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并发症)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并发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并发症)

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并发症)

今天和大家分析哪些情况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需要做碘-131治疗。

一、满足以下所有条件者,不推荐做碘131治疗:

病理类型为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病灶未突破甲状腺包膜(包膜完整)单病灶或多病灶(所有病灶直径之和≤1cm)抗体TgAb阴性术后未刺激状态下Tg <1 ng/mL(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12周的Tg值)术后颈部超声阴性(颈部淋巴结未见异常)

二、存在以下任一条者,可选择性推荐做碘-131: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4厘米高危病理学类型(低分化,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图钉样细胞型.)淋巴管受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其中一个病灶直径>1cm术后未刺激状态下Tg <5-10ng/mL(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12周的Tg值)镜下发现肿瘤切除边缘阳性术后颈部超声阳性

但是,以上条件中的以下情况不需要碘-131治疗:

T1b/T2(1-4cm)cN0甲状腺乳头状癌;N1a (少于3-5个转移淋巴结,淋巴结内癌灶< 5mm)甲状腺乳头状癌;尤其是在无干扰抗Tg抗体的情况下,术后Tg < 1ng /mL。


当个别临床因素的组合预测复发、远处转移或疾病特异性死亡的显著风险增加时(如原发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Tg、发病年龄),推荐使用碘-131。

1、基本信息。

年龄是AJCC/TNM甲状腺癌分期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年长者(年龄大于55岁)术后碘-131治疗生存获益更为显著。

2、病例亚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有14个亚型。常见的高度侵袭性组织亚型包括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图钉样细胞型等。如果病理报告提示有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治疗方案要更激进,手术后要尽早碘-131治疗。

3、肿瘤原发灶的大小。

原发灶最大径超过4cm,建议术后碘-131治疗。但是,临床上这种情况(肿瘤>4cm)非常少见,多数病人的原发灶小于4cm,不可认为无需做碘-131治疗,此时要考虑到其他高风险复发的病理因素。

4、肿瘤原发灶的部位。

如果是双侧甲状腺有恶性肿瘤,则行甲状腺全部切除。如果是单侧甲状腺恶性肿瘤,是否腺叶切除或全部切除依据病情而定。但是,如果患者计划术后做放射性碘-131治疗,则需行甲状腺全切。

5、肿瘤原发灶的数量。

多发病灶的患者复发率要高些,建议术后放射性碘-131治疗。

6、肿瘤原发灶的侵袭性。

病理报告如果提示有腺外侵犯、血管、神经侵犯、周围器官组织侵犯,肿瘤复发风险明显增高,甲状腺全切之后的碘-131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7、肿瘤切除边缘阳性。

此特征提示残留癌灶或甲状腺外浸润。应当考虑碘-131治疗。

8、肿瘤原发灶的BRAF基因突变。

阳性率为50-60%。存在BRAF基因突变是否需要行1311治疗,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研究提示,BRAF基因突变阳性,复发风险高。

9、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pN1)。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认为,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大于5个,最大径超过3cm,属于中-高危复发风险,建议术后碘-131治疗。近来有大量数据表明,淋巴结病灶的结外侵犯似乎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因此也是决定碘-131辅助治疗的重要因素。此外,微小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cm)是否要考虑碘-131治疗,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撑。

10、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cN1)。

术前临床触诊及影像学手段(颈部超声、增强CT、PET/CT等)高度怀疑,且术后经过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建议术后放射性碘-131治疗。

11、复发性或持续性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历初始治疗(甲状腺全切+术后碘-131治疗),在随访期间发现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要做第二次碘-131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来决定。

三、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必需做碘-131治疗。

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原发肿瘤病灶直径>4cm术后未刺激状态下的Tg>5-10ng/mL淋巴结体积较大或淋巴结转移数量>5个明确或可疑远处转移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甲状腺放射性131治疗并发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