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葡萄糖3.7是正常的吗(新生儿血糖7.3正常吗)新生婴儿葡萄糖3.7是正常的吗(新生儿血糖7.3正常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新生婴儿葡萄糖3.7是正常的吗(新生儿血糖7.3正常吗)

新生婴儿葡萄糖3.7是正常的吗(新生儿血糖7.3正常吗)

本文作者:路蔚红,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胡群,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 产科。文章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摘要: 新生儿低血糖是常见的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其病因较复杂,初期病情较轻不易被发现,一经发现时患儿病情已较为严重,常出现惊厥、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治疗难度加大。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孕期高危因素的干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的监测、病情的观察及发生低血糖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低血糖; 护理; 危险因素; 紧急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约为3%~11%, 30%以上新生儿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约15%新生儿可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约10%新生儿有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能。新生儿低血糖在高危新生儿中高达30%以上,在早产儿中占15%~25%,正常足月儿占1%~5%。

新生儿低血糖对新生儿机体所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大,部分低血糖患儿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而且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给家庭或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紧急护理综述如下。

1新生儿低血糖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具体数据指标界限值目前还存在争议。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新生儿出生24 h内血糖水平应持续>2.5 mmol/L,出生>24 h血糖水平应持续>2.8 mmol/L,低于上述水平,则为低血糖。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标准,不论胎龄和日龄,新生儿血糖<2.2 mmol/L即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而<2.6 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另外,Tin在调查了286例临床表现低血糖症状的新生儿后提出,可按低血糖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2~2.8 mmol/L)、中度(1.1~2.2 mmol/L)和重度(<1.1 mmol/L)低血糖。

还有学者认为若单纯注射葡萄糖不能使患儿血糖恢复正常,或葡萄糖的滴注速度≥12 mg/(kg·min)才能维持正常,以及低血糖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7 d者,称为新生儿顽固(持续)性低血糖,临床上发生持续性低血糖时常提示有代谢性疾病存在。

此外,新生儿出生后有一个独特的生理性葡萄糖代谢反应过程。出生后随着体内葡萄糖产生减少、消耗增多、激素及酶的调节等,血糖在最初l~2 h可快速下降至1.6 mmol/L或更低,随后开始缓慢上升并达到稳定状态,一般在出生后12 h达到稳定状态2.5 mmol/L以上,称为生理性低血糖。

2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

2.1母体因素

糖尿病或异常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服用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或口服导致低血糖药物、产时使用静脉葡萄糖。

2.1.1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妊娠期间糖尿病分为2种情况,一种为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期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63.8%,高于非糖尿病母亲。

唐文燕等研究认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尤其是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机体内血糖水平较高,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孕妇,而胎儿的血液循环通过脐带与母体胎盘直接相连通,大量的葡萄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的血糖水平也随之增高,胎儿胰岛细胞的代偿明显,新生儿出生脐带结扎后,机体内高胰岛素水平不会突然改善,但是母体对其糖的供应突然中断,这加快了机体内有限的糖原代谢,使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2.1.2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杨薇等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年龄≥35 岁均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孕母发生过妊娠高血压或胎盘功能不全者,婴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升高。张焕改等调查研究发现,子痫前期组和妊娠高血压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因此,应注意对该类患儿进行血糖检测,避免发生低血糖脑损伤。

妊娠期高血压会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患儿出生体质量低;有些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胎儿早产;也有研究认为孕妇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靶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也随之减少,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孕妇血糖调节紊乱,导致胎儿血糖调节机制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新生儿的血糖波动。

2.1.3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 宫内感染途径主要是生殖道上行性感染,可以是下生殖道(如宫颈及阴道)的病原微生物,也可来自宫内的直接感染等。有研究表明,宫内胎儿感染愈严重,新生儿应激反应就会愈强烈,出生后其感染扩散也会加快,使血糖调节功能受到影响。

2.2新生儿因素

多见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小于或大于胎龄儿、窒息缺氧、严重感染、寒冷损伤和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紊乱、代谢缺陷病等。

2.2.1早产儿、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 ): 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明确指出,晚期早产儿、SGA、LGA是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儿。晚期早产儿是胎龄为34~36+6周的早产儿,占所有早产儿的72.58%,其体格与成熟度接近足月儿,其低血糖风险和症状常被忽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于足月儿,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

有研究调查发现,新生儿低血糖在晚期早产儿中发生率为23.9%,远远高于正常足月儿(3%)。由于糖原及脂肪储备不足,葡萄糖生成减少、消耗增多,酮体储备及合成较少,胰岛素产生增多,均可造成暂时性或持续性低血糖。

2.2.2新生儿重度窒息、低体温、巨大儿、严重感染: 新生儿重度窒息、低体温、巨大儿、严重感染都会导致低血糖状态的出现。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自身体温缺乏调节能力,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若长时间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糖储备迅速消耗,使血糖降低。

新生儿的糖原异生酶的生物活性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感染时可加重糖原异生功能的不足,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的难度相对较大,使血糖降低。新生儿的机体在处于缺氧状态下的时候,耗糖量水平就会异常增加,葡萄糖的消耗率比正常生理状态下会增加3倍以上,再加上患儿的正常摄入、消化、吸收功能明显下降,使血糖降低。巨大儿糖代谢量高于正常新生儿,储存的糖原在短时间内被耗竭,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2.3择期剖宫产

剖宫产与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有关。符佩华等发现,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1.7%,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3.3%)。龚华等研究发现,在12例低血糖患儿中有8例是剖宫产儿,占 66.67%,认为剖宫产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超过了自然分娩的新生儿。

文献报道,术前禁食≥16 h,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增高。这可能是术前为了防止麻醉及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对产妇实施常规禁食导致,由于禁食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向胎儿输送的葡萄糖明显减少,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

高鹰等研究发现,256例剖宫产分娩正常新生儿中43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约16.8%,其中低血糖孕妇所生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24.8%,与正常血糖孕妇所产新生儿相比,其低血糖新生儿显著增加。因此新生儿血糖与孕妇产时血糖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性。

3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3.1控制母体血糖

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是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最主要的原因。孕期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母及其新生儿的结局。由于孕母孕期或分娩期血糖控制不佳,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表现特别明显,新生儿出生后更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对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孕期加强系统管理,进行孕期监测,并进行妊娠期治疗,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治疗,从而控制体质量合理增长,有效控制血糖,有效降低此类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病率。

产程中亦要加强血糖监测,妊娠期饮食控制者,每2~4 h查1次血糖,维持血糖在4.4~6.7 mmol/L;血糖>7.8 mmol/L时查尿酮体,妊娠期使用胰岛素者应每1~2 h监测血糖。《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中指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临产后给予5%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液,并以100~150 mL/h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血糖在5.6 mmol/L;如血糖水平>5.6 mmol/L,则采用5%葡萄糖加短效胰岛素,按1~4 U/h的速度静脉滴注。Flores-Le等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时血糖>7.2 mmol/L是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

3.2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应鼓励孕妇采取适当分娩方式,顺产产妇产程中鼓励其进食,剖宫产产妇应将术前禁食时间适当缩短,确保产妇产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尹月娥等报道,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缩短禁食时间(3 h)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禁食时间较长的孕妇,在剖宫产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准备随时为患者补液。

对患者的尿糖、血糖、尿酮体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尽可能使血糖维持在 5.6 mmol/L以上,从而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彭金玉等报道择期剖宫产术前3 h静脉滴注1%乳酸钠林格/葡萄糖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3.3注意保暖

低温是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危险因素。设置产房温度≥26 ℃、湿度≥50%,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擦干全身,从而减少散热的发生。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材质的帽子给予新生儿戴在头上,防止热量从头部丧失,婴儿最好的保暖是与母亲肌肤接触,娩出后应将新生儿放置于母亲胸前,通过母婴皮肤接触、吸吮,以母体温度帮助新生儿取暖,达到保温最佳效果。调节室内的温度,病房室温维持在 24~26 ℃,确保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3.4血糖监测

血糖测定是早期发现和确诊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手段,做好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人群的血糖筛查并加强其血糖监测非常重要。尽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可预防脑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美国新生儿低血糖指南提出:常规对所有高危新生儿出生30 min内进行血糖筛查,随后每3 h复查1次,至少筛查2次,一般用血糖仪进行采血,采取部位在足跟处。

3.5病情观察

新生儿存在易致低血糖发生的常见因素及原发病时常常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对正常新生儿却警惕不足。通常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在出生后2 h后,出生6~12 h血糖值达到最低值,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和症状性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多为无症状性的低血糖,临床不易识别,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这就要求对高危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血糖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的症状,如新生儿出现皮肤苍白、大汗、肌张力低下、心跳过速、呼吸不规则、吸吮力弱或喂养困难、低体温等情况时,及时汇报医生,采取干预措施,若低血糖持续时间久,则会出现昏睡、易激惹、震颤、抽搐、原始反射亢进等,当血糖≤1.0 mmol/L (或低血糖反复发作)持续l~2 h以上可致急性神经系统障碍,是脑损伤最大的风险。

3.6合理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早期喂养和哺乳是预防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鲁静对290例新生儿低血糖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喂养不及时,早期母乳不足造成低血糖儿高达51例(17.6%)。无论是高危新生儿,还是正常儿,建议均应在产后30 min内早吸吮、早哺乳、早喂养,吸吮时间不得少于30 min,有效的早吸吮使新生儿交感肾上腺应激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上升。回到母婴同室之后立即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进行指导,新生儿出生24 h内应该至少哺乳12次,必要时给予配方奶粉补给。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产后应根据血糖情况坚持降糖治疗,首先胰岛素治疗,即使接受胰岛素治疗,母乳喂养也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

3.7预防感染

患低血糖的新生儿多为高危新生儿,其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低,容易发生感染。病房每天通风1 h,减少家属探视时间;婴儿床单元保持清洁、干燥无杂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必须洗手;新生儿血糖监测采取血标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原则;注意患儿皮肤护理、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避免发生感染而加重病情。

4紧急护理措施

低血糖发生后,首要任务为纠正低血糖。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血浆血糖浓度2.6 mmol/L是新生儿血糖水平的一个阈值,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都需要进行临床处理。所有新生儿根据不同疾病常规进行相应处置,能进食者尽早母乳喂养。对血糖>2.5 mmol/L新生儿,每3 h监测血糖1次,至少连续监测6 h;对血糖为1.7~2.5 mmol/L新生儿,喂哺后30min复查血糖,血糖>2.5 mmol/L,继续每3 h 检查1次,共2次,如第1次复查血糖<2.5 mmol/L,立即汇报医生;对初筛血糖<1.7 mmol/L新生儿,喂哺葡萄糖完成后30 min复查血糖,如第1次复查血糖>2.5 mmol/L,继续每3 h复查1次,如第2次复查血糖>2.5 mmol/L,第3次复查血糖>2.8 mmol/L,即停止补糖,若第1次复查血糖<2.5 mmol/L,则需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10%葡萄糖静脉滴注,早产、适于胎龄儿按4~6 mg/(kg·min)输注速率,小于胎龄儿按6~8 mg/(kg·min)输注速率,最终使血浆血糖浓度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3.3~6.1 mmol/L)。当血浆血糖<2.2 mmol/L时,无论患儿是否有临床表现,均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液100~200 mg/(kg·min),然后按8 m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浆血糖调节葡萄糖输注速率,直到血浆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并稳定。

5小结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要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实施系统的高危新生儿监护,给予有效的保暖措施,及时监测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糖,合理的喂养,预防感染,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防止持续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提高人口素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新生婴儿葡萄糖3.7是正常的吗(新生儿血糖7.3正常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