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低1.71是怎么引起的(白细胞低1.73严重不)白细胞低1.71是怎么引起的(白细胞低1.73严重不)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白细胞低1.71是怎么引起的(白细胞低1.73严重不)

白细胞低1.71是怎么引起的(白细胞低1.73严重不)

持续高烧、反复拉肚子、莫名其妙怕冷……近段时间,家住义乌后宅的老方被“怪病”缠上了,还险些丢了命,而袭击他的就是夏季超高发的“夺命蜱虫”,但老方至今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被咬了。


前两天,从义乌市中心医院出院的老方回忆起自己的遭遇,仍然心有余悸,能够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老方夫妻俩一遍遍说着“实在是太幸运了!”


6月底,身体一向不错的老方突然发烧,自测最高体温38.8℃。


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扛一扛就过去了,但高烧一直不退,还出现了怕冷、拉肚子、食欲不振的情况。平时烟不离手,此时对香烟也提不起兴趣的老方慌了,赶紧去了卫生院就诊。


“一开始还担心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做了核酸检测之后是阴性,抽血化验啥的检查也都是好的,我还挺放心。”老方回忆,自己当天在卫生院接受了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但体温并没有明显下降,仍然持续发烧,腹泻也没有好转。


三天后,老方在另一家医院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至1.71×10^9/L【成人正常值:(4.0~10.0)×10^9/L】,血小板下降至81×10^9/L【正常值:(100~300)×10^9/L】,继续抗感染补液治疗后,发热症状仍未缓解。


当天下午,一家人赶紧转院来了义乌市中心医院。


“急诊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进一步下降、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只有1.12×10^9/L,血小板也已经掉到了58×10^9/L。”发热门诊接诊医师刘礼文在看到化验单后立即警觉了起来,多年的经验让他怀疑这是一例“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


“综合病人的居住环境、症状表现、检查指标,我们高度怀疑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蜱虫病’。”


作为奋战在感染病防控领域的“老兵”,义乌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楼莲青也给出了与刘礼文一样的判断。


老方的血样第一时间被送往疾控中心检测。


很快,老方的血样报告出来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证实了楼莲青一开始的判断,“患者来的时候看上去精神状态好像还可以,但已经发病近一周,对于未及时就医的患者来说,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得知是被蜱虫咬了,老方立刻不淡定了,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被蜱虫咬了是很要命的,村子里前些年就有个老人被咬之后没救回来,还有个人去省里大医院治的,花了很多钱才捡回一条命,我觉得我死定了。”


一方面,楼莲青带领医护团队根据老方病情积极开展对症支持救治,另一方面,她也不断鼓励老方,只要保持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够痊愈的。


经过10天的对症支持治疗,老方的体温、血小板及凝血功均恢复正常,口腔无明显渗血,大便常规显示隐血阴性,肝肾功能也明显好转。


从小小的蜱虫手中捡回一条命,老方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家人悬了大半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真的是死里逃生,真的太感谢医护人员了,真的太幸运了!”

小小的蜱虫为何有如此大的伤害?


蜱虫,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主要生活在森林、丘陵地区,5~7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也是蜱虫咬伤的高峰期。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被一般的蜱虫叮咬后,会有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旦被带有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就会出现病毒感染的强烈反应,甚至会有性命之危。


“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只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可完全康复;可许多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未就医或是延误就医,病情进展快速、病情危重,往往已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楼莲青介绍,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典型特征是发烧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并伴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感染该病毒后还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肌痛、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最终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来源:快报金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白细胞低1.71是怎么引起的(白细胞低1.73严重不)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