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治疗(压疮治疗新方法)压疮治疗(压疮治疗新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压疮治疗(压疮治疗新方法)

压疮治疗(压疮治疗新方法)

一、压疮定义

1、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局限性组织破损和坏死;

2、通常位于骨隆突处;

3、由压力(包括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1、力学因素:

注: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联合作用所导致。

①、垂直压力(最重要的原因

(1)、压疮形成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

(2)、压疮发生与组织耐受性有关。

②、摩擦力

(1)、由两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

(2)、作用于皮肤,损害皮肤的保护性角质层。

(3)、来源于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 。

③、剪切力

(1)、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由压力和摩擦力协同作用而成,与体位有密切关系。

(2)、剪切力发生时,毛细血管被牵拉、扭曲、撕裂,阻断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等全层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深层组织坏死。

剪切力:

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1)、潮湿导致皮肤浸渍、松软,屏障作用削弱,易受损伤。

(2)、必要的擦洗进一步清除天然保护皮肤的润滑剂,导致皮肤易损性增加。

3、营养状况

(1)、全身出现营养障碍→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压疮

(2)、骨隆突处受压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保护→压疮

(3)、过度肥胖→卧床时体重对皮肤压力大→压疮

4、年龄

老化过程导致皮肤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出现衰退现象。

5、体温升高

机体新陈代谢率增高,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加之身体局部组织受压,使已有的组织缺氧严重。

6、医疗器械使用不当

(1)、医疗器械:心电监护、吸氧面罩、呼吸机、气管切开导管、各种约束装置及矫正器。

(2)、使用部位产生压力和(或)造成局部温湿度改变,进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

(3)、因医疗器械固定使接触部位皮肤破损隐秘而难以被及时发现。

7、机体活动或感觉障碍

(1)、活动障碍:自主活动能力减退或丧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2)、感觉受损: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反应障碍→保护性反射迟钝→长时间受压后局部组织坏死。

8、急性应激因素

(1)、机体对压力的敏感性增加,压疮发生率增高。

(2)、体内代谢紊乱,应激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发生紊乱。

三、压疮的分期

①、依损伤程度划分

(一)、Ⅰ期:淤血红润期

1、压疮初期,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仅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为可逆性改变。

2、皮肤完整,表现红、肿、热、痛或麻木,出现压之不褪色红斑

(二)、Ⅱ期:炎性浸润期

1、皮肤表皮层、真皮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

2、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常有水疱形成,极易破溃。病人有疼痛感

(三)、Ⅲ期:浅度溃疡期

1、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2、表皮水疱逐渐扩大、破溃,真皮层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疼痛感加重。

(四)、Ⅳ期:坏死溃疡期

1、压疮严重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

2、感染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3、严重者引起脓毒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②、难以准确划分的压疮(2007NPUPAP)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

2、不可分期压疮。

四、压疮的评估

(一)、危险因素:

1、皮肤状态

2、行为/行动能力

3、灌注及氧合

4、营养状态

5、皮肤潮湿度

6、其他:年龄、体温、感觉、血液学指标、健康状况

7、风险评估工具

①、Braden危险因素评估表

评分≤18分,提示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②、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评分≤14分,提示易发生压疮

(一)、高危人群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 2、脊髓损伤的病人 3、老年病人 4、身体衰弱、营养不良的病人

5、肥胖病人 6、水肿病人 7、疼痛病人 8、发热病人 9、使用医疗器械的病人 10、手术病人

(二)易患部位

1、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聶尾部及足跟部。

(2)、侧卧位: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3)、俯卧位:好发于面颊部、耳廓、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及足尖处。

(4)、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处。

2、医疗器械与皮肤接触的相关部位

无创面罩、连续加压装置、夹板、支架、尿管等医疗器械与皮肤的接触部位。

五、压疮的预防

(一)预防原则

1、并非所有压疮均可预防 。

2、“六勤”

(1)、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

(2)、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二)、进行皮肤评估

(三)、采取预防性皮肤护理措施

1、摆放体位时避免红斑区域受压。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禁止按摩或用力擦洗压疮易患部位的皮肤。

4、失禁病人制定并执行个体化失禁管理计划。

5、使用皮肤保护用品或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四)、进行营养筛查与营养评估

1、给予压疮高危人群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补充维生素C和锌。

(五)、进行体位变换

1、经常翻身是长期卧床病人最简单而有效的解触压力的方法。

2、翻身频率根据病人的组织耐受度、移动和活动能力、病情以及皮肤状况而定。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

3、翻身后合理摆放体位。

4、翻身后合理选择体位装置进行减压。

5、翻身后评估皮肤状况。

(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支撑面

1、考虑病人制动的程度、对微环境控制和剪切力降低的需求、病人的体型和体重等因素。

2、仍需不断进行体位变换。

(七)、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活动频率和活动强度需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和发生压疮危险程度决定。

(八)、预防医疗器械机关压疮

1、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2、定期评估皮肤,做好皮肤护理。

3、采取压力再分布措施。

4、使用预防性敷料。

(九)、实施健康教育

1、确保病人和家属的知情权。

2、指导压疮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六、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一)、全身治疗与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补充营养。

3、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4、加强心理护理。

(二)、局部治疗与护理

1、压疮评估及愈合监测。

2、疼痛评估与处理。

3、使用伤口敷料。

4、伤口护理:

(1)、清洗:每次更换辅料时需进行伤口冲洗,以清除表面残留物和辅料残留物。

(2)、清创:外科清创、保守锐性清创、自溶性清创、生物性清创、机械性清创。

5、药物治疗。

6、手术治疗。

7、其他新兴治疗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压疮治疗(压疮治疗新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