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的正确方法(健康养生方法,养生保健知识)养生健康的正确方法(健康养生方法,养生保健知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养生健康的正确方法(健康养生方法,养生保健知识)

养生健康的正确方法(健康养生方法,养生保健知识)

作者:顾中一,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微博2018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头条号签约作者,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

前两天接受了《汉语世界》杂志有关养生话题的采访,在分享采访的内容之前,先帮大家理清科学养生的三步骤。

1. 重视养生不嫌早

严格来说, 人从生下来就应该开始注意健康干预了。

而现在很多人很小就不得不面对一些对健康不利的常见情景 —— 久坐时间增加、运动量下降,饮食上快餐越来越方便、加工食品、网购外卖等等都使得很多新的肥胖风险在增加,继而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面对这些问题,要是再不去注重健康,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比较重、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太少的情况下,提高健康意识真的很重要,毕竟意识到重要性才有动力去更好的改变。

2.找到靠谱的养生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维,懂得索要证据而不是盲目相信。面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要保持清醒、溯源查验、警惕观点、有效分辨。

有哪些信源相对可靠?

· 各种正规学术组织、政府机构的官方平台。

· 关注一些专业靠谱的科普网站、论坛及个人。

· 各种官方指南和专家共识。

3.养生的重点

最重要的是先重视整体饮食结构,比如食物多样、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保证基本的蛋白质摄入、少吃熏腌食物、戒烟限酒,保证日常运动量等,把对健康影响最大的这些生活方式改善之后,再去调整细节。

Tips:科学进步会带来新产品新方法,但真的没有某种单一的产品、食物、方法能全效养生,给健康上保险。而且往往很多看起来神效的养生概念,不是科学带来的,而是愚昧和利益。

下面把采访的9个问答内容分享给大家。

目录

1. 年龄职业以及从业时间?

2. 您的粉丝群体特征以及他们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3. 您如何定义养生包括哪些方面?

4. 近几十年中国大众养生观发生着变化,90后的养生观是怎样的?

5. 关于养生是否有用一直存在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6. 如何看待养生保健品?会向大众推荐养生产品吗?您的推荐标准是怎么样的?

7. 未来养生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8. 怎么看待朋克养生?

9. 养生概念是否中国特有的?

以下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本文2800 字,写作用时2小时,阅读约需 3 分钟

▎ 1. 年龄、职业以及从业时间?

我是1987年出生的,今年32岁,职业是营养师。

我是2009年开始工作的,一开始是在北京友谊医院的营养科担任营养师,一直到2017年从医院辞职,开始全职从事网上科普工作。

2. 您的粉丝群体特征以及他们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我的粉丝群体大约80%是女性,主要还是中青年人居多,不过因为我在网上做科普有十几年了,很多人都是老粉,特别年轻的粉丝可能比较少。

最关心的还是减肥相关的话题,另外因为我长期会跟进一些热点的事件、饮食风潮,给出个人解读,可能很多粉丝习惯了听说新鲜的、跟吃有关的事情就来向我求证。

3. 您如何定义养生?包括哪些方面?

养生这个词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和传统文化是挂钩的,广义上的养生包括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各种话题,做法上涵盖生活方式,甚至各种诊疗措施。

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说药食同源,很多治病的环节也都会归于养生当中。

4. 近几十年中国大众养生观发生着变化,90后的养生观是怎样的?

这个话题我感觉还是挺大的,而且不同的群体特点也不太一样。

现如今的中老年人,往往还是以传统医学为主要的养生观念,上火、去火、除湿这些概念用的比较多,按照中医哲学来调养身体。

很多中青年人基本上都是习惯了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各种营养成分、多运动等等这些理念。

90后或者说00后现在信息来源更多是一些偏娱乐的渠道,而不是传统电视、报纸,普遍关注的是一些比较贴近自身年龄阶段需求的话题,比如生酮饮食。

总体来说普通大众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年轻人更多的时候都是以高强度的工作来享乐和赚钱,之后再想着采取快捷的办法来改善健康。

5. 关于养生是否有用一直存在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很多养生建议确实是没有用的,比如我的奶奶出生于一个上海富贵人家,从小教我上厕所的时候要屏住气,以免泄露阳气…… 这些都是属于传统的养生措施,但缺乏有用的证据。

有没有用,应该拿证据来说话!而不是个人感受、想象、文化推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也有很多养生建议还是有其依据的,比如我们认为高质量的证据应该是来自大样本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经过验证确实有效就会被认可。

至于争议还是很容易有的,因为影响一个人健康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很多养生措施成本很低,效果也不大,需要很长期积累才可能有效,在观测手段、统计手段、个体差异没有完全研究透的情况之下,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有用证据,有争议是很正常的。

6. 如何看待养生保健品?会向大众推荐养生产品吗?您的推荐标准是怎么样的?

保健食品也是很有争议的,因为要是真的很有效,那早就是药品了,而这类产品又不甘沦为普通食品,所以自然争议很大。

有的产品可能在某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而大家所期待更多的功效比如预防慢性病、长寿等等方面是缺乏证据的。比如现在并没有证据显示任何的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可以起到预防慢性病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我会尽量的做到中立客观,比如我从业以来从来没有和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药品企业有商业合作,我会做出具体产品的推荐,但是这些推荐都是以对象的利益为先。

再有很多人的日常饮食实际上并不合理,比如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它可以起到一个“保险”的效果,避免营养素缺乏的后果。

常见的膳食调查显示中国人往往维生素B1、B2摄入不够,如果不喝奶,钙摄入量一般也是不够的,这时候这些产品吃的收益要大于风险,我还是会推荐的。

7. 未来养生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我刚才说了,我认为养生也要讲证据,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更有效的措施上。我期待着整个养生产业越来越理性化。

不过,这方面证据的获得,金标准是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这样成本非常昂贵、时间跨度也太久了,不太现实,所以短期之内无法改观。

另外一个方向则是通过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手段,尽量的探究个体化的差异,这方面随着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内的技术进步,未来方法学上可以有着很大的改观,我乐观地认为民众会得到更精准的养生建议。

再加上日常饮食方面,通过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但标准、技术更加先进,信任度也可以得到提升,民众获得合理的饮食的成本应该是在逐渐下降的,因此未来养生会越来越容易,甚至可能营养师这个职业也没有什么必要存在了。

不过事实上随着信息的发达,信息源也越来越多,伪科学信息层出不穷,我并不认为社会真的会越来越理性,反而快速发展可能造成养生观念的割裂。

▎8. 对朋克养生怎么看?

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一边抽烟喝酒,边吃健康食品。吃着健康补充剂,又成天熬夜,这种现象就叫做朋克养生。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觉得主要是很多人想健康却不愿意放弃享乐,毕竟很多生活方式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它符合了人们的天性,使得我们过于沉溺于这些物质的摄入或者精神的刺激上了,相比之下无聊的睡眠、痛苦的锻炼绕更容易让人沉迷。

我个人觉得其实无可厚非,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是注意不要影响别人就好。

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清楚客观地了解每个选择背后的代价以及收益,这也是我做科普的目的之一,让大家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健康同时可以享受生活。

至于未来前景,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每一个个体自己能够更加理性的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幸福。另外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可能也会开发出一些比较新的产品,既可以满足享乐的需求,又可以减少危害。

比较典型的像是电子烟相比于香烟来说,就会减少很多风险。一些甜味剂相比于直接吃精制糖来说,也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

当然了,事实上无论是电子烟也好,还是甜味剂也罢,也仍然是有健康风险的,我们建议大家最好是完全不抽烟,完全不吃甜的。

▎9. 养生的概念是否中国特有的?

当然不是了。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都想要获得健康,都想要长寿。只是说可能东南亚地区有自己的文化上的特征和语言而已。

另外,法规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中国的保健食品,目前采用的是审批制度,你需要向监管部门拿出证据,证明你有一定的功能,监管部门才批准你在包装上印刷你具有相关的这些功能的宣城。比如美国,基本上是厂家为自己的健康宣称负责,并没有这样一个审批的过程。

FDA主要是在出现了虚假宣传或者质量问题的之后,再去监管,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不管法规怎样,哪些产品卖得好关键还是看群众基础上。比如国内可能很多产品针对中老年人,是用中医的语言,甚至像是酒这种1类致癌物居然也可以作为健康保健品的载体……

不过年轻人可能越来越多还是会比较能接受一些发达国家的新概念,包括很多的时候也都买进口的膳食补充剂,而不是国内的保健食品。

在国外也有很多的膳食补充剂,是草药或者各种植物提取物,我相信未来文化交融还是越来越普遍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养生健康的正确方法(健康养生方法,养生保健知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