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优购方法(优购休闲食品)健康食品优购方法(优购休闲食品)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健康食品优购方法(优购休闲食品)

健康食品优购方法(优购休闲食品)


当你以为“抢打折鸡蛋”“买晚市蔬菜”都是专属于老年人的快乐源泉时,当代年轻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省钱秘诀。


晚上8点,丽达、永旺等大型超市内,鲜奶、沙拉、寿司等生鲜类临期食品开始打五折、七折,吸引了许多买夜宵的年轻人;中午时分,三小优购商品折扣店里,等待结账的年轻人排成了长龙,购物车中堆放着打折的进口零食:12元的威化饼干只卖2元,60元的燕麦片只卖20元,还有10块钱的星巴克咖啡和5块钱的巴黎水……它们都是临近保质期的促销品。


《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消费者年龄介于26—35岁的占比47.8%,过去一年有210万人在某网上平台选购临期食品。为什么临期商品突然走红?岛城消费者怎么看?记者展开相关调查。


消费者

有一种“淘到了宝的快乐”

小区门口有家超市,26岁的白领张怡君下班回家时会顺便去买两盒牛奶。面对琳琅满目的种类,她的选择很明确:货柜中半价的临期牛奶。“离过期还有3天,反正我最多两天内就会喝掉。很划算的。”说起自己买打折临期食品,张怡君丝毫没有局促感。



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在城阳读大学的庆庆也经常到附近的临期食品店逛一逛,购买巧克力、坚果等。爱吃零食的她有一个“零食库”,临期食品占据了库存的一大部分,价格还不到正常售价的一半。几日前,得知自己经常去的进口商品折扣店在崂山区开了分店,庆庆又迫不及待地前往“淘货”。小肥羊自热火锅、巴黎水、乐天巧克派、星巴克咖啡,还有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意大利的各种小零食……庆庆向记者展示自己选购的临期食品,“这桶夹心饼干在别的超市大约卖二三十元,这里只需要9.6元。”


记者发现,临期食品店里的顾客有的是周边居民,有的是附近上班族,有的是通过朋友或抖音、小红书的推荐而来。首先,价格便宜是最直接的吸睛因素。但在采访中,有许多人向记者吐露,更大的快感来源于“突然发现一个又好又便宜的商品”的那种感受。用张怡君的话说,有一种“淘到了宝的快乐”,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是以低成本尝试更多商品。


当然,采访中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有的消费者出于对口味、健康、安全的顾虑表示,“即使很便宜,也不会买临期食品,比如面包、牛奶等,觉得还是新鲜的更好。”


商家

自找进货渠道鱼龙混杂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从去年开始,好食期、好特卖、小象生活、Boom Boom Mart、甩甩卖等各种新兴的临期消费商家,逐渐有了“网红”的标签,线上线下遍地开花。分享临期食品的豆瓣小组成立不到一年,成员已经暴涨到7万多人;年轻人关注的潮流博主都去打卡,分享临期食品的攻略笔记,动辄收获几万人点赞。



在某网购平台搜索“临期食品”,弹出来的商品数以万计,店铺多达上百家,开了10年的老店不在少数,不少店铺的好评率高达98%以上。记者点开一家粉丝数近200万的网上店铺发现,曲奇饼干、巧克力派、薯片、巧克力等临期货品被推为“高性价比镇店之宝”,一袋距离保质日期还有2个月的薯片售价1.99元,共有6000人付款,冲上热销榜。但因为临期食品的特殊性,大部分线上店都明确标注“不接受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而在线下,记者走访发现,各大商超食品区一般都会将临期食品集中摆放,并明确标出打折字样,如只剩两三天就过期的面包半价出售,距离保质期一周的酸奶买一送一……“商超内的临期商品一般下架及时,数量并不多,所以不会专门设立临期食品折扣区,但是奶制品、面包糕点类保质期短的,一般会通过区别摆放进行打折促销。”一家超市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比起大型商超的“小打小闹”,在各商业街、CBD等附近,打着“食品折扣”“进出口食品折扣”“临期折扣”等名号的临期货品专卖店,已经大张旗鼓地开了多家连锁店。从地图中搜索青岛市区的“临期食品店”,会弹出百余家地址。三小优购崂山门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规模较大的,目前在岛城有4家加盟店,消费者以80后至00后为主,货源是正规食品供货商。”他表示,对于临期食品的经营者来说,寻找供货商是最大的困难,国内并没有专业完善的供货渠道,货源需要卖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一些不知名的小零食借机混入临期食品店,以低质量的产品冒充临期产品,因为价格便宜,很多购买者也不会起疑。”


行业分析

低价引诱下的冲动消费

“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大牌零食”,这是给了热衷于此的年轻消费者“薅羊毛”的成就感。不过临期食品店里的“羊毛”,是否真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呢?有的受访者就分享了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如打开临期食品APP逛一圈,发现能认出来的品牌就那么几个,大部分商品都很眼生;还有的到临期食品网红店里打卡,发现少数大品牌的产品只有比较冷门的口味。庆庆告诉记者,各大临期食品专卖店里,抢手货依然是那些比较“大牌”的食品,“这些食品并不是每次都能买到,库存大的往往是销量很差的食品。”但是尽管这样,面对“便宜”“超低”等字样,多数年轻消费者表示很难忍住购物冲动。



被价格刺激后产生的冲动消费,往往都是以为自己能省钱,结果浪费更多钱。艾媒咨询出过一份临期食品行业分析报告,其中提到,大部分购买临期食品的人都是冲动消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临期食品里确实能淘到便宜的好东西,但流入这个市场的,主要还是被商场超市淘汰掉的、消费者没那么想买的商品。大型超市、商场中没在规定时期内卖完的商品,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由商家设立专门的“临期食品区”售卖,如“特价区”。但这样的处理方式,管理和仓储成本都很高,一些不愿耗费成本处理的商超就会把它们低价批发出去。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动力,52.5%是“低价购买需要的商品”。“低价”固然是临期食品动人的核心,但“需要”也同样重要。真正需要才应该是购买临期食品的理由,而非在某种消费概念包围下的便宜等各种理由。


建议

虽然没有过期 仍需谨慎购买

对于临期食物的购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营养科主任顾萍提示,从健康和安全角度来说,临期食品不代表“过期”,因此只要在保质期内的都表示可以安全食用,但即便如此,购买时也要特别注意阅读储存说明,养成先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据介绍,食物大体可以分为长保质期食物和短保质期食物。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比如真空包装的粮食、罐头、方便面、饼干之类。即便临近保质期,只要储藏得当且没有开封,还是能安全食用的。而鲜牛奶、新鲜果汁、现做蛋糕或面包、冷鲜肉等短保质期食物,如果过了保质期,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增加,这一类的临期食品需谨慎购买。


她建议,“从健康角度,有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比如薯片等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和高档进口零食,即使是低价诱惑也不宜买太多。以及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包装,尽量购买新出厂的比较好。另外建议购买小包装、而不是大包装的临期食品,量力而行不要囤积,避免来不及吃造成浪费。”



延伸

传统促销老方法 贴上精致新标签

从一些数据来看,临期食品的确正成为消费市场上的新宠。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挑选临期商品。大部分食品在保质期还剩20%—50%的时候,会迎来一轮销售高峰。薯片等膨化食品的临期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方便面和饮料。


相关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有明确的规定,商品一旦临期,商家是必须告知消费者的。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于不同的商品,临期的标准也不同,大型超市、便利店对于临期的界限会更加严格,大部分会在保质期剩余40%的时候,将食品退回给供应商。


买卖临期食品并非新事物,以前传统超市搞“买一送一”的促销产品就是临期产品,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临期食品被贴上了“环保循环”“精致生活”等华丽的标签,有了更精致的店面和更动听的口号。2021年4月29日通过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二条还特别提到,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2020年疫情造成不少厂家面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临食食品行业也因为上游供应增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多重因素让这个行业再度走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孙晶

编辑 | 赵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健康食品优购方法(优购休闲食品)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