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中医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中医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

中医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

腱鞘囊肿为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肿块,发生于肢体部关节或有腱鞘的肌腱附近,少数发生于肌肉内。发病人群多为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不明,有认为是关节或腱鞘附近的致密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致,也有认为与慢性小创伤有关。老中医张建福表示,对于腱鞘囊肿,中医有奇招。

多因扪及包块就诊,一般无疼痛或轻度酸胀,对关节活动影响轻微。体格检查发现肿块无色或暗红,外形光滑,有饱满感,可硬如软骨,部分触之可动。

老中医张建福从医五十年,对于骨伤科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表示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后期则轻度用力也不可能。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并提出治法主要有四:一为理筋手法,二为针灸,三为封闭,四为手术。四法虽各具千秋,但没有列内服药如何治疗。余宗肝主筋,肝藏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挛缩为聚为结之意,试用于一些筋聚患者,亦多有效。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之十八)》 云: 其邪气浅者,脉偏痛。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引。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

华佗云:筋瘤无甚大害,本可置之不治。若妄用刀针,往往伤筋,反至死亡,故最忌刀割。若欲割去,须于初出之日,以芫花煮细扣线系之,日久自落。

老中医张建福表示,对于如何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有奇招

肿块较小、无症状,不影响局部功能的,可不必处理;囊肿较大、胀痛明显、影响局部功能的,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案

1、击碎法:

适用于手腕部较小的腱鞘囊肿。令病人将手平放在桌上,手心朝下,腕下垫软的织物,使囊肿露在最高点,然后用一本厚重的硬皮书猛击曩肿,使囊壁破裂,破裂的囊壁和囊液会自行吸收。

2、挤破法:

用双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双拇指项压住囊肿,突然用力挤压,使囊肿破裂。

此法较击碎法成功率略高些,但需有较大的指力,且能瞬间用力,才能够挤破,且仅适用于手腕及踝关节周围的腱鞘囊肿。

3、针刺法:

即利用传统针刺方法施于患处,其目的是使肿物溃破消散。方法是用三棱针与普通毫针相结合,首先找准病灶,然后一指按住囊肿将四根0.5寸毫针分别从其四周刺入,将其刺破,再将消毒后三棱针从其顶部迅速刺入,挤出粘液,术后用绷带加压束紧,24小时后拆除。

4、加压重按法:

即以指代针按压局部病灶,利用外力使囊肿溃破,以达到疏散淤积之目的。其方法是医者用拇指腹代针,压在囊肿上,其余四指握肢体,拇指在囊肿上缓慢揉挤,力量由小渐大,至指下感到较前柔软时再猛力加压使其溃破,当感其溃破时,挤压之力再由大渐小均匀减力,并以囊肿为中心向四周作划圆形揉摩以助粘液的疏导,令其均匀分布于组织之间,以利囊液消散及吸收,术后用绷带加压束紧,24小时后拆除。

5、火针疗法: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就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加热至通红,借助火力高温灼烧及穿刺之力,破坏囊腔组织,开门祛邪,行气散毒,从而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升阳举陷、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火针的温热能烧灼囊壁使其坏死,并能疏通囊液促其排出,火针治疗后的针孔,可使寒湿之气排尽而不再生。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记得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中医治疗腱鞘囊肿(中医治疗腱鞘囊肿的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