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0.30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压积0.30是什么原因)血小板压积0.30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压积0.30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血小板压积0.30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压积0.30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压积0.30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压积0.30是什么原因)



无论体检还是生病住院,血常规都是查的最多的一项,很多人不懂血常规各项指标到底有啥意义,而通常看病时大夫又不愿意过多解释。人体静脉血液包括血浆(含电解质、小分子化合物、氧气、二氧化碳等等)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这两部分。

血常规就是分析血液里血细胞的变化进而对身体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本文根据血细胞的起源、发生发展及主要功能带你了解血常规,希望可以通俗的教你看懂血常规。

▐ 血常规主要看啥

拿到一张血常规单,医生主要先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3个主要指标,其次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5个细胞统称为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最后才是其余指标(大多为主要指标的延伸变相测定)的变化。而要分析每个指标发生变化的意义,就要弄清楚它们从哪来,主要功能是什么!

成年人血液中各类血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参考上图),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也就是说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一个保持其干细胞的全部特征不变,另一个通过基因表达分化成各种各样的血细胞,然后有规律的释放入血液循环。

正是造血干细胞这一特性,我们最常听到的骨髓移植其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因在于干细胞的无限自我复制能力,题外话就不在这多讲,以后会给大家具体科普。

既然血细胞都是来自骨髓,如果骨髓造血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不是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血细胞异常。没错,但也并非所有的血细胞异常都是骨髓造血的问题,下面华医生就带大家了解各种血细胞在人体中都发挥怎样的生理功能。

▐ 白细胞及其相关指标

参考值:

白细胞总数:(4.0~10.0)x 10^9/L,

中性粒细胞:(2.0~7.0)x 10^9/L,占比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x10^9/L,占比0.5%~5%,

嗜碱性粒细胞:(0~0.1)x10^9/L,占比0%~1%,

淋巴细胞:(0.8~4)x10^9/L,占比20%~40%,

单核细胞:(0.12~0.8)x10^9/L,占比3%~8%。

可以看到5种白细胞里中性粒细胞占比最高,所以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对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最大,也最能代表白细胞变化的意义,因此就不再分析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而具体说说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指标变化代表的常见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考参值:(2.0~7.0)x 10^9/L。百分数50%~70%。

主要功能:参与人体固有免疫(先天获得,机体抵御病原体第一道防线),能识别大部分细菌,当感染或炎症发生时,大量中性粒细胞迅速进入炎症区域吞噬细菌、坏死物质,之后通过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行杀菌,当吞噬数十个细菌后,自身发生解体,所释出的各种溶酶体酶类又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液,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如肺、咽喉等通过口鼻排出体外,不相通的部位如肝脏等则被人体机化吸收。简单来说炎症反应是机体保护自身的一种方式,而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理性升高见于:剧烈运动、饱餐、淋浴、高温、严寒、情绪紧张等应激状态时候,主要源于应激时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促使中性粒细胞由边缘池(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所储备的地方)大量进入循环池。病理性增高见于:①急性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胃肠炎等等。②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如烧伤、外伤、手术、心肌梗死等。③急性大出血、溶血。④急性中毒病理性降低见于:①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原因可能是病毒引起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感染部位,消耗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这些复合物所致。②细菌严重感染及某些特殊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④理化因素:化学药物、射线等

2. 淋巴细胞

主要功能:参与机体适应性免疫(机体第二道防线,比固有免疫更特异、精准、强大),包括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介导,主要针对胞外病原体和毒素,细胞免疫则主要针对胞内寄生物,而病毒不同于细菌的是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存活,所以淋巴细胞的变化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很密切。

增高见于①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细菌的感染。②肿瘤,包括白血病和部分淋巴瘤③器官免疫排斥反应减少见于应用激素、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不常见的就不细说啦。

3. 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一、灭活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白三烯等(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导致过敏反应);二、参与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增高见于①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等②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蛔虫病等③皮肤病,湿疹、银屑病等减少的临床意义不大。

4.嗜碱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分泌组胺、白三烯等引起过敏反应

增高主要见于:①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②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

主要功能:在机体组织中发育成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更强,但需要数天至数周时间才能成为局部炎症的主要吞噬细胞。

增高也见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感染。减少一般情况下无临床意义。

华医生提醒:以上只是各类白细胞变化的常见原因,大家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完全搞明白(对医学知识有强烈兴趣的除外哈),知道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后,还需结合患者个人病史,进行连续性的指标检测,从而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 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

参考值: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 10^12/L,

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

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数为(3.5~5.0)x 10^12/L,

血红蛋白浓度为110~150g/L

主要功能:

红细胞在血液中主要运输O₂和CO₂,保障机体生物氧化供能,如果发生缺氧等原因,就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主要机制是缺氧环境下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骨髓合成红细胞数量增多)。而红细胞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蛋白质、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如果缺乏这些物质,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贫血。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内主要蛋白质,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的浓度作为是否贫血的依据。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见于:①大量失水致血液浓缩致相对性增多,如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②氧气不足引起的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及高原区居民,病理性增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③见于某些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相关的肿瘤及肾脏疾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见于: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合成原料不足,例如铁利用障碍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多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骨髓本身的造血功能障碍等②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先天或后天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③急性或慢性失血,如严重外伤出血,月经过多。

红细胞其它相关辅助性指标:

网织红细胞:参考值(24~84)x 10^9/L

是发育为成熟红细胞之前的细胞,网织红细胞自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约1-2天后发育为成熟红细胞,故检测网织红细胞可以更早期、更灵敏的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但由于缺少造血原料,导致网织红细胞不能转化为成熟红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或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理解为骨髓本身产生成熟红细胞的途径发生了异常)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男性:40%~50%,女性:36%~45%又称红细胞比容,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离心沉淀后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也是间接反应了红细胞的数量,。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升高,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充液体量的参考。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三个指标则用来判断贫血的分类。通过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即可判断贫血具体属于哪种常见类型。

华医生提醒: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造血干细胞异常即骨髓源头导致的贫血、造血原料的不足(铁元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等)、红细胞破坏过多(即溶血)、失血性贫血(月经失调等)。很多人轻度贫血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通过饮食(比如含铁丰富的食物)调整,如果复查血红蛋白没有任何改善,则需改变思想观念,积极治疗,否则小病不医则成大疾。


▐ 血小板及其相关指标

参考值:

正常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x 10^9/L,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和修复受损的血管壁,局部皮肤小血管破损很快止血的主要功臣便是它。因此血小板数值的变化也是从其起源和功能消耗来分析。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①骨髓增生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髓性白血病等②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多为反应性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00x 10^9/L,在感染控制后大多数恢复正常。③急性出血、溶血,血小板也会反应性升高,目的在于限制进一步的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导致的脾肿大、大量输血导致的血液被稀释

血小板其余相关指标:

1.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为:7-11fl,表示每一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临床上可以用来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增加见于:①骨髓造血功能好,但血小板破坏增多②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时的首要征兆减少见于:①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②有半数白血病病人MPV指标减低

2. 血小板压积(PCT):参考值:0.11%-0.23%,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的乘积。因此其变化可参考二者的相关指标。

3.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5%-17%,反应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PDW减少表明每个血小板的均一性高,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髓性白血病等。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7-250.

[2] 王前,王建中.临床检验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30-349.

[3] 罗晓庆,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6):150-151

我是华医生,专注健康知识科普,郑州大学一附院内科学硕士。旨在解读各种内科常见症状、疾病及分享一些奇怪有趣的病例。在提升巩固自身临床知识的同时,帮助大家了解内科常见知识。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关注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血小板压积0.30是怎么回事(血小板压积0.30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