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公路上跑是什么原因(长期在公路跑步有什么危害)每天在公路上跑是什么原因(长期在公路跑步有什么危害)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每天在公路上跑是什么原因(长期在公路跑步有什么危害)

每天在公路上跑是什么原因(长期在公路跑步有什么危害)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近些年来“马拉松”运动火遍全国,各地也举办了含金量十足的马拉松赛。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究竟哪座城市最早举办马拉松赛一直存有争论。近日,一张1957年的马拉松竞赛“喜报”现身南京,经专家研究发现,这张“喜报”对研究中国马拉松运动史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同时也论证出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赛是在南京举办。

通过这张“喜报”新华日报·交汇点不仅在《新华日报》老报纸中找到了当年比赛的新闻,还联系上了这位创造历史的马拉松老人夏启宇,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比赛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举办地在江苏南京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国际田联将42.195千米确定为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田径协会编著的《中国田径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7年10月版)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历次马拉松比赛记录。而新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记录则是1957年11月24日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马拉松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夏启宇跑出了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这应该是“新中国第一个马拉松全国纪录”。

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田径协会编著的《 中国田径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7年10月版)一书中记载的中国历史上历次马拉松比赛记录。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体育史研究者胡卓然查询了多种历史报纸,终于通过查找到的1957年11月的新闻,确定了这次马拉松比赛的详细经过。原来,这场马拉松比赛是在南京江宁境内的公路上举行的。参加比赛的选手共17人,来自江苏多个单位。

1957年11月24日,比赛当天,江宁县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江苏省马拉松长跑竞赛二十四日在本县至溧水公路上举行》的预告性新闻。这则新闻,不仅记录了比赛的起点、终点,还使用了“本省这次比赛是我国解放以来第一次举行的最长距离赛跑”的表述。

1957年11月25日,比赛次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解放后首次马拉松长跑赛昨日举行 夏启宇创马拉松正式纪录》的新闻,一方面通过描写比赛中的激烈争夺,生动记录比赛;另一方面也明确印证了“本省这次比赛是我国解放以来第一次举行的最长距离赛跑”的说法。

“南京医生”摘得新中国首场马拉松冠军

《新华日报》的报道还记载了1957年11月24日这场马拉松比赛二、三名成绩:周德贵以3小时9分11秒的成绩取得第二名,王作友名居第三成绩比第二名差4秒钟。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还提到:“按照国家马拉松赛跑运动员等级标准,夏启宇成绩超过一级运动员标准,如再能缩短七分四十秒时间,就能达到运动健将的成绩了。”

1957年11月25日(比赛次日)的《新华日报》报道。

当时,周德贵和王作友都是各自家乡有名气的运动员。周德贵其后在1958年9月的苏州专区第二届运动会上,为常熟创造了男子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的最好成绩。三项纪录到1985年都未被打破。王作友是徐州的平板车搬运工人,业余练习跑步。早在1953年徐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就创造了男子5000米和10000米的最好成绩。

而夺冠的南京选手夏启宇究竟是谁,一直是一个谜。直到今年5月初,胡卓然无意中翻阅2008年3月21日《南京医科大学报》第4版刊登的一篇题为《援非岁月: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回忆文章,作者回忆自己的援外医疗队同事夏启宇时这样写道:“在国内又是一位马拉松长跑运动员。”顺着这一线索,胡卓然找到了已经从南医大二附院离休的夏启宇。

今年93岁高龄的夏启宇,是江苏建湖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步兵第102师的一名军医。1952年2月,步兵第102师成建制改编为农业建设第4师,夏启宇由此成为农建四师医院放射科军医。1955年转业后,夏启宇来到南京,在江苏省商业职工医院担任住院医师。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夏启宇响应体育锻炼的号召,业余开始训练马拉松。

一份“喜报”记录新中国马拉松发展历程

在夏启宇老人家中,保存着一份1957年11月26日上海《新民报晚刊》,上面刊登着一篇题为《解放后第一次马拉松长跑赛 南京运动员夏启宇首创纪录》的新闻。这篇来自上海的报道,再度证实了1957年11月24日的马拉松比赛是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

《文化新闻》1957年11月26日报纸刊登了夏启宇比赛时的照片。

尤为珍贵的是,夏启宇老人保存了一份原江苏省文化局主办刊物《文化新闻》1957年11月26日头版报纸,其刊登了他参加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时的照片。照片上身穿运动背心的夏启宇一边奔跑一边拿起补给站的水杯喝水。他的身边站着许多观看比赛的观众。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的历史照片。

第一排中间为夏启宇

采访中,夏启宇老人回忆起自己的长跑经历,他说,到南京工作之后,因为整日要在X光室的暗房里工作,“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为了确保身体健康,“他下定决心坚持锻炼。”起初,只是在单位做工间操。后来,他跟同事一起参加长跑锻炼,“每天清晨在马路上跑上几圈,渐渐自己觉得体力增强了。”1956年3月,夏启宇参加了南京市第一次“圈城长跑”比赛,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被省体委的“魏廉老师”发现是跑步的人才,从此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接受魏廉的指导,并且增加了每天长跑训练的距离。1957年10月,魏廉在江宁县的公路上对夏启宇尝试了一次马拉松测验,夏启宇记得自己在这次测验之中成功跑过了3小时大关,从而获得了参加其后11月24日马拉松比赛的资格,也为比赛中创造第一个跑进3小时的全国马拉松纪录打下了基础。

1957年12月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给夏启宇颁发了“喜报”,上面写着“你院夏启宇同志在1957年度代表南京市参加全省马拉松竞赛,荣获第一名,特此祝贺。”这份“喜报”展现了在全民健身热潮之中夏启宇医生业余训练的辉煌成果,也凝结了夏启宇这位新中国首个马拉松比赛冠军的荣誉,是新中国马拉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页的珍贵历史见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编辑: 王娣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每天在公路上跑是什么原因(长期在公路跑步有什么危害)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