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11.36 正常9.52(降钙素11.8)降钙素11.36 正常9.52(降钙素11.8)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降钙素11.36 正常9.52(降钙素11.8)

降钙素11.36 正常9.52(降钙素11.8)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


01

骨质疏松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上老年人),特发性青少年低骨量/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松中的特殊类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一类骨质疏松,可由多种其他疾病引起:


1.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慢性肾脏疾病;


4.消化道疾病;


5.长期使用下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02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慢性腰背疼痛与乏力


轻者无明显不适,较重者常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并以腰痛最突出,常因活动后导致肌肉劳损和肌痉挛,使得疼痛加重。


常见并发症:身材变矮与骨畸形;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常于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一般发生过1次脆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1)驼背畸形:常提示胸椎压缩性骨折。



(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骨折后身材变矮,严重者因胸廓畸形或脊柱后侧凸,可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


(3)髋部骨折:常于摔倒或挤压后发生,骨折部位多在股骨颈部,致残率、致死率高;


(4)其他部位骨折


03

骨质疏松的辅助检查与诊断


从骨质疏松高风险对象中筛查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绝经后女性、肥胖、代谢及风湿免疫疾病、骨折患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骨质疏松的诊断需根据BMD测定结果,推荐使用双能X线骨吸收法(DXA)测量。首先确定属于低骨量、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伴1处或多处自发性骨折),然后再明确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诊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T值=(测得的BMD-正常人群峰值BMD)/(正常人群峰值BMD的标准差),主要用于评价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男性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临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T值在-1.0以上为正常,-2.5<T<-1.0为低骨量,T在-2.5以下为骨质疏松。


2. Z值=(测得的BMD-同年龄正常人群BMD)/(同年龄正常人群BMD的标准差),主要用于评价50岁以下男性和绝经前女性与正常人群的差异。



3. 进一步鉴别诊断,可酌情完善以下检查:血沉、甲状腺功能、性激素、25-(OH)维生素D、甲状旁腺功能、皮质醇、血尿电解质、骨代谢指标、血尿轻链、肿瘤标志物、骨扫描、脊柱X线片或CT等。


0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基础防治措施

(1)调节生活方式: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增加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吸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2)补充钙剂、维生素D;


(3)对症治疗减轻症状:有疼痛者可给予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


(4)避免跌倒是防治的重要方面。


药物治疗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1. 骨质疏松症(T值≤-2.5)患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2. 骨量低下者(-2.5<T≤-1.0)存在1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3. 无骨密度测定时,具备一下情况之一:已发生过脆性骨折、OSTA筛查高风险、FRAX工具计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备注:OSTA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测指数,计算方法:(体重-年龄)×0.2,;<-1为低度风险,<-1~-4为重负风险,<-4为高度风险。FRAX骨折风险评估,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可通过以下网址(https://www.shef.ac.uk/FRAX/)获得。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1)首选一种抗骨吸收药物,建议无禁忌症者选择二磷酸盐类,脆性骨折术后或者疼痛明显者可首选降钙素,绝经后妇女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2)治疗2-3年后,需采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或其他影像检查评估疗效,如疗效肯定而骨折风险仍高,应继续治疗1-2个疗程,并再次进行评估;


(3)如疗效不满意或者患者不能长期耐受,应改用另一种抗骨吸收药物,并加用骨合成促进剂,如PTH等,2-3年后评估疗效,必要时重复治疗;


(4)不能耐受某种药物者应更换其他药物。


05

骨质疏松的饮食运动建议


1.膳食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其中以谷类为主。


2.保证谷薯类摄入:每天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200~350g。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天优先选择鱼和禽类,每周摄入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每日1个鸡蛋,不弃蛋黄;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约300 ml)为宜。


4.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咖啡及碳酸饮料。


5.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老年人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25~30g,食物要煮熟煮透。


6.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宜控制在25g以下。


7.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8.戒烟限酒


9.补充营养制剂:如遇到食品采购困难,或因长期食欲不振、疾病等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可应用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蛋白质补充剂及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10.多晒太阳:在可以暴露四肢皮肤的季节,如夏季,尽量通过阳光照射获得维生素D,接受阳光照射时要求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时间选择以10∶00~14∶00之间比较理想,照射时间为5~10min,频率为每周2~3次。


老年人和皮肤颜色较深的个体,需要更长时间的阳光照射。而在无法暴露四肢皮肤的季节,可以根据基础25(OH)D水平,决定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中国营养学会在2013年推荐的我国成人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d,65岁以上推荐摄入量为600IU/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d。


11.加强运动: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减少久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效果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有氧运动。



此外应进行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每周2天或更多时间以使主要肌肉群参与。需注意的是,无论是户外还是居家活动,都要量力而行,应根据自身健康水平,决定身体活动的努力程度。当由于慢性病不能每周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应尽其能力和条件允许进行身体活动。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8):643-65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降钙素11.36 正常9.52(降钙素11.8)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