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魏氏梭菌病治疗办法(羊魏氏梭菌病的治疗)羊魏氏梭菌病治疗办法(羊魏氏梭菌病的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羊魏氏梭菌病治疗办法(羊魏氏梭菌病的治疗)

羊魏氏梭菌病治疗办法(羊魏氏梭菌病的治疗)

羊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该病发病突然,病程急促,往往来不及救治,而且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近两年养羊业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以下小编对羊魏氏梭菌病诊治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病本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魏氏梭菌性肠炎主要由A型和E型菌及产生的α毒素所致。它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除哺乳仔兔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兔子均有易感性。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是病兔和带菌兔及排泄物。病原菌自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强烈的α毒素,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

羊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 主要发生于羊的毒血症, 包括羊猝狙、 羊肠毒血症、 羔羊痢疾等。该病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发时,所以该病的发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在秋冬和初春季节,羊寒冷饥饿或吃了冰冻带霜的饲草而抵抗力减弱时容易诱发该病病原产生的毒素可致消化道黏膜发炎 坏死并引起中毒性休克。主主要临床表现: 精神沉郁、卧地、摇尾、流口水、磨牙、抽搐, 2~3 d 后死亡, 病死率较高, 用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

二、临床症状

基本都是膘情较好的羔羊,发病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胀症状,患羊常离群呆立、卧地不起或独自奔跑,有的濒死期发生肠鸣或腹泻,拉黄褐色水样稀粪,有的病羊全身颤抖 磨牙,头颈后仰,口鼻流沫,于昏迷中死去。病羊死后腹部迅速膨胀,个别羊口流污液。


三、病理变化

剖检结果主要表现为肠道及全身实质脏器出血性炎性症状。可视黏膜充血呈暗紫色,真胃有未消化的饲草料,并伴有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周围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有坏死区,肠道内充满气体,肠黏膜充血、有溃疡,部分肠壁粘膜脱落。肝脏肿大、发黄、质脆,脾脏严重瘀血呈紫黑色,肾有针尖状出血点,心包增大,内有积液,心脏有冠状脂肪沟,心外膜也有多数小点出血。


四、防治方案

结合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并提出一个治疗方案:

1银黄提取物注射液,200斤注射10毫升,氨苄西林钠粉针和板蓝根注射液一支兑一支注射200羊,分上下午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

2在大群饮用水中加入葡萄糖和电解质。

三天以后没有再出现羔羊死亡现象,我们建议畜主等大群全部稳定之后将羊的三联四防疫苗给羊接种上。

3.每年高发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

4.发病时采用对症疗法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青霉素80-160万单位,1-2次/日。SMZ,5-6g/次,连用3-4次。10%安钠咖加5%葡萄糖1000ml静注。

5.该病发生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




五、小结

此类疫病一旦发生很难治疗,因此养殖场应采取重点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在冬春及气候不稳定的季节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 ,可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以提高免疫力。保证饲粮的合理配套。尽量减少羊群应激反应,在变换饲粮时,应采用逐渐过渡的饲喂方法。定期对羊群注射羊三联四防疫苗 ,提高羊群抗疾病能力。关于免疫程序制定,建议所有哺乳期母羊及后备母羊每年免疫两次,间隔2-3周,羔羊在出生后4同种疫苗免疫一次。

更多介绍与交流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羊魏氏梭菌病治疗办法(羊魏氏梭菌病的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