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6年年初公布的数据,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而我国公众对精神障碍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接受治疗的人数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部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散落民间”,因为情绪压抑、愤懑,于是将攻击他人作为一种宣泄手段,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者。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很多重性精神病患者都被迫过上了“囚笼人生”。

一张单人床、一个空柜子、一个粪便桶,这几年来马某的吃喝拉撒都在这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内。走进小屋,我们看到马某光着身体看着窗外。面对外人的“造访”,马某并不搭理,只是站在窗前一直自言自语。据家属介绍,马某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需要服药治疗,但其戒备心很强,除了食物和水,其他东西他都不吃,病情也愈发严重。“他有时也认不出我来,我给他送饭,他叫我大哥,听着心里很痛,起初也没想到他的病会变成这样,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放弃治疗。”家属抽泣地说道,马某被囚禁在这个小屋长达15年之久。

马某是因情感受挫患上精神分裂症,家属说马某病史越长,病情越重,久治不愈。因暴力行为就像潜伏在生活中的“定时炸弹”时常让家属和周围的邻居提心吊胆。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马某异常的精神症状,如脾气暴躁、伤人毁物、妄想等症状消失。性格也恢复正常,情感也得以回归。术后三年随访,患者从一名不修边幅,不爱卫生的“武疯子”已变成穿着整洁,思维清晰的正常人。平时在家可以做做家务,与周围的邻居相处融洽。术后成功回归生活,让家属赞叹微创手术的神奇。

为什么精神疾病难以治疗,久治不愈?其原因为该病的病理机理不明确,症状多样,药物治疗缺乏对因治疗。其次患者大脑神经环路有病理性改变,病程越久,这种脑损害的结构改变就越明显,所以常规药物治疗往往不理想。另外,抗精神病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因药物毒性而不能坚持用药或自知力缺失的病人拒服药物,导致病情进展速度快。上述总结正是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短板,也是广大病人、家属所遇到的乃至精神专科无法解决的空缺,国内外众多的医学专家一直都在积极寻求除药物之外的最佳的治疗方法,而微创手术的兴起就是临床的需求。

相关研究表明,大脑的神经核团分泌的神经递质出现代谢异常,就会导致病人出现相应精神症状。例如:杏仁核—调控情绪、冲动;扣带回—调控主管感觉与各种幻觉;内囊前肢—调控思维;中央隔区—调控冲动、攻击行为;伏隔核—调控各种妄想、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尾核下束—调控抑郁、自伤、自残、自杀;眶束、额束—调控焦虑、恐惧等。通过立体定向射频手术调控边缘系统上相关的神经核团功能,调整神经元间的联系,即可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术后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可达到临床治愈目的。手术相对于药物治疗,省去了机体对药物作用的代谢与吸收,术后疗效是快速的、持久的、安全的、有效的。

总之,从道理上讲,精神病患者不应待在“囚笼”里,部分家属迫于无奈将病人囚禁起来也不是长久之计。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手术对顽固性的幻听、妄想、思维紊乱、消极观念、自杀行为、兴奋冲动等疗效显著,有效率可达95-98.5%。手术治疗,能使患者的精神活动相关的神经递质达到新的、平衡的状态,最终精神症状获得减轻或消除,术后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社交等基本功能,为更好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微创手术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