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医学生必须知道的正常值大专医学生必须知道的正常值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大专医学生必须知道的正常值

大专医学生必须知道的正常值()

几乎所有人一拿到化验报告就迫不及待翻看检验报告单,如同即将揭开一个惊世秘密。如果发现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就提心吊胆,似乎已经同疾病搭上某种联系。那么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读懂化验单绝不是化验数值在不在参考值范围内这么简单,它需要更专业的知识。

也就是说,化验报告正常并不等于没有问题,化验报告异常也并不等于身体有问题!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结果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

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一般用“(+)”,用“(±)”表示“弱阳性”;反之报告“阴性”,用“(-)”表示。“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然而,即使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也并不一定说明就有问题。

参考值范围并不等同于正常值范围

让我们来看看参考值范围是如何设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参考值是个数值,而且是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定的,那么它就是可变的,不是客观的。

临床中,即使是正常的体检,也很难有人检测的所有结果都在参考值范围内,经常会出现几个项目高出一点或者低于参考值一点的现象,于是检测者常常很担心,以为身体出了问题,很不放心地缠住医生问个不停。

一般而言,对于少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高出或低于参考范围一点,绝大多数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是说仍是正常。

结果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等有关

对于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检测项目,往往会把被检测者的性别、年龄因素考虑在内,会分别给出男女、成人、儿童不同的参观值范围。

但大多数检测项目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参考值范围,于是完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成人属于正常范围的检测结果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已属异常,在男性属于正常的检测结果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某种病变。

另外压力、情绪、疾病、熬夜、喝酒、服药等因素都可能让检测出现一过性的异常,但不意味着病变。

参考值设定久远,不能反映现代人状况

如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在设定时由于当时生活水平较差,大多数人的数值较低,如果以此来衡量现代人,那么得出的结果往往是现代人指标大多数超过参考值,但这并不一定表示其身体的异常。

医学界及医药产业的“阴谋”

健康检查的正常参考值的设定往往会偏窄,也就是说会刻意的将许多可能属于正常的人群列入参考值之外。

当然医学界可能会振振有词:这样做是希望提醒民众在疾病形成前,就提高警惕,迫使这部分潜在异常者多注意饮食、运动或服用药物来防止情况进一步加剧。

而这背后更有医药产业的“阴谋”:让更多的人成为“异常者”或成为“病人”,并积极地开始治疗,开始服用药物,医药产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若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范围相差很大,则往往意味着需要重视,医师常会要求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但还有一个可能:检测结果并不一定准确,而且出错时有发生,这可能与标本污染、试剂或设备故障有关。

所以如果检测结果与参考值相差较大,又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保险的办法是,复查一次,或换家医院再查一次!


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些检查及检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很多抽血检验要求空腹,如化验肝肾功能、腹部B超检查等;膀胱或子宫附件B超则要求憋尿,膀胱充盈可观察膀胱内壁。

●X光及CT有放射线照射,孕妇检查应极为慎重;儿童也不宜频繁检查。

●医生应该在检查单上写清楚患者的大致病情,但临床医生常常忽略这一点。所以检查时,病人可主动向检查技师说一下大致病情。

●化验单及检查报告并不说明一切!

●各种检查均有其适应症,并非越贵越好也并非越高级越好!如X光对于骨折情况的观察往往好于CT及MRI;腹腔脏器的观察首选B超或彩超;肺部观察首选胸部透视或X平片;头颅检查首选CT或MRI

●合格的专科医生应该具有良好的阅片能力,所以复诊时,请不要单单只拿报告单,请将原始检查资料(如X光片、CT片、心电图等)交给你的医生。

●保存X光片、CT、MRI原始片的最好方法是将片子夹在两层报纸之间,卷起来或装在片袋中。请将所有化验单按时间顺序粘在病历本后面——这一小举措常常可博得医生的很大好感。

唯医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识,让您看到既贴心实用又放心靠谱儿的小知识。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关困扰,请把“唯医骨科”推荐给他们,送上一份健康礼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大专医学生必须知道的正常值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