底(脚跟和脚内侧),如果吃到膝盖,会对膝盖有伤害。一次练1-2分钟。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胯后,骨盆增加了横向的移动距离,打拳时,开则骨盆向两边打开,合则骨盆从两侧往前包合,太极拳讲开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松胯练习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腰、腿、胯的练习方法


前述已经讲过,肩开一分,胯开一寸你就是半个武术把式,胯的活动量加大也是非经过苦练苦修很不容易得来的,胯和腰的动作是密切相关联的,如腰动,势必带动胯动,尤为在前进、后腿转换运动中,以及左顾右盼过程中,化劲走化五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带动全身各部活动,而发劲动作必须松胯,松胯实则为沉胯,才能发劲整壮。
胯之练习方法如下所述:


(一)胯


2、 郝式太极拳“合手”一式就是立行可见,可以锻炼胯部走势最为典型之范例,说白了也为一种敛身的动作,外形似为肘部在做回收前提走圈运动,而实则是一胯带肘,以肘带手,随肘向下向身侧成圆回收,步随势稍收即可变为脚尖虚步点地,实腿下势,胯向下松沉蓄劲,身体先进两头,打人如亲吻,紧继点地虚步前迈,意念提顶,下颌微收,头和脚顺利劲去了,自然身也进势成功,此即为手进脚落力而发出。


(一) 腰


拳谱上讲:“腰为主宰”“腰似车轴”“刻刻留意在要隙”话字虽然寥寥几字。但足以告诫学者“腰功”在太极拳里它的重要性,也就将其上升为理论探讨这个问题,在套路中,或推手散打、**搏击,或实战对敌时,势势招招尽贯穿着腰劲,可以掂量“练习太极拳如练不到腰上,就等于不知太极拳劲理”这句话的分量,大有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着,比比既是,不知怎样练,也就不会练,往往耗费几多时间也是练不出腰劲来,就而导致数年功夫要功亏一篑,这样些人虽也说得上很勤奋,练得很久却没有几多长进,只得一个花架子而亦。


初学太极拳推手的人一般常常仅以上肢运动为注意点,日日夜夜仍乐忠于一招一式势上用心思,也有人虽也口口声声把腰常挂在嘴边上,可一到具体行功走架时,在推手练习时就没了腰。这种现象不止一人,从想象里也知道太极拳离不开腰劲,可一旦付诸实践即茫然不知所措,腰此时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想用也用不上。即因平常练习太极拳对腰劲真正了解认识还步够,而经专门训练仍太少,丢失要劲并步为奇,知道到理就好办,所以得出结论。要向学好太极拳这门功夫,就要特意对腰身进行专职当然训练。


1、 只知有手而谈不上腰劲,所以不妨干脆先把手抛开,意念中,起落,伸缩,即在太极拳本手法棚捋挤按采洌肘靠八种手法欲法动势。把意念活动着重点从手是就而转移到腰上,索性把手彻底忘却,思想里自己就不存在,这叫丢掉了手才能找得到腰,从而悟出腰劲来。


练习方法


脚先扎好步,两臂在腰的协带下在身前来回摆动,甩出后继而收回,腰的动作就好比婴童玩具的手鼓把子,人把身子来比做鼓,鼓在把子转动下即为腰劲,鼓动且鼓上两边则有软绳吸着物件,即如我们的两只胳膊和两只手,两臂恰似两条软绳下还拴着两个重重的铁锤头,即我们的两只手,练时仍要注意下肢两腿的协调配合。


2、进入实练阶段,即是在实践中,即用即学,在推手过程中切实不忘的把腰劲贯彻进去,所谓腰劲其实就是身劲的体现,没了腰腿劲,即是没了身劲,单凭两臂之力是微不足道的,举例讲一个道理,与人对阵,人家假设有十个兵力,我两臂可比做四个兵力,再有八个兵力,成十二个兵力自然就超过对方,胜算的机会就会比较大,那么其他的几个兵力去哪里寻觅呢,只靠两臂显然是无能为力了,既然不是手,然而必须借助腰身之劲即为这八个兵力所在、啰嗦了一大会,能听得明白吗?两臂棚出,停留在某适当位置,接下保持两臂姿势在原位基本一动不动,也就是两臂这时没有丝毫挪动之象,就当两臂已不存在,只是腰身前送。此时还要注意致使两肩去找两胯,气而下沉于腿,自然技用上了腰身劲。仅从外形外观看出我棚出之两臂对于下肢和身位发生了位移,表面似乎是两臂着力,而实质内在对于腰身来讲虽位置丝毫没有动的迹象,实则完全用上了腰身之劲。


3、我们把腰好比是车轴,两臂当做势车轮,它们的安装形式有三类情况。


其一

车轴势固定的,车轮以轴承按装在两边,所以轮转而轴不动。


其二

车轮固死在中轴两端,车轴安装在固定好的轴承上,轴转带动着车轮转。


其三

车轴安装在固定好的轴承上,轴可以转,而车轮又加轴承安装在可以转动的车轴两边,车轴本身就可以转动,而车轮也会转动。


了解了它们的运动规律,对腰身的动作形式概念则大有帮助,前面列举的两种腰法练习,第一种是旋腰法练习,则属于轴转轮不转那种形式。第二种是以向前为主的进攻方法的训练,则归类于轴不动而轮动的动作形式,将两种现象统一在一起即为综合形式,也就是轴转、轮也转那种如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等式都为一手或抄、或提、或搂或按,同时另一手而出掌攻击,如何才能用上腰腿劲呢?与出掌腰先后撤,随即前送掌出。注意腰裆更须向下松沉,臂申城似屈非屈,将展未展,在与对方身体某部位将接触而未接触时,坐腕发力。此时腰裆松沉和臂发力合为一整体劲,并与腿的动作合节合拍。


前脚踩,伴随着膝盖有向上,腿跟有向下直意,这样才踩得稳,两足足趾抓地,正体腿部在向后踩。


后腿蹬,足底向后蹬劲,膝部向前向上用力。


手指端一接触点向前撑力,腰、脊、命门先微微前送继而向后向下撑,如此正好与指端用力形成对拔之势,意逼丹田迸发出来的劲力和气贴脊背所形成的内功劲力,呼气发出。


整个动作过程连贯一气呵成,腰裆下沉,身体下势下蹲,沉肩坠肘,接下座腕、展指、舒指、劳宫前凸,如此这般浑然自成全体一体体整劲发出。就此胯部的松沉劲和腰身、腰腿劲合为一体整劲势太极拳也就成为一必行之定律,尽而各式须以腰劲完成。


3、以柔克刚、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其也都在于腰,具体的讲,引是引对方的力,进则是进自己身体,我进到位了,即把他人置于空位,此敌背我顺之造就,其中奥妙仍要以腰劲进行,以斜变正,败势中找先手,皆势势体现在腰。


招招势势、无论是拉、是送、是转、是侧还是闪、摆、提、沉处处离不开用腰。
讲腰为车轴,视两臂的运动不为形,而为气。腰为轴带动车轮运转,推手搭手相互接手就可全视为接意、接气,而不是接势、接力。这样也容易对方每一动掌握在自己心中,练习化劲,一柔克刚,练习办法即可让对方先攻,对方一手按我手腕,一手搭附我肘,随意用劲,我前臂而棚要似顶非顶,似有无有,似无而有,“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在先,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占先“,无力不等于软,有力不等于僵,要养成敢于让出一步的习惯,暂时背不叫背,实际分析,我用势策略可以我一只臂将对方两臂占住并加以控制好,就能够从容腾开我一只手来,任我所用,此为太极拳三只手之技,也可以我两臂最巧妙就势将对方一半边臂膀完全控制,使其另一半边无能为力,仍叫武派最善用的半扇门技击手段。


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这里的“腰”一般说的应该是“胯”,“腰胯”是相互作用的,尤其对“胯”的运转特别细致,起整个运动的主导作用,以身法带动手法,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

在练拳走架中,腰一定要直松,身法要做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两胯松平衡,不能出现前俯后仰,左右倾斜的不良姿势。全身动作的变化和重心调整的稳定必须由腰来起主要作用,上下转动的关键也在于腰,推动劲力到达四肢部位仍然由腰主导完成。腰要松,松腰两足才有力,下盘才稳固,“不得力必腰腿求”之说, 说明要使自己下盘稳固,练出强似不倒翁的底盘功夫,就不能不明松腰塌胯的重要性。


  从技击的角度来讲,中盘结合得好,必然会稳固下盘、足胫坚强、心君泰然,使人强若不倒之翁。太极拳虽然不以力取胜,但气力仍然是练习武功的基础,如果没有四两力,怎能破千斤。腰胯是全身劲力的主宰,运化功夫也是引化来力和利用人体螺旋力发劲进击敌人的重要方面。有些练习者练太极多年,但与人一交手就受制于人,为什么?就是因为中盘不合,上下不协调而导致脱节。在交手时何处失势,何处受制,其原因大都是中盘功运动有毛病,表面上看只需肩活臂松就可不丢不顶,其实不然,如果前进后退时腰裆不活,即使在肩臂上下多大功夫也是枉然。如果腰裆功掌握得好,在技击中就容易找到对方的弱点,避实击虚,就容易将对方的劲路摸透,就容易将对方的劲力引进来而借力发之。


说松腰塌胯是来之不易的。我被师父发放多次后总不知道师父是怎样发的力,经过师父多次讲解才有所体会。实际上,在推手与打手中被放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上下相随,自然也是不能化劲。功夫浅时,推手中总会被动,但要从被动中去找松,找毛病,克服之。松腰塌胯后,劲自落至脚跟,腰部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如果在推手中能将人家的过来的劲通过松腰塌胯化掉,你就能够迈步自如,脚下稳固。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裆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先松腰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弓式,发劲时松腰塌胯,人就起根跌出去了。


武术一切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腰胯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就是这样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譬如出手,而不是手要出击,乃是由胯裆把手击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裆把它收回来。收与放全凭胯间。又如推手练习,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并向我中心发劲,而我虽然被对方封着左手,但我的胯裆已转换,不进则已,如进必使其落空,因为我的身法已经改变,重心也变了,并相机得势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跌出。

打拳先明理,有了师父的指导加上苦练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技艺,向着武术殿堂迈进。


坐胯


大家都知道“胯”的重要性,知道胯要“活”,它是人体一身的核心,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可以通过面壁蹲墙功甚至通过“抖大杆”等方式来增加胯的运动幅度,使其变得灵活无阻滞。胯活,则一身活,上连脊柱,下接两腿,身法步法皆赖于此。但还不够,我们不但要做到“胯活”,还要做到“胯弹”,用胯根“大筋”带动胯部崩弹,使整体瞬间加速,这才是“身法、步法”得以深化的核心关键。我们看家里的猫、狗,其受惊时反应之快,完全超越一般的肌肉反应,用势如闪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是因为它们天生将连接关节的大筋作为了主要的发劲机构,所以动作是崩弹式的,速度必然快,且连续性非常强!

练拳时,除了要强调“胯”的横向崩弹,同时也要注重胯的纵向运动,称之为“坐胯”。拳练到一定程度,讲究横向劲力与纵向劲力的交替,也就是“螺旋劲力”。横劲易学,纵劲难练,此时需要做到纵向“撑拔”,“拉脊与抽胯”是关键。我们可以借助内脏上提,使胯与腿骨肩抽开缝隙,令胯根大筋纵方向拉紧。“坐胯”时,则可以身借胯劲,胯借身势,一起往下运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称之为“千斤坠”。习之日久,整个身体都能够纵向撑拔,产生纵向的崩弹劲力,此时身体的弹簧就已经具备,是形成身体整体颤劲的基本条件,而“提胯、坐胯”是关键!

人体要能够更好的发劲,至少得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背要能窜,背部肌肉跟骨骼的一种分离状。

3、肩要能夹,肩不夹,则身劲散,无法形成合劲,前提是,肩缝。


有云“功夫在背”,背为人体最大最宽之处,毫无悬念,所蕴含的劲力也是最大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拳架好不好,功夫高不高,可以从背上看出来,背活并且能崩弹旋裹,如同变形金刚般的根据需要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是为活、整!背的力学构造由胯、脊、肋、肩主宰,它们开发好了,背必然活力无限,潜能尽数发挥。我们在练习熊膀时,将胯、肩的拧裹崩弹,肋的折合,脊的旋拧,肩的压弹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实现“龙身”!所谓“身备五弓”,两臂,两腿带身弓,最大的弓在于背,也就是人体躯干,我们只有将背脊盘好,才可以将这把弓的威力表现出来!

练拳的火侯非常重要,其窍要如下:

我们有句话:“累不练,困不练,饿不练”。那什么时候练?要在你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练,所谓精足气满,浑身都是力气。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每天都有这个状态,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以后,应该感觉精力充足,两手涨满,浑身有劲。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你自己设定计划去练,而是身体会自动提醒你去练。往往你在那坐着,心里头一股劲起来就坐不住了,这时候练个十几二十分钟,精神就愈发的振奋,精气就愈发的充沛。


收功很重要。几乎所有的拳,练完了收式都是静一静,关键就在这静一静。这个静,就是无极,就是返先天,能静多长时间静多长时间,就把你刚才炼的这些都转入先天虚无,而后再入后天气血。这世上只有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南怀瑾说过一个炼精化气的小法门,就是按脑袋那个,最后要空一空把功夫化了,道理是一样的。孙氏所有拳法都是起于无极,最后收于无极,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草草了事,那就基本就白练了。


功夫这两个字,好像慢火炖老汤,倒不主要是慢火,关键是老汤里头的化学变化。你说我练了二十年,每天挥汗如雨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可嘉,但如果身心上没得着好处,这二十年就白练了。当然,也出汗了,多少对提升免疫力有帮助。但如果过了火,就会起到反作用。内家拳的功夫,就是身心的逆生长,体能体质快速增强,四五十岁的人身体要比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好。身体里头的筋骨愈发健壮,这些你自己都能感受的到。身边的人感受你永远是精精神神,好像小伙子一样朝气蓬勃。

过去老辈人写文著述,都是自己练出来了,而且社会也都承认,才会把自己一生的总结贡献出来行之书本,现在则大不同了。我只想说,教书育人,话不能随便说,书也不能随便出,文章更不能乱写,别人看了走错了路是有因果的。最起码说的都是我练出来身心验证了的,其实拳法这东西非常客观,拳道同体,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只要你练对了身心上应该马上就有变化,绝不会有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消息的。都说以拳入道,道也很简单,只要你空空静静不染片尘,就离道不远了。在这个程度上不管站桩还是练拳,才能有所印证和体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左胯骨疼左腿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左腿胯骨疼腿抬不起来)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