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如何做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如何做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如何做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小丽明天准备去医院,临睡觉时才发现就诊卡不见了。

她把所有可能的地方找了两遍也没发现。

她回想着上次用的时间,当时穿的衣服,背的包……,可还是没找到。

随着时间流逝心里越来越焦躁,准备放弃时却意外地在一个原本不可能的包里发现了。

恍然想起上次用完顺手放在里面,不曾想忘得一干二净。

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这样找东西的时候,而且每次找着不同的东西,

早晨快迟到了,可找不着车钥匙;

柜门上一个螺丝松了,却到处找不到十字改锥,后来那个螺丝也掉下来。

除了找东西,还有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焦虑和逻辑上的不理性。

计算机桌面上的文件越来越多,看得人眼花缭乱,找文件花费的时间令人沮丧。

曾经帮人买了本园林书籍,就总收到此类书籍的推荐;下载过儿童电影,就总给推送儿童电影;

不敢相信那些好评率高的饭店、酒店,有时一个熟人的“差评”,能超过很多陌生人的良好体验。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曾说过:每一天都活在信息的狂轰滥炸里。

海量的信息造成注意力失控,使生活无序、混乱,让人无所适从。

美国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列维汀在«有序»一书中,以神经学及认知理论为指导,帮助人们卸下负担,有序掌控生活。


大脑是有序的基础

科学家谢切涅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同理,有序的基础在于大脑记忆能力及准确性。

大脑作为人类的信息处理中心,犹如计算机的CPU,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排序、存储和调用。

每个人都有过记忆的经历,当需要记多个比如超过10个以上的词语时,会发现短时间内大概率记住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这是认知学上首因和近因效应。

大脑信息处理能力是有极限的,且没有优先排序的能力。

意味着一次最多只能处理5~9个不相关的事物,最优是4个,还有同一时间只能理解两个人所说的话。

大脑中的海马体是记忆的中心区域,记忆力可以训练,如果想记住更多,可能学习分类、联想、重复等科学记忆法。

另外,每周三天、每天散步40分钟,这类有规律的锻炼也会促使海马体变大。海马体增大,会反过来提升有更出色的记忆力。

书中有一个例证,英国伦敦出租车司机面对相似的、密集且少有笔直方向的道路,在没有GPS情况下,记忆难度更高,但是经过长久的记忆训练,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反过来又有了更好的道路记忆能力。


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夜醒来后,解决了前一天没有解决的难题;白天练习过的舞蹈,一夜睡眠后会更加熟练。

这是因为,睡眠中的大脑还在对信息进行整合、同化和抽象化,睡眠充足可以促进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正常人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100分钟,平均有20分钟处于快速眼动睡眠,70~80分钟处于非快速眼动睡眠,大部分的记忆巩固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或事故,就算睡“回笼觉”或补觉也无法弥补。

并不是不间断的睡眠才是高质量的睡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眠周期。

有人几分钟就能睡着,有人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这都在正常范围。

不要依赖失眠药,否则会破坏正常脑电波,让人第二天早晨感觉迟钝。

药物仅仅使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延长11分钟,带来的却是质量很差的睡眠。

有序生活“五方法”

遵循以上认知科学与脑神经学原理,有序生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认知能力和大脑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升:

一是良好的休息保证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睡眠对大脑来说是一种科学的休息方式,要保证良好的睡眠。

在温度适宜的房间休息,避免灯光干扰,包括电视或电脑屏幕发出的灯光。

每天晚上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早上在相同时间起床,如果需要可设置闹钟。

即使需要熬夜,也要按照固定时间起床。

要午睡但不要过长,10分钟午睡相当于夜晚多睡一个半小时。

大脑每专注50分钟,可以放松10分钟来审视已发生的事情和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这样使休息与专注“平滑”切换,是有序处理信息的基础。

二是多方位训练,提升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训练大脑的专注度和注意力,训练记忆能力。

树立信心,相信大脑可以记住的能力,要注意力集中与全身心投入,达到“心流”状态。

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海量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和正确的信息。

比如看到“复合维生素与长寿有关”的信息,要明白这并不意味着复合维生素让人长寿。

三是指定位置,外化为大脑记忆。

为日常用品找一个固定位置,且每次都坚持将它放在那里。

每样东西都有固定位置时,就不需要大脑专门记忆,减少许多无谓的寻找。

在门口安上挂钩,放置车钥匙、皮包、雨伞。

把相关物品存放在一处;另设置一个存放杂物的抽屉。

如果确实需要记忆多个事项,可以记录于外部实体,延伸大脑的记忆空间。

在日历上写约会和生日日期,粘贴备忘录;

在书页上记笔记,买回工艺品和纪念品记忆游览地。

定位越仔细,生活更有序。

四是善于分类,大脑处理信息有条理。

把事情分为需立即处理的、不需要立即处理的和无需处理的三类,写下截止日期。

每天处理2~3次邮件,每三个月对电脑中的文件进行一次检查和整理,删除过期文件。

重要文件保存到U盘、移动硬盘等外设,以备份作为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将物品按外观、功能或概念进行分类;定期或间隔一段时间重新浏览并分类,确保没有再度无序。

为每个类别设置标签,坚持按既定标签分类,标签可以分颜色,定期查看标签。

分类越仔细,环境越条理,大脑越清晰。

五是学会选择,精简待处理信息。

互联网大数据推送的海量信息需要选择,搜索与过滤能力会帮你“上岸”。

选择简约,不购置太多物品,不被欲望淹没。

扔掉坏到不能修理的物品,如不能写的笔;当冰箱坏掉时,扔掉备用的橡胶脚垫。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生活都要学会“断舍离”。

写在最后

这次从医院回来后,小丽给就诊卡设定了固定位置,并且还专注地在那里贴上粉色标签。

不仅就诊卡,其它物品也都分类后,井井有条地放置,这样她用起来感到得心应手。

在互联网狂轰乱炸的信息中,极速奔跑是为了能够站在原地。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包围中,在无数爱好和兴趣中,识别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正确的,做一个有条理的人,生活才会更有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如何做一个正常人去生活(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