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吃饭健康的方法(宝宝如何吃饭)宝妈吃饭健康的方法(宝宝如何吃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宝妈吃饭健康的方法(宝宝如何吃饭)

宝妈吃饭健康的方法(宝宝如何吃饭)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小宝宝的每日七件事——吃喝拉撒睡玩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吃”。对于孩子吃饭这件事,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吃饭的时候不淘气,能够吃饱、吃好就行了。事实上,“吃饭”可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饿肚子,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智力发育,性格品质,同时也揭露出了家长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那些懂得“食育”的家长,则能够通过“吃饭”这么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让孩子身心健康又聪明!

吃饭,关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现在的孩子都是爸妈的心头肉,爷爷奶奶的掌中宝,一个比一个金贵,用的什么都是最贵的,吃的什么都是最好的。然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一些家长却发现,孩子吃饭竟然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1、营养摄入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导致孩子发育迟缓。

很多年轻的宝妈提起孩子的吃饭问题,就有倒不完的苦水:为了给孩子做出一顿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当妈之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自己,硬是被逼成了营养师、星级大厨、烘焙高手,可是,自己费心巴力做出来的美食,孩子却根本不肯赏脸,半天喊不到餐桌跟前,随便扒拉几口就跑了。

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光是大人的辛苦白费了,关键是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全国7家权威国立儿童医院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中19.1%存在营养不良,即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据市妇幼保健院所公布的2019年临床营养门诊接诊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数据显示,这些营养不良的儿童中低体重的占31%,生长迟缓占36%,消瘦占33%。

据市妇保所儿童保健科医生介绍,现在因缺少食物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已经很少见了,大部分的营养不良都是不合理的喂养方式引起的,比如:冲调奶粉的方法不合适,辅食添加不及时,长期食用米糊或面食类的低能量食物,饮食单一等。

还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吃得“好”,却轻视饮食习惯的培养,孩子形成了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2、营养过剩或者经常食用高热量、油炸食品、甜食,导致肥胖,性早熟。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更喜欢吃肉,而且对各种油炸食品、甜食类“情有独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听之任之甚至投其所好。

如果儿童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或各种甜食,过多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容易导致肥胖,甚至是性早熟

还有的家长总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从孩子可以吃辅食开始,就想方设法给孩子进补,有些家长还会给孩子服用大量的保健品和补品。孩子服用保健品补品过多,会干扰到孩子正常的肠胃功能,造成孩子食欲不振,孩子在营养和热量已经充足时,额外的补品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带来反作用,造成孩子虚胖,危害孩子健康。

3、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小孩子们吃东西不像成年人,哪怕是不喜欢的食物也可以吃下去,但是小孩子一般都是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就不吃,喜欢的食物就使劲儿吃。经常到了饭点,随便扒拉几口就不吃了,可是过饭点没多久,就开始喊饿要吃饭。长期不规律进食,对孩子的肠胃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从小吃的、喝的说"锦衣玉食"也不为过,但是营养却不均衡,果蔬吃得少,油炸、甜点等食物含有大量油脂、难消化的膏粱厚味吃得多,这些食物会让孩子脾胃工作负担加重,肠道蠕动减缓,消化动力不足,很容易积食、胃肠功能紊乱

婴幼儿童喂养不当,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限,除了影响孩子的体重、身高等体格指标,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智力下降,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地影响。

4、喂养不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

营养是影响孩子脑发育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孩子的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甚至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劳动能力,即使以后营养改善也难以赶上同年龄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水平

营养学家指出,孩子饮食无度,往往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会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胃肠神经及食欲中枢的负担。如果大脑内负责消化吸收的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会使大脑皮质的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智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身材瘦小、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大一点的儿童会出现运动功能、学习能力及智力下降,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缺陷 ,表现为学习、阅读和书写困难,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和反应迟钝,以及烦躁、多动、容易分心、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情绪不稳定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的儿童。

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虽然吃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好好吃饭,但孩子可不这么想,不管怎么哄,就是不好好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饭前吃零食、饭时不吃食等成为现代家庭很多孩子的“通病”。

很多妈妈都说,吃个饭像打仗一样,全家齐上阵,连哄带骗、追着跑着喂,也有家长让孩子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饭,一餐饭吃上1~2个小时,有的则采取恐吓,打骂强逼着孩子吃饭,种种喂养行为,总也“撬”不开孩子的嘴,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拒食和亲子之间的冲突。

18个月的小蛮在吃饭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吃饭都让家长不省心。不少家长应该都看过一个叫小蛮的小网红吃饭的视频,18个月的小蛮不仅全程不需要大人帮忙,而且吃饭专心程度甚至连某些大人都自愧不如。吃完碗里的东西,还把掉在桌子上的食物也捡起来吃干净。很多宝爸宝妈们纷纷叫嚷着“这样的小萌娃赶快给我来一打!”。

饿了要吃,渴了会喝,这是人类的生存本能,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爱吃饭的。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有“吃饭问题”呢?其实真怪不得孩子,他们多半是被大人们煞费苦心“培养”出来的,孩子吃饭出现问题跟家长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密切相关。

婴儿生而具有“吸吮反射”,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反射,就像人生下来就会呼吸一样。而这种反射在孩子3到4月龄的时候会逐步地消失,并转化为主动的进食动作

有研究显示:孩子在六个月添加辅食之后就会出现渴望自主吃饭的意识,比如,孩子会在妈妈喂饭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去抓勺子或者奶瓶。

当孩子释放出这些信号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逐步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如果家长肯放手,早的孩子大概在一岁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自己进食。

吃饭看似是小事,其实折射出育儿中的很大问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划拉了半天,吃不到嘴里,或者撒得到处都是,一怕孩子吃不饱,二怕收拾“战场”太麻烦,就抢过勺子开始喂,这并不是孩子不肯自己吃饭,而是家长不愿意放权。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肯吃,就以玩具、看动画片等作为诱导,哄骗孩子吃饭;也有的家长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喋喋不休,一会儿讲这个有营养,一会儿讲那个很好吃;还有一些家长天生就是暴脾气,孩子一旦不好好听话,就开始指责孩子,这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情绪,可能就更不会吃饭了。正是家长的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惯”出甚至“逼”出了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

食育——餐桌上的教子术,家长懂食育,孩子健康又聪明!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所以,当面对吃饭难的孩子,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做家长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邻国日本的家长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日本的家长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非常注重强化“食育”。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听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这个“食育”是怎么回事?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是第一次听到“食育”这个词,但在一些发达国家,食育教育早就普及啦。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简单来说,“食育”就是指饮食教育通过饮食做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都不是单纯地教授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人。所谓“食育”,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食品相关的教育,从对食物的认识,到学会烹制食物,再到探寻食物背后的意义,让孩子们珍惜食物、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活动,不仅是让孩子获得有关“食物”的知识,更让孩子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

其实,食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所体现和传承:

一是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儿童能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教会孩子们从小保持健康饮食,让他们知道坐在餐桌前如何挑选食物,如哪些菜可以多吃,哪些菜要少吃;学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零食。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二是培养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买菜、做饭、清洁等日常家务,培养孩子们基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独立完成“做一顿饭”,他需要学会如何购买食物、分配资金,还需要掌握做菜的很多道工序和多种技巧。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去亲身体会有劳动才有收获的感受。

三是培养孩子感恩的心。食育告诉孩子的第一点即:食物是有生命的,它们是用生命来供给我们的生命,如此,孩子们会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对食物存有感恩之心。吃饭时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或是粗茶淡饭,都不忘“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如此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是培养孩子们爱的能力。和大自然亲近接触,对食物有感恩之心,其实就是在传递爱的过程,推己及人,孩子们对大自然、对整个社会都会以爱拥抱。 

五是培养孩子的道德礼仪规范。在中国,很多礼仪都是从食礼中衍生而来,饮食礼仪于我们,不仅仅属于饮食文化范畴, ‍‍不仅仅是生活知识,更是民族文化的大问题;既是个人行为修养的重要问题,也是大众行为的重大社会问题。饮食礼仪是中国人毕生不容轻忽的修为,进食的规矩、规范、知识、道理、意义等等,也可以说“餐桌是人的毕生舞台”。当孩子能够独立进食时,家庭教育中的进食行为规范与餐桌礼节,就应该开始了。传统的饮食礼仪注重在行为规范中灌输道德教育,希望孩子能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多元化,儿童食育正走进家庭教育视野。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随着父母们知识水平的提升,他们对育儿知识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吃好睡好”,也在向更个性化、更细分的领域延伸。

拥有营养师和妈妈双重身份,全网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二胎妈妈,自媒体品牌“凌晨爸妈”创始人夏风辉,长期深耕儿童心理学、儿童健康、早期教育等领域,对食育长期观察,多次出国深造食育知识,足迹遍及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地。她将自身的食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食育实践相结合,写成了《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家庭教育课》一书。

在《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家庭教育课》这书中,作者通过众多生活案例,利用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育儿角度,通过6个部分向为孩子吃饭问题苦恼的父母介绍食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的各个场景中如何对孩子开展食育,如何通过食育解决孩子吃饭难题,并进一步通过食育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等。

书中包含大量生活案例,用案例说明食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详细提供了各种指导“干货”: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食物观,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进食,带孩子去菜市场要准备什么,带孩子下厨房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如何改进孩子的餐桌礼仪,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进食,如何通过食物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等等。

另外,书中还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独立完成或与父母共同完成的各种与食物互动的活动及菜谱,父母可以直接借鉴,或举一反三,快速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市面上大部分食育书来自日本,本书与之相比,更接地气,更适合中国家庭育儿的环境。这本书原价69元,现在#凌晨爸妈#mcn组织的#童书会#活动价仅需49.9元。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去看看】,即可下单。

#育儿事务所##凌晨爸妈成长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宝妈吃饭健康的方法(宝宝如何吃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