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正常是多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正常是多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正常是多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正常是多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

本文将解读血液中第三种细胞—血小板的信息

上图中,最后四项是血小板信息。

血小板数目PLT(单位:个/L),就是指 1升血液中有多少个血小板,是一个浓度结果。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血小板缺乏就会有容易出血和出血后不容易止住的症状。这里的缺乏一方面是指数量缺乏,另一方面是指质量低下。在血常规里能够检测到的是数量缺乏,质量低下,或者说功能低劣是要用其他的方法检测的。

化验方法以前是直接在显微镜下计数,现在都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上文曾写到:血液在被稀释后,细胞在管道里流过,每流过一个细胞就会有一个电压变化(电位差),记下电位变化发生多少次就是流过多少细胞。由于三种细胞都流过,都会有电位差,所以要从其中筛选出红细胞来。血小板和红、白细胞体积相差悬殊,产生的电位差大小也就悬殊,而且中间没有另外的细胞存在,所以细胞体积在2到20飞升(fl)的认作血小板,50到200飞升(fl)的认为是红细胞。但是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导致有时还需要修正:一是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体积太大)或者血小板聚集(几个到十几个血小板聚集成团),导致在20到50飞升(fl)范围内出现了细胞,血细胞分析仪无从区分;二是破碎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真菌或免疫复合物等体积正好落在血小板体积范围内或附近,导致血细胞分析仪无从区分。目前除了用人工显微镜计数来修正外,还可以用荧光染色或者核酸染色(血小板内有核酸残存)的方法,在专用的血小板检测通道内检测血小板数。有时候病人使用了升高血小板的药物或后,血小板计数不升反降,就是因为存在细胞干扰。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位:飞升,fL),顾名思义就是血小板体积的算数平均值。血小板除了直接作为“砖或沙袋”堵塞血管破口外,还可以释放出一些物质来促进止血。所以,血小板的体积大小,一方面决定了能否堵塞破口(太小了堵不住,太大了有容易有空隙),另一方面决定了是否有足够空间储存促凝物质。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计算电位差的大小,记录了大量的血小板的体积,可以统计计算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常使用的是变异系数PDW-CV(单位:%),也是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计算电位差的大小,记录了大量的血小板的体积,可以统计计算得到的。由于血小板的产生与红细胞不同,所以血小板体积变异系数要大于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在骨髓中,红细胞是一个晚期幼稚红细胞抛弃细胞核后进入血管,而血小板是一个体积硕大的巨核细胞以释放血小板的方式把细胞质一点点丢失,就像削刀削面,不易控制大小)。如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就表示骨髓制造血小板有粗制滥造、不加挑选的嫌疑,也可能是在血管中血小板被使用而破坏碎裂。

血小板压积PCT(%)是一个计算量,由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数目PLT相乘,再乘以一个系数得到。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宏观体现。

比较红细胞信息和血小板信息,可以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红细胞数RBC和血小板数PLT:都是用电位差的数量来记录,再根据电位差的大小来区分是红细胞还是血小板。由于是在一个检测通道内进行,所以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体、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出现在中间位置,会同时干扰两者检测。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都是记录电位差大小,推测细胞体积;计算大量细胞的体积,可以统计计算得到体积平均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都是在统计计算体积时得到的。都反映了细胞体积的不一致程度。

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压积PCT:都是计算得到,红细胞压积HCT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乘以红细胞数目RBC,血小板压积PCT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乘以血小板数目PLT。分别宏观反应血液内两种细胞的量的多少。

红细胞信息里还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两项,而血小板信息中没有对应项目。这是因为:一,红细胞中发挥携带氧气功能的就是血红蛋白一种物质,而血小板内起到促进凝血功能的物质有十几种,浓度有大有小,相差几百到上千倍;二是促凝物质检测繁琐,易被干扰,在检测时需要把血小板单独提取出来再检测,所需要的条件是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提供的。

血小板的量很少,可以从下图有所了解,所以提取纯净很困难,提取时保证提取完全和避免破坏更困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正常是多少(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