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痛的走路不正常(左脚走路很痛)左脚痛的走路不正常(左脚走路很痛)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左脚痛的走路不正常(左脚走路很痛)

左脚痛的走路不正常(左脚走路很痛)

如果把人比成自行车,那人的双脚无疑就是自行车的双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车子行的久了,双轮自然会磨损、老化,于是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走路脚跟经常痛,那么很有可能是得了“跟痛症”。什么是跟痛症?得了跟痛症该怎样做好治疗和预防?本期我们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黄玮医生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跟痛症”的知识。

女性及肥胖者是易患人群

今年62岁的周大妈爱跳广场舞,喜欢运动,但最近她感觉左脚跟疼痛,而且越来越严重,别说跳舞了,连走路都困难。家门口的足部按摩店的店员说是足跟长骨刺了,但是周大妈先后做了理疗、针灸、敷药等都不见效。

周大妈到了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左足短约1厘米,除足跟局部明显触压痛以外,在小腿三头肌,尤其是比目鱼肌可触及明显肌筋膜激痛点,腰方肌、竖脊肌、臀中肌也触及明显激痛点。经治疗后,周大妈的跟痛症有了明显好转。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部跖面(即脚后跟)部疼痛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在文献报道中8-80岁的人都可发生,尤其是运动员、女性及肥胖者更为多见。”黄玮说,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起动走路时加重。走几步后疼痛减轻,白天患者相对比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不负重后可以缓解。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负重时加重疼痛。“跟痛症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以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黄玮表示,跟痛症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的。

跟痛症并非都是骨刺造成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黄玮说,临床上“跟痛症”常见的病因有几个方面,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病因。

“另一个病因是跟部脂肪垫萎缩。如果把人的双足比作自行车轮,那么跟部脂肪垫就像是车轮充气带,脂肪垫萎缩就像充气带漏气,那钢圈就会受压变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垫的保护,就会受压疼痛。”黄玮表示,此外还有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车轴承的润滑装置,对骨关节具有保护作用,若滑囊出现炎症,润滑装置损坏,就会出现“轴承磨损”,即疼痛的情况,见于长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后,可同时伴有骨刺。除此之外,还有跖神经卡压症、跟骨内高压症等病因。

“虽然跟痛症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却不一定都有骨刺。即使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照X线片可见骨刺,但是骨刺不一定是引起跟痛的原因。”黄玮表示,有充分临床证据显示,有的患者长有骨刺,却无跟痛。因此不能根据有无骨刺下诊断,跟痛症的痛也并不都是由于骨刺造成的。

健康用脚是关键

跟痛症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病,但是因为病在脚上,而人每天走路又离不开脚,所以跟痛症对患者的生活还是会造成很大影响。

黄玮表示,适宜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减少跟痛症的发生;老年人宜穿软底鞋或者垫较舒适的鞋垫,使之上下楼梯、行走及运动保证有一定缓冲,从而保证跟骨不受严重损伤;老年患者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不宜久站负重,这样会使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减少足跟部保护、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跟痛症发生。因此,“爱锻炼,取之有道”成为减少跟痛症的必备保健法宝之一。

黄玮表示,一旦出现跟痛症,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这样非但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引起相反的效果。此外,每天睡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 文/本报记者 张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左脚痛的走路不正常(左脚走路很痛)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