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人际交往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经过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的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则不利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做什么事都视心情而定,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的行为很少起作用,老师如何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也是一门难科。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难事,因为孩子本身是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除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蹲下来”,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一个个可爱的生命,用爱的眼光来欣赏他们。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

幼儿教师一定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露出的将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