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古斋是怎么回事(北京润古斋)润古斋是怎么回事(北京润古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润古斋是怎么回事(北京润古斋)

润古斋是怎么回事(北京润古斋)

俗话说:“回回三大行:珠宝、饭馆 、宰牛羊”。珠宝业是回族经营的一个传统项目。回族以爱宝、鉴宝、经营珠宝业著称,民间流传着“精明回回”、“回回识宝”和“回回会憋宝”等说法。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具有重视商业和尊崇商人的价值观,积累了经商的本领和经验,形成了许多世代传承的经商传统。

早在唐朝,有许多回回先民来到扬州、长安等地,从事以珠宝为主的生意。长安城内有专门为这些人设立的“西市”,街上有他们开办的珠宝店、药铺等,被称为“胡店”。这些胡店、胡邸专售宝石、象牙、琉璃、珍珠等货物,其中大多数都是珠宝。他们开珠宝店,熟悉珠宝,识别珠宝,善于做珠宝生意。《岭外代答》载:“诸蕃国之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国。”

在民间也流传很多回回识宝的故事,唐人笔记当中也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如张读的《宣宝志》记载:严生拾到一个珠子后认为是“弹珠”,置于箱中,但在一次游长安时遇到一胡人,胡人说:“你包裹里有宝贝儿,我想看看”,并以30万为价,说此弹珠是西国的清水珠,“若置于浊水,冷然洞彻”。可见胡人的识宝能力。

裴硎的《崔炜传》载:崔炜到胡店,打算用所得的明珠换钱。有一老胡人用10万缗来换这个珠子。崔炜问胡人:“你怎么判断出这是宝贝?”。胡人回答道:“这是大食国宝阳燧珠,当初汉代的赵佗派人梯山航海,盗得此宝,已经上千年了。我国有能算命的,算到今年宝贝会出现,故派遣我来此寻宝,果然重获此宝。”胡人把明珠好好的清洗了一遍,明珠在夜里大放光芒,果然是国宝。由此可见大食珠宝商人之豪爽阔绰。

宋朝,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准许大食等商人前来中国交易,商人以珊瑚、琥珀、珠琲、玛瑙、玳瑁、水晶等物来交易,特别是像犀珠玉宝物,每年进来很多。宋廷南迁临安(杭州)后,泉州远离宋金战场,故称为南宋重要的海上门户,回回穆斯林商人竞相云集泉州。泉州港内风樯鳞集,云帆遮天。城之南关珠宝奇珍,琳琅满目。回回巨商蒲亚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进奉大象牙209株、大犀35株,每株象牙都在五七十斤以上。

元代有许多回回巨商经营香料、珠宝、金银器皿和药材,一些回回商人还擅长海上贸易,其足迹达亚非十数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回回商人交纳的税款在元世祖时期的财政收入中占重要比例,为“军国之所资”。元贞年间,有一回回商人奉珍宝进售,名曰“押忽大珠”,售价高达60万锭。《元史》也记载:“回回勃克(Bek)、马合谋沙(Mehmoud Shah)等献大珠,邀价数万锭”,“回回以宝玉鬻于官”。泉州佛莲就拥有海舶80艘,“见在珍珠一百三十石”,由此可知元代回回商人资本之雄厚。

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回回高手尹克西,效力于忽必烈,外貌高鼻深目,曲发黄须,身上穿的却是汉服,颈悬明珠,腕带玉镯,珠光宝气。他是回回大贾,专精珠宝,他祖孙三代在汴梁、长安、太原等地贩卖珠宝,所以才取了个中国姓名叫作尹克西。

这时,“回回石头”成为西域珠宝的称呼。“回回石头”最早出现于元末人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指回回人于各地经销的,产于西域的各种、各色、各样的宝石。回回石头用途有两方面:观赏性和药用性质。药用价值的回回石头在《本草纲目》和《回回药方》等著作中都有记载。红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石等红色的珠宝来自巴达赫尚省,绿松石、祖母绿(zumrd)来自尼沙布尔等地区。绿松石又称回回甸子。

绿松石

祖母绿

由于回回善于识宝,又善于经营珠宝,所以在明代就获得了“识宝回回”的荣称。不少回族居住在沿海各大城市和港口,擅水陆利,善于鉴识珠宝,每次出去做生意,总是廉价买回珍宝奇玉,在回族群众当中流传着许多“回回识宝”的故事。

如有一个《小宝》的故事,讲在弘治年间有一个老回回入贡,路过山西正饥渴时,恰巧碰到一些老百姓在一个泉边打水,这个老回回低头喝了一肚子水,喝完看了看,提出要买这个泉子。老百姓故意捉弄他说,“这泉给千金才卖”,老回回马上从内衣坎肩里掏出千金来。这些老百姓一看这么多钱忙说:“我们是跟你开玩笑,泉子卖给你你怎么带走呀?!”老回回很生气,把官司打到知县,知县又加价,老回回还是出钱,最后知县也不敢做主了,向州官汇报,州官一听又加价,老回回还是要,最后州官没办法,只好卖给他了。老回回买来泉后,拿斧凿顺着流泉水的洞穴,一直找到泉源,原来是一块石头,泉水从石头中而出。老回回把石头搬出来准备带回去,一些围观的守令问:“这是什么东西?”老回回说:“天下最要紧的是水火两宝,火宝容易得到,而水宝很难寻到,这就是水宝,有了它,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水。”说完就把石头背走了。

到了清代,回族不仅经营珠宝,而且还经营文物、古玩、字画等,事实上回民在元以后历代朝廷定都的地方,都经营珠宝业,供宫廷和上层有钱人购买,居住在北京城里牛街和花市的回回就专门经营“金珠”、“玉器”、“古玩”。北京的珠宝玉器行,一直被回回所垄断。我们回族作家霍达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生动地描绘了老北京回族玉器商人含辛茹苦的经商历程,是回族商人在旧中国古董玉器行业拼搏奋斗的缩影。作为一支生力军,回族商人曾在古玩玉器业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记载,至清末民初,北京地区仅在廊坊二条和头条附近,就开设有德源兴、集珍斋、义光成等有名可查的珠宝玉器古玩商号40家左右。其中,德源兴珠宝玉器商号由原籍大厂大马庄村的回族珠宝商铁志文、铁广善父子创办,凡珠宝玉器,无所不营,买卖兴隆,珍藏日富,后发展成为民国年间著名的珠宝玉器商号。铁广善继父业以后,“德源兴”铺面收藏各式玉器足有千种之多,且多为稀世珍品,并曾以万元大洋购巨型翡翠石一块,由玉器作坊精雕三件精美玉器大件,被美国客商看中,出资100多万元成交。从此,京津珠宝玉器界称铁广善为“翡翠大王”。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北京有回民经营的“玉器铺151户,玉器作坊15家,青山居玉器市98家。从业人员约二千人,其中回民占70%。以上。著名的回族珠宝玉器古玩商号有余宝斋、文宝斋、荣兴斋等。

天津回族商人在天津北门里、东门外、估衣街等处开设了一大批珠宝玉器古玩店。其中名气较大的有从润田父子开设的大吉山房古玩店、润古斋古玩店,冯海川、沙雨时开设的德兴斋古玩店、怡古斋古玩店,沙焕文开设的纯明山房,白德泉兄弟开设的联恩号,安庆祥经营的效珍斋,丁秉衡开设的聚珍厚,张崇福开设的福聚成,马兆彬开设的新月,张崇歧、张德忠开设的义祥号等。

国建都南京后,南京珠宝业开始兴旺,贡院西街的珠玉店,达官显贵来来往往,门庭若市。在中央商场内也有了珠玉业,一家最大的珠金店就是北京回民常子春开设的;另一家命名为“中央首饰商店”的是回民改氏开设的。南京的侯家三兵还开设了珠宝交易公所--珠宝汇市。这些商号、店铺大都生意兴隆,名气颇大。

在同一时期,上海的珠宝业也非常兴旺,有珍珠玉器,还有古玩、字画等,这些店铺都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而且都由回回所垄断。1871年后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回民开设的古玩店“天宝斋”,其他城市如苏州、西安等,也都有一些首饰店。所有回回开设的金银珠宝店利润都很高,俗有“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之说。店铺主要有古玩市场、天宝斋、金才记、马长记、松茂阁、诚昌祥、国际首饰店、中央首饰店、丽昌首饰店等。现在扬州从事珠宝生意的回民占的比例较大,俗称“鬻宝回子”。

其中颇有影响的字号有南京的迪华斋、荣宝斋,扬州的峻古斋、古善记,苏州的杨鸿源、王复兴,镇江的半古斋,青岛的文和古玩店等。

华中回族珠宝玉器古玩业主要集中在武汉,著名珠宝玉器古玩商号有万金斋、伍云记、钱云记等。

西南经营珠宝玉器古玩生意的回族商人和商号以云南最为突出。云南因邻近盛产玉石的缅甸,回族中专做玉石生意的人较多,经营规模也较大。云南各地回族所创办的珠宝玉器古玩商号中,规模较大的有大兴公司。20世纪30年代,云南腾冲回族富商朱静亭在昆明创设大兴公司。后不断扩大经营,于下关、保山、腾冲、长沙、上海、香港、缅甸等地设立分店,并在缅甸密芝那玉石产地勐哄开设玉石加工厂。另外,回族经营的兴顺和、永义昌等大商号也曾一度兼营玉石生意。

回回珠宝玉石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由于古玩玉器价值不菲,不管是原材料采购、收购古玩玉器、作坊加工雕琢,还是现货交易,动辄成千上万,绝对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那时候,要想进入一般行业学徒,只要一两家普通“软铺保”即可。但如果想进入古玩玉器行,两姓旁人就非要递交两家以上殷实店铺出具的“硬铺保”不可。回族亲缘关系盘根错节,世代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大分散小集中,加之“回回缠头亲”,不少人沾亲带故,是“环套环”的亲戚,甚至世世代代相知相识,彼此了解,可信度也相对较高,可以放心让其参与做生意或学手艺。各店铺之间以民族信仰为纽带,彼此团结在一起,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相与、讲帮靠、“相亲相助”,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他们以同业公所、清真寺、茶馆为联络、计议之所,结成一种松散的、自发的“同舟共济”的群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润古斋是怎么回事(北京润古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