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教师的心理健康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教师的心理健康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在社会急速变化的今天,由于职业特点、社会期待、家庭压力等诸多原因,特别是随着多项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职业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老师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往往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很少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老师中,超过80%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发布的数据,全球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中国有超过5400万抑郁症患者,占中国总人口的4.2%。中国很多老师都患有抑郁症。

2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老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综合了很多调查问卷后,可以从自己和他人两方面来考虑,具体主要有以下5个压力来源。

压力一: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

老师们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是一件值得赞赏和尊敬的事,但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过于追求极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某一老师对工作过于苛责,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则很有可能造成额外的压力,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适当地发泄情绪,那么这位老师很可能会觉得自己越教越累,越来越感到孤独。

压力二:找不到情绪的发泄口

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性,很多老师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找不到情绪的发泄口,长期憋闷在心里,容易出现心神不定、情绪失控、失眠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很有可能都会变成抑郁的潜在因素。

压力三: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

待在学校的时间多了,自然留给家庭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老师“以校为家”,有些班主任索性就住在了教室里。这背后透出老师们多少辛苦和付出。如果家人能够理解并支持老师们的工作还算欣慰,但如果家人不理解,总是闹矛盾,这也会给老师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有的老师会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家人而产生负罪感。

压力四:指标考评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各种考评中获得好成绩,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同时,老师身上背负着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考核压力。考试成绩、优秀率、升学率等哪一项指标出了问题,老师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状态不同,特别是碰到非常调皮的学生,就更让老师们崩溃,影响到教学信心和工作状态。

压力五:教育行政事务繁杂,与家长和社会发生冲突

一是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忙于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参与各种教学比赛,应对诸多的工作检查等行政事务繁多,老师的时间被挤占得满满的,造成了老师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二是家长期望高,望子成龙,有的还不认可不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甚至到学校闹事,造成了老师身心俱疲。

三是社会期望高,将教师这一职业神圣化,对老师要求处处为人师表,不允许有丝毫失误,给老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

为了能很好地控制压力,首先要注意到压力。

一般来说,在完全累垮之前,每个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压力信号”,出现“压力信号”,引起注意,好好睡觉和休养,一般就会过去。

各种压力信号

[身体反应的类型]

本态性高血压、神经性心绞痛、慢性胃炎、食欲不振、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美尼尔综合征、眼睛疲劳、容易疲劳、肩膀疼痛、肠胃不好等。

[心理反应的类型]

不安、强迫神经症、失眠、慢性疲劳、易怒、心慌等。

[嗜好、行为反应的类型]

效率低下,无法集中注意力,行为不当,擅自旷工,玩弹珠游戏、购物的频度及消费额度增加,烟、酒、咖啡等嗜好物用量增加等。

[认知、行为障碍]

易犯错;精神恍惚;反复思考同一件事;误解增多;想法出现大的偏差;一件事进展不顺利,认为下次也做不好;不能决断等。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身体、心理、嗜好、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如果出现这些信号,要引起重视,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家务开始休养,哪怕一天也好。

4

如何消除压力?

意识到压力后,趁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时要注意“发泄”。

发泄的方法因人而异,在房间的一角发呆也好,睡觉也好,不停地说话也好,等等,都可以。当事人有几件不会让自己觉得疲劳的事可做,很有效。

但是,当一个人感到极端疲乏时,最好不要运用积极的压力消除法,而是以消极的(休养型)压力消除法为主,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好好休息,效果会更好。

如何应对压力举例

远离压力源。

好好睡一觉。

向信赖的人吐露心声。

将心事说出来,让对方理解。

向友人寻求建议、帮助。

向别人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换心情,做轻型运动。

为了看清事情的本质,试着暂时抽离出来。

做完一件事时,给自己一定的表扬。

告诉自己“那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不快和愤怒。

试着改变对某种状况的看法和思考方式。

做新的事情之前,试着预估并制订计划。

告诉别人自己工作太多、太忙了。

压力应对法,应根据当事人当时的状态调整,采取最适合的。真的极度疲乏时,暂且先从中抽离出来,因为此时睡眠和休养最重要。

身体不舒服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症状和表现方式,所以最好是找专业的医生检查一下。但是,很多教职工认为,心理科的检查实在不好意思去做。于是在犹豫的过程中,很多人的情况变严重了。

教职工较常出现的症状有:①自律神经失调;②全面性不安障碍;③抑郁症。当教师认为自己可能患有某方面的疾病,且较长一段时间内给日常生活带来了麻烦时,特别是休息后仍得不到改善,痛苦得睡不着时,应当考虑去找专业医生接受检查。

5

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科学的诊治。

2018年1月20日,国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

“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是教师自己一个人的事,还需要教师的家人、教师的同事、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心理健康顾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各自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能做的事。

例如,当事人想要和我们聊聊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不要往后推延

首先,向对方传递“好好和我说说吧”的意愿。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立即听对方说话,应告知对方大约什么时候有空。

(2)不让谈话中断

第一次听对方说话时,注意不要使用“但是”“不这样考虑的话不行”等打断对方的话。要先让对方把话说完。

谈话时间以1个小时为宜。超过这个时间的话,双方都会觉得疲劳。有些人会想“不一直听的话不行”,其实不必有这样的压力。

“今天你跟我说了这么多。我不作声,只是静静地听你说,没关系吗?”“刚刚,你说了一些难过的事情,有什么我能做的吗?”可以用类似这样的话,不着痕迹地将谈话朝着结束的方向引导。

(3)不用否定的话语

特别要避免用“但是”“那是因为你不好”等否定的话语。即便对方说的有点儿不合情理,也要尽量理解对方,用类似“我也这样觉得呀”“如你所说,确实不好受哇”等话回应对方。

(4)对方无法转换心情时,建议他接受检查

对方无法转换心情,即使做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事情也感受不到快乐时,建议对方接受专家的检查。

(5)告诉对方自己会保护个人隐私

如果能做到保护个人隐私,在谈话开始前告知对方。

最后,给广大老师一句忠告:把心底的话说出来,就等于打了一剂强心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教师的心理健康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