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尿的治疗(无尿的治疗方法)无尿的治疗(无尿的治疗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无尿的治疗(无尿的治疗方法)

无尿的治疗(无尿的治疗方法)


尿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因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正常人的尿液为淡黄色液体,其成分:水占96%,其他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盐等。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平均每日尿量约1500ml,其中500毫升为基本排水量,伴随代谢产物排出。在异常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可显著增多或减少,甚至无尿。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况,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则称为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称为无尿。尿量太多,则体内丧失过甚,结果会导致脱水。尿量太少,代谢的产物聚积在体内,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而无尿的后果,则更为严重。无尿多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患者,其次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少尿期。

无尿的原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的因素包括休克、心衰、脱水以及其他有效血容量减少的病症,均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出现无尿。肾性的因素,包括各种肾脏实质性的病变,临床上常见于肾小球病变、肾病综合征等。肾后性因素,就是肾后性梗阻导致的。因为尿道狭窄、结石、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和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双侧肾积水,引起肾后性压力过大,导致肾后性的肾功能不全或者肾功能衰竭,会导致无尿。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急性肾衰的早期会出现无尿期,是肾小管损伤导致的临床表现。急性肾损伤的第一个无尿期通常持续1-3周。当尿量逐渐增加时,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标志,随后进入多尿期。临床一般情况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可暂停透析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透析。肾功能恢复期应定期随访。慢性肾脏病容易在急性肾损伤后引起无尿,往往被忽视。其中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较为多见。

男子服药后突然无尿查出急性肾衰,经紧急治疗康复

病例:患者xxx,男,56岁,有轻度高血压,日常靠服用降压药控制,但服药不规律。近期因腿部摔伤疼痛,自己到药店买了止痛药吃,吃一种药感觉药效差,又买了一种,两种药一起吃。

服用药物2天后出现腹胀、无尿、腰痛,感觉情况不好,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显示血肌酐257μmol/L,尿蛋白(++)。医生认为有严重肾脏损伤,当地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随后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复查肾功能血肌酐上升至559μmol/L,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压153/96mmHg。无水肿,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头痛等其他不适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医生经了解,认为是患者过量服药引起的急性肾脏损伤,立即进行输液、碱化尿液等处理,尿量逐渐增多,血肌酐下降到404μmol/L。


随后转入肾内科普通病房,经中医、西医专家会诊,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停用原来的药物,用部分西药控制血压、尿蛋白等,配合中药调理增强脏腑功能,促进体内废物排出,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营养,改善内部环境,促进部分病态的肾小球恢复功能,同时节制患者的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经过1个多月的综合治疗,血压降到正常,尿蛋白转阴,血肌酐降到130μmol/L以下。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生活正常。

医生表示,急性肾损伤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既往无肾脏病者,也可发生在原有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是肾病中的急危重症。起始期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则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又称少尿期,是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可出现少尿(<400毫升/日)或无尿(<100毫升/日)。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水、钠的蓄积,可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还会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等,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及时纠正可逆的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肾损伤的因素。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特别是防治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几周或数月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但是少数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结构和功能缺陷。遇到不良因素会复发。因此,患者康复后应预防感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尤其是慢性肾病患者要谨慎服药。

中医如何治疗急性肾损伤?

中医专家张振忠称,急性肾脏损伤归属于中医学“癃闭”、“关格”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多与外感六淫疫毒、饮食不当、意外伤害、失血失液、中毒虫咬、药毒伤肾等因素有关,形成火热、湿毒、瘀浊之邪,壅塞三焦,决渎失司,膀胱和三焦气化不利而致本病的发生。


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胃)、三焦、膀胱。病机主要为肾失气化,水湿浊瘀不能排出体外。初期主要为火热、湿毒、瘀浊之邪壅滞三焦,水道不利,以实热居多,后期以脏腑虚损为主。急性肾损伤的中医治疗,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应着眼于通,即通利小便。辨证施治方法:

1、热毒炽盛。症状:尿少或尿闭,尿痛灼热,口渴,高热谵语,狂躁,干呕,腰痛,舌质红,苔黄焦或芒刺,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连翘白虎汤(经验方)。

2、膀胱湿热。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药:八正散加减,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血瘀水停。症状:小便短涩,尿血尿痛,鼻衄,咯血,便血,皮肤紫癜,身热夜甚,躁扰发狂,舌暗红,脉涩或细数。治法:行血散结。方药: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

4、气阴虚竭。症状:尿少滴沥,排出无力,面色晦暗,气息欲绝,精神疲惫,汗出黏冷,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脱,敛阴生津。方药:生脉散,出自《温病条辨》。

5、脾气不升。症状: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气短,语声低微,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弱。治法: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化气利尿。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春泽汤出自《证治准绳》。

6、肾阳衰惫。症状: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胱白,神气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出自《张氏医通》。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500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无尿的治疗(无尿的治疗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