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幻想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生活在幻想中)上学的幻想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生活在幻想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上学的幻想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生活在幻想中)

上学的幻想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生活在幻想中)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绘本,是美国作家凯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质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出版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该书获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图书奖、美国插画家协会原创艺术金奖、美国银行街年度最佳童书的称号。

在这套名为《世界上最坏的妈妈——儿童安全感与幸福力培养绘本》系列的5本书里,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噩梦快走开》了,也许是因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学”孩子的心理咨询的原因吧。

咨询做的多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很多是家长看不到的内容,比如每个孩子都是想上学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拦住了自己;比如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的家长,在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时说:他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些……太多有意思的现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小兔子,你的恐惧,只有你自己能战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适应障碍的孩子内心,都发生了什么吧。

导致他们不想上学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为身体不适不想上学,因为挨批评了不想上学,因为想和妈妈在一起不想上学,因为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不想上学……

细细的咨询之下,发现孩子们不想上学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个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千百个适应障碍的孩子,就有千百个不想上学的感觉。

做父母亲的在这其中产生的高焦虑,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父母亲接纳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和焦虑的心态,形成的反应不同,给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响着孩子前进的步伐。

每一个“不想上学”的孩子内心里,都有着强烈的想上学的愿望

无论什么样的原因,都只是拦住孩子上学脚步的“拦路虎”而已。细细地询问下来,每个孩子都是向往学校的,只是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拦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个有适应障碍的孩子内心都有强烈的想上学的愿望。正因为他们想要上学,又面临着一个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们内心才更加焦虑,更加的无助。

话说回来,假如孩子不想上学,他就不要去好了,为什么还要表现出躯体症状?为什么还要呈现出情绪激动?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不要一味指责孩子懒,不愿意上学。他们想要上学,只是在他们和上学之间,有一些什么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着没被成年人看到的困境

所以当家长一再强调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孩子既委屈难过,又有愤怒,还有愧疚不安。

他们内心有着没有被成年人看到的委屈,积压起来,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现实的压力和成长的压力堆积在他们心里,越来越多,越来越无处消解。

于是这些压力就转变为攻击自己内在的武器,或对外释放,或对内捣乱。左冲右突的结果,就使得孩子无法正常的适应社会,表现出了不能上学的行为。

一般来说,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接纳的、被理解的,他们自身的状态就会更好一些。

现实中是家长只懂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于他们心底的感受经常不知该如何贴近。

这也就造成了亲子之间的误解,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困境,孩子不懂得家长的愿意付出,这种关系的不匹配,形成了孩子成长中的压力之一。

当我翻开《噩梦快走开》这本书,我发现,作者告诉我们怎么应对孩子的困境:

接纳孩子的噩梦状态——心理边界要做好

当小兔子做了噩梦,妈妈过来安慰他,然后就去睡觉了,留下小兔子自己面对睡了一半的夜晚。

我在想,我们现在的家长们会怎么做?我们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安抚,总之要看到孩子安稳地睡觉了我们才能去睡。

这样的家长就会被孩子的行为突破心理边界,孩子通常会认为自己有特权,可以不用自己面对困境,因为家长会大包大揽的。

然而处在安全岛上的孩子却并不会一帆风顺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相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小心思,搞出一些让父母亲啼笑皆非的小故障。这就是心理边界的意义所在。

允许孩子想办法摆脱困境——寻找掌控感

第二天小兔子在房里放满拒绝噩梦的告示牌、第三天小兔子在房间里布满陷阱捕捉噩梦时,妈妈并没有阻止他这种把房间弄乱的行为。

也就是说,妈妈对于小兔子主动阻拦噩梦的行为是允许的。这个支持非常重要,因为涉及到孩子要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依赖家长等。

尽管孩子的行为很无厘头,但妈妈给了孩子尝试的机会,等同于给了孩子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去抵挡困难的机会。

虽然这些行为都不管用,但孩子可以为这件事情做一些什么的时候,他内心的状态是会有一些希望、掌控感、成功的期待的。

而这些恰恰是心理学层面,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关键内容。当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困难做些什么,无论有没有现实的用处,他内心会更安定些。

鼓励孩子面对困境——安全感的支持

能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么,也就是安全感得到支持,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当孩子对于某件事情产生了畏难情绪,会缺少掌控的感觉,导致困境出现。此时孩子内心是不安全的,是有危机感的。

于是就象一个溺水的人四肢乱扑腾一样,他们总要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么,才能够心安。

这些有病乱投医的做法,就是暂时降低其内心焦虑的方式。

人的潜意识为了保护这个人不被高度焦虑伤害,所以用不停地为自己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水平,从而达到对事情有更多掌控感的安全感觉。

绘本中的兔子妈妈允许小兔子为摆脱噩梦纠缠而弄乱房间,其实是给到了孩子能够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么的机会。

事实上,家庭中的父母亲也能够允许孩子,为了提高在某件事情上的掌控感而做些什么。

正向解读孩子面对困境时的心态——积极心态

当孩子在努力做些什么的过程中,家长不仅不去阻拦,还要和孩子讨论,看到孩子在积极的为自己而努力。

正向的解读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带来孩子面对困境的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走下去,相信明天是有希望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中,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内心充盈着阳光,不惧怕压住自己的困难。

想要做到积极教养孩子,需要家长自身的修炼和成长,心智模式的提升。

在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难熬的“不想上学”阶段,家长如何提升心智模式,帮助到孩子呢?

亲子关系中,人际边界清晰

孩子有困境,是孩子的问题,家长反思教养方式,改进并完善。重要的是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家庭中有希望,家人们各自照顾好自己,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出现问题互相帮助、提醒,但不包办、替代、催促。

把人际边界做清晰,不容易,尤其是亲子关系,非常多的出现高焦虑的替代包办训斥强迫等行为。

就象小兔子的妈妈说:“他是你的噩梦,你一定要盯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要再来打扰你。”

面对孩子要求帮助自己赶跑噩梦的请求,有多少家长会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舍身照顾孩子,却不一定得到预期效果呢?

家长降低自己的焦虑

想要做好人际边界,就需要家长降低自己的焦虑。

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孩子就学会做好自己的作业。

假如家长把目光全部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忙着思考自己的小心思。

家长降低焦虑可以有很多方法,仔细一想就可以想很多,比如逛街、听音乐、瑜珈等方式。然而关心则乱,孩子有困难,还不如家长自己受点难为呢,他们通常比孩子的焦虑水平还要高一些。

做孩子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我们不是不允许家长心急,而是家长的高焦虑会带给孩子一种无力感,无法从内心真正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想要支持到孩子,就要象小兔子妈妈一样,把孩子的表现看做是正常表现中的一个过程,内心充实可靠,提供最有力量的支持,陪伴孩子一起走过困境,走过适应期。

把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爱护表达给他

孩子们通常对家长有误解,认为家长对自己的事情不够上心,对自己的支持不够大。但这只是他片面的感受,家长们莫不是为了孩子情愿赴汤蹈火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会呢?

是因为家长没有习惯表达自己的理解、担心、爱护、心疼等对孩子的情绪。他们更多表现出急躁,面对孩子的问题的没办法。

当心理咨询过程中,引导孩子看到家长的辛苦,引导家长吐露对孩子的心疼与呵护之情,孩子们常常会释然,会轻松许多,他们会因此而感觉到内心力量满满,感觉自己是被支持的。

正是因为兔子妈妈愿意承托着孩子的情绪感受,允许孩子表达并用慌乱的行为缓解焦虑,能够坚决支持孩子对抗噩梦,小兔子才会有那些勇敢的能量,最终独立打败了噩梦。

孩子的内心力量,来自于家长足够的理解与爱!

入学适应障碍的孩子和家长,都来读一读这本《噩梦快走开》吧!

我们的公众号是:童心之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上学的幻想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生活在幻想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