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范围是什么原因(雷达是怎么回事)雷达范围是什么原因(雷达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雷达范围是什么原因(雷达是怎么回事)

雷达范围是什么原因(雷达是怎么回事)

现代战争的对抗理念,早已经从二战时期注重数量,火力规模和防护能力,向着超视距超远程作战体系逐渐进化。

各种射程过万的洲际战略导弹的出现,以及传统钢铁洪流在超视距对抗中的惨败,开始在全世界掀起一场场关于雷达探测能力的技术革命。

一切发生在陆地或是海上的常规力量对抗,都需要提前侦测对方的“防区外打击可能”。区域拒止作战也好,区域介入作战也罢,所有现代军事活动都离不开大型雷达的战前信息校准。

这是一种被常人所忽视的战略力量,谁掌握了更先进的雷达技术,谁就掌握着胜利的天平,这是一场内卷到极致的国力竞争。

空天监测领头人——美国的雷达霸权

美国的雷达装置是其全球立体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体系从上至下,分别是空天层面的卫星全局判断,再配合陆基雷达的地面验证,接着辅以海上x波段雷达的路径计算,最后用宙斯盾,爱国者等设备进行区域精准拦截。

这里暂且不谈高空卫星和区域防空,具体分析一下美国的远距离探测的主力——“陆基雷达和海上雷达”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美国雷神公司,它旗下有一款大名鼎鼎的AN/FPS-115“铺路爪”战略预警雷达。

该雷达采用双面阵天线,工作频率420~450兆赫,整体探测距离在5000公里左右。全部设备都安装在32米高的多层建筑物内,有两个直径约30米的圆形天线阵面。

扫描一次所需时间为6秒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达450小时。

再说说美国的海上X波段雷达,这是一款部署在海上钻井平台,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移动的远洋侦测系统。

其探测距离非常夸张,甚至高达7800公里,全称为“SBX-1海上巨眼”。

此雷达包含许多小的雷达罩和一个重约1814吨的相位阵列雷达天线,占地约384平方米,拥有超过3万组传送接收(T/R)模组,平均运作电量高达一百万瓦。

最关键部分在于,其7800公里的探测范围已经远超现役五代机作战范围,在美国实际控制着多数海域制海权的情况下,海上巨眼可在任意地区对范围内目标进行不间断侦查。

该雷达所使用的高分辨率X波段,不仅是美国判断大国意图的利器,同时也是监视小国一举一动的中流砥柱。09年朝鲜发射运载火箭时,美国就曾派遣SBX-1前往该地区抵近侦察。

苏联视野继承者——俄国的雷达战略

有美苏冷战的核导弹威慑在前,苏联也一直很重视雷达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旬,苏联就制造出世界上功率最大的“Duga远程警戒雷达”最远探测距离高达5000公里,这和当时美国的“铺路爪”雷达在测距范围上处于同一水平,但缺点是能耗非常巨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遗产,并且以此建立了更为完整的雷达体系——“沃罗涅日-DM”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太空卫星+陆基雷达”两大梯队,陆基部分主要是由“达里亚尔”、“第聂伯”和“伏尔加”等雷达站组成,其中探测距离最大的陆基预警雷达叫做“沃罗涅日型”。

该雷达能够有效监视、跟踪、识别并测量4800~6000公里外的各种导弹和其他目标,并且可采用厘米级、分米级、米级等不同波段进行参数修正。

得益于沃罗涅日的极佳性能,设计师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老鼠会飞,它也能轻易锁定。

再一个就是,由于俄罗斯立项时间较晚,沃罗涅日使用了更新的制造工业,因此耗电量相对较低。

同时,大量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也大幅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也间接减少了人工产生失误的可能。

理论上,俄罗斯现阶段的陆基雷达性能是强于美国的,但因为没有美国那样的海上X波段雷达,在海陆空的三维雷达体系里表现得不如美国。

最后,该型号雷达在俄罗斯一共计划部署10个,用于全面监视北约的导弹发射情况,以及中东地区的军事走向。其中,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沃罗涅日雷达站,可以做到随时监测我国西部地区的导弹发射情况。

孜孜不倦追赶者——中国的雷达道路

毛主席早年就曾强调过“中国要做到既有矛,也有盾”,这里的盾指的就是大型探测雷达。

中国的雷达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立项发展,一路奋起直追。截止到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P波段相控阵雷达已经在北京正式亮相。

该雷达采用与美国“铺路爪”预警雷达相似的外形设计,为一定倾斜度的矩形阵面。采用了120°探测方位角,面倾斜角也在20°左右。

从探测阵面阵元数估计,其T/R收发组件的单元数量约为一万多个,比美制“铺路爪”雷达更多,其最大探测距离在550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数据已经超出在台湾部署的“铺路爪”雷达,再加上波段特性,在性能上与美国的下一代BMEWS相控阵预警雷达旗鼓相当。

不过这里还是要提一句,我国自行研发的相控雷达属于P波段,这与美国的X波段雷达相比依然存在分辨率上的先天差距,但胜在“建造成本可控,短期暂时够用”。

但各位也别灰心,目前我国在量子雷达领域的研发工作处于全球领先态势,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美俄”的关键节点。

量子雷达的收发原理是通过纠缠量子态的电磁波,间接发射光子信号并实现接收。由于光子信号不存在传统电磁波易受环境干扰,会被特殊材料吸收的特性。

一旦完成研发,可让现阶段的所有先进隐身战机都无所遁形。甚至美国F-22在其本土的启动情况,我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且不止是对空探查,量子雷达也可以真正做到对海底目标直接探测。现阶段的水下探测主要还停留在声纹分析阶段,但量子雷达的特性在防止海洋环境干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根据电科14所下属重点实验室的公开消息,目前我国研发的量子雷达验证装置已经可以做到昼夜开机,并实现百公里级别的范围探测,其灵敏度和清晰度指标相比于传统雷达有着巨大提升。

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会是全世界首个装备量子雷达的国家,这对我国日益强盛的国防事业来说必定如虎添翼。

为何全球的雷达技术总是大国领头?

众所周知,中美俄三国是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级强国。相比于次一级的地区强国,这三个国家在雷达项目上的总投入都十分惊人。

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国的国土面积对于雷达防卫有着严苛需求。

国境线的长度,也意味着国土防线的长度,若没有雷达探照技术的支持,国境线上的每一个坐标都可能成为境外势力的突破口。

第二,世界级强国最担心的是与对等实力国家发生核冲突。

无论是对方的隐身轰炸机,还是水下核潜艇,亦或者洲际核导弹,这些都是大国的秘密武器,几乎都可以做到在战区范围外直接进行发射,解决的办法也只有扩大自身雷达探测范围。

而且,为了防止部分信息误判触发了本土自动核反击程序,还需要提前布置好更多数量,更多角度的高分辨率雷达站,做到信息采样全面化,避免引发自身紧张和不必要的外交误会。

相对而言,一些小国并不是不在乎雷达技术,而是他们在不在乎其实都意义不大。

很多中小国家被核弹瞄准任意一片国土,杀伤范围都足以覆盖其全域,根本没有多少战略转移空间。

而且小国本身没有多少反击手段,面对一开战就是“全国保卫战”的情况,花那么大代价去研发雷达有什么意义呢?国小则处卑,这只是历史的规律罢了。

雷达技术事关大国存亡,不容小觑

从美苏冷战期间对于核战争打法的多年讨论来看,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核战争的基本原则“为什么人类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却还在不断增加,这不是非常矛盾吗?”。

事实上,哪怕是大量的核弹也不能轻易摧毁一个世界级大国,对方总能通过隐藏的核装置实现对等反击。

拿俄罗斯举例,普京就在西伯利亚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可移动发射平台,以此规避对方的首轮核打击。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核弹的庞大基数代表着核反击能力的变相提高,这是一种战前威慑。

但是时代在变化,比起核弹威力的一成不变,雷达技术的迅速革新会彻底颠覆现有的大国威慑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对方拥有更先进的雷达技术,对我方的机动发射车在内的所有核反击部署情况都了如指掌,就一定会使对手产生侥幸心理,尝试摧毁我方的核反击力量,以此迫使我方屈服。

只要通过先进雷达的战前信息探查够充分,做到精准斩首,就意味着大国之间的核战争不一定代表互相毁灭,而是一种可以分出胜负的信息博弈。

即使我们换个角度,两个大国的雷达体系都能做到对对方的全区域探查,那么相互之间的比拼环节就会落入到“雷达屏蔽能力阶段”。

而雷达信号的干涉技术,向来又和雷达探测技术的先进程度休戚与共。道理很简单,你只有明白如何去打,才懂得该怎么去防。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战前信息的比拼时代。不难想象,大国之间一旦出现雷达技术的较大失衡,其内政外交处于全面被动几乎就是逃不过的结局,这一点容不得我们小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雷达范围是什么原因(雷达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