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上的氨基酶是怎么回事(肝转氨酶是什么)肝上的氨基酶是怎么回事(肝转氨酶是什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肝上的氨基酶是怎么回事(肝转氨酶是什么)

肝上的氨基酶是怎么回事(肝转氨酶是什么)

他与同事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他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消化病奠基人之一,他叫江绍基。今年正值江绍基院士诞辰100周年,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召开“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仪式暨纪念江绍基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重温这名医学大家的治学、为人、从医之道。

江绍基院士(1919年-1995年)是我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之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创始人和首任所长,曾任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临床组组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等职。

江绍基191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8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医学,194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一直在圣约翰大学附属宏仁医院内科任职,1952年转入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工作,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7年院系调整后转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工作,先后任内科主任、临床内科教研组主任、医学系系主任、仁济医院副院长。

江绍基一生的医学成就很多,血吸虫病是绕不开的一章。上世纪40、50年代,血吸虫病在江南农村流行,江绍基多次加入政府组织的城市医护人员下乡队伍。他发现流行病区有很多侏儒,他与黄铭新教授经大量调研,最后证实这种侏儒是由血吸虫病影响垂体前叶功能的结果。他们还进一步观察锑剂治疗侏儒症的效果,发现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他们把这种特殊综合征称为“血吸虫病的侏儒症”,很多侏儒患者因此获得了重新生长发育,恢复了劳动力和生育能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的过程中,常见并发阵发性室颤而导致的突然死亡病例。江绍基与黄铭新、潘孺荪又经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大剂量阿托品可以有效治疗锑剂所引发的心脏毒性。在他们的倡议下,全国血防工作将大剂量阿托品作为治疗锑剂心脏中毒的常规治疗,从而挽救了很多生命,使锑剂治疗的死亡率从开始的0.1‰,下降到后来的0.002-0.003‰。

1958年,江绍基教授与黄铭新、潘孺荪教授一起主编了《血吸虫与血吸虫病》一书,这是我国应用自己的资料编撰的第一部血吸虫病的参考书籍。

江绍基也是我国著名的消化内科医生、学者和教育家。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本自己的消化病书籍,1957年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临床肝脏病学》;1981年他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临床胃肠病学》,深受内科和消化医师的欢迎。他创办并兼任《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和《国外医学资料消化分册》主编。

他致力于消化疾病的研究,首次介绍谷草转氨基酶于临床,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肝外表现。他与科内同仁首次证实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恶性贫血,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副教授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

“他对事业精益求精,对病人充满爱心,对后人教育授之以渔,他的学术造诣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学子。”江绍基院士培养的最后一位博士生、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说。

为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发展,仁济医院在江绍基院士诞辰百年之际,发起设立“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该基金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的支撑,将用于资助各层次消化科中青年医生从事医教研工作,提高我国消化系常见多发病诊疗水平,惠泽更多百姓。

近年来消化道疾病高发,每年来仁济医院进修3个月以上的消化科医生达百余位,该基金今后将向更多边远地区的消化科医生倾斜资助。

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蔡威出席。

作者:唐闻佳 通讯员袁蕙芸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肝上的氨基酶是怎么回事(肝转氨酶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