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扎完疫苗不爱吃饭正常吗(婴儿打完疫苗不爱吃饭)宝宝扎完疫苗不爱吃饭正常吗(婴儿打完疫苗不爱吃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宝宝扎完疫苗不爱吃饭正常吗(婴儿打完疫苗不爱吃饭)

宝宝扎完疫苗不爱吃饭正常吗(婴儿打完疫苗不爱吃饭)

“打完疫苗回家就发烧了,医生说是正常现象,但哪个父母忍心看着孩子这么难受?”才带着4个月大的女儿去打疫苗,刚接种完疫苗没什么不对劲,谁知道当天晚上,孩子就开始发烧。深夜抱着孩子到了医院,值班医生也没发现什么别的个问题,只说不要太紧张。谢女士说起这件事,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虽然听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家长还是忍不住地担心,一整夜都在看着孩子。谁知道没多久孩子又开始抽搐高烧不退,再去医院检查,又是抽血化验,又是拍片子的,最后居然得到了“怀疑是脑脊髓炎,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脑瘫、偏瘫”的结果。

这下她彻底傻眼了。只不过是接种了疫苗,怎么孩子就成脑瘫了,是疫苗有问题吗?经过专家组鉴定后,发现孩子出现这种疾病属于接种反应异常。

在接种疫苗后,有些孩子出现的不良反应只是哭闹、乏力等,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可能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根据数据显示,这种问题的发生率只有2.94/10万。也就是说,10万个孩子中才可能有3个孩子出现接种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但是从总体来看,这样的比例和世卫组织公布的疫苗异常反应预期发生比例是差不多的,而且还在范围之内,也就是说,疫苗本身的安全性是没问题的。

接种疫苗是为了护“苗”

一般来说,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国家免费接种的疫苗,比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等,这些都被称为“一类疫苗”。而二类疫苗就是自己花钱的,其中包括五联疫苗、水痘疫苗等,缺点是价格比较高,但优势也比较明显,安全性相对比较高,更适合自身抵抗力比较差的宝宝。

在孩子出生后半年内,体内会有不少妈妈体内的抗体,而且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也含有抗体,能够抵抗疾病。但是到了6个月之后,来自母体的抗体数量会逐渐减少,这时宝宝的抵抗力会随之下降,接种疫苗是为了在孩子体内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抵抗力。

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哭闹、吃饭不香、睡觉不香等问题,人们可以看做是孩子正在和疫苗中的一些“病毒蛋白”进行反应,产生抗体的过程。这些症状往往会在接种疫苗近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

为了避免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威胁宝宝的健康,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不妨了解下。

接种疫苗的3个注意事项,事先了解清楚

第一点:接种疫苗后发烧,不要随便吃抗病毒药

有些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烧等问题,家长往往是带到医院检查,血液一检查发现有细菌感染的问题,就赶忙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是人们要了解的是,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疫苗等都是细菌,接种后检查血液出现细菌感染也很正常

如果在这时服用抗病毒药或者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疫苗白打了,还可能影响宝宝体内的菌群失调,对健康不利。

第二点:疫苗接种有的能一起打,有的不能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不建议同时进行,大多建议大家间隔2周甚至4周左右。比如活疫苗接种大多建议间隔4周。但也有例外,比如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就可以同时接种,还能让不良反应减弱。

如果你搞不清楚,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记清楚宝宝接种每一针疫苗的时间,咨询专业的医生。

第三点打完疫苗别急着走,留观很重要

有的时候宝宝哭闹得厉害,家长会觉得是在陌生环境有些害怕,急着带宝宝回家。但一般来说,接种完疫苗后都要留观半小时左右,因为很多疫苗中有蛋白成分,如果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30分钟内,如果着急回家,很可能忽视了这种反应,对孩子反而没好处。耐心地等待一会儿,确保没问题了再回家也不迟。

对宝宝来说,接种疫苗是大事,密切关注宝宝的状态,万一出现异常表现,也能及时送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宝宝扎完疫苗不爱吃饭正常吗(婴儿打完疫苗不爱吃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