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走路脚尖好重是怎么回事(偏瘫病人走路腿太沉重怎么办)偏瘫病人走路脚尖好重是怎么回事(偏瘫病人走路腿太沉重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偏瘫病人走路脚尖好重是怎么回事(偏瘫病人走路腿太沉重怎么办)

偏瘫病人走路脚尖好重是怎么回事(偏瘫病人走路腿太沉重怎么办)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往往会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提高和改善步行能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

可是,一般通过训练出来的患者经常会有一种“通病”,即: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画圈,拖腿行走。更为麻烦的是,大多数患者无法独立行走,依靠家人搀扶或者拐杖才能勉强行走,一些稍微轻一点的患者虽然能走,但是走起来身体歪斜,不能屈髋屈膝,走路画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下肢呈伸直、外旋、足内翻并下垂,步行时不能屈髋屈膝,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相比,因足下垂而显得延长,因此在行走时偏瘫侧下肢呈划圆弧样,也成划圈步态。

如何预防偏瘫步态呢?

1、不要急于行走

大多数患者一旦能下床,家人就扶着患者练习走路,这是错误的,因为患者偏瘫的一侧支撑不了身体,这个时期的站立是站在腿上的,过早的练习走路实际上没有练习到偏瘫的肢体,很容易形成偏瘫步态,而且一旦形成,纠正相当困难。

患者不能在患病后的数天内恢复较好的腿部基本运动能力(比如可以较为灵活地蜷腿、勾脚),如果强行走步,就容易出现问题。

我在这里教各位患者和家属一招:

患者平躺在床上,患侧(也就是偏瘫侧)靠近床边,家属用一只手轻握脚踝,另外一只手拖住膝盖窝,要求患者主动用力,蜷腿。患者蜷腿时,脚后跟要一直挨着床面,不能抬起;蜷腿时要保持“正上正下”,不可左右晃动;

患者要主动用力,家属在患者用力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加以辅助。患者平躺在床上,蜷腿,膝关节弯曲至90度;患者家属一只手托住其患侧脚底,同时让患者做“勾脚尖”的运动。勾脚尖时,脚尖要朝外上方勾。

2. 勤练站功和平衡能力

行走需要稳定,需要平衡。患者卒中后,由于病腿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异常,会影响平衡能力。如果我们把行走看作左右腿交替单腿站,那么为了保证良好的行走姿势,则需要双腿保持短时的、有良好髋关节和膝关节控制的单腿平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在练习好双腿站立的情况之下,偏瘫患者练习走路前,患侧腿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所以要充分练习患侧腿的力量,对于自己能够站立起来的患者,一定要学会把身体的重心转移到患侧腿,就是学会让坏腿使劲儿支撑身体,其实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几乎所有的患者只要一站,很自然的就站在好腿上,患侧的腿没有用,练习站立的时候,家人开始可以扶着患者,慢慢把身体重心往偏瘫一侧移,让患者的好腿放松,这样能够很好的练习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为走路打好基础。

3. 走路多想想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

偏瘫患者练习走路,就是一个运动再学习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学走路的过程,其实每个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会走的,在学习走路以前,都已经学会了翻身、坐、爬、站一系列动作,偏瘫患者也是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想走好路,要有走好路的条件,像小孩子一样,如果还站不稳就想走路必然摔跤。

行走时,要先轻迈“坏腿”,尽可能按照“轻弯胯,微弯膝”的方法,慢慢地把“坏腿”迈出去;尽量用“坏腿”的脚后跟着地,然后慢慢把身体的重量压到“坏腿”上。“坏腿”完全负重后,膝盖保持10度左右的弯曲,然后抬起“好腿”往前迈步。迈步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好腿”的脚后跟落地点略微超过“坏腿”的脚尖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步行姿势的基本正确,也可保证患者的平衡,避免摔倒。

所以,偏瘫后,进行专业系统科学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相对来说,做过康复的比没有做过康复的恢复得要好,接受过专业康复的比自我盲目康复的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些偏瘫步态的矫正方法:

矫治方法:

1、手法牵张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等;

2、渐进性抗阻训练;

3、躯干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4、步行分解训练;

5、靠墙蹲马步训练;

6、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7、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

8、减重步态训练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练习走路的训练动作,我和几位老师开通了脑卒中线上康复训练营,如果想参加,可以私信我回复数字1或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和我一起做训练。

最后,衷心地祝愿每个偏瘫患者都能在科学合理的训练下,迈出正常的步伐,独立的生活,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最后,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长城心血管健康周# #脑卒中# #脑梗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偏瘫病人走路脚尖好重是怎么回事(偏瘫病人走路腿太沉重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