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结怎么办(宝宝大便怎么办)婴儿大便结怎么办(宝宝大便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大便结怎么办(宝宝大便怎么办)

婴儿大便结怎么办(宝宝大便怎么办)


作者:陆长东

中山大学附属八院主任医师,曾任医师协会深圳儿科分会副会长;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PICU主任。

平时门诊或咨询中经常遇到令宝妈们困惑的婴幼儿便秘问题,多数与转奶、添加辅食、入厕训练、新入幼儿园等因素相关。由于便秘致排便困难、疼痛、哭闹,宝宝畏惧而不愿排便,影响身心健康。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图源 | 图虫创意

宝宝的排便频率有差别,一些宝宝每日排便多次,甚至一次大便分几次拉。而一些则可能是几天排一次,只要大便性状及量基本正常,宝宝进食、全身状态以及体重增加等均无异常, 就不需要处理。


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攒肚现象(下面会细说),而且大便形状和排便规律会有很大的差别,不管两次排便间隔时间长短,只要排便过程不是十分费力,大便形状不干结就属于正常,不要以两次排便时间间隔的长短作为便秘的诊断条件。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考虑便秘:

粑粑性状(1)颗粒状硬球(兔子便便)(2)香肠样+表面凹凸颗粒(葡萄串)(3)香肠样+表面有裂痕(玉米棒)大便干硬容易造成肛裂,大便带血丝不舒服、烦躁、情绪差、食欲下降,排便时痛苦、哭泣每周排便≤2 次

婴幼儿便秘常见原因


饮食原因

(1)配方奶粉原因:

a. 奶粉冲调过浓,水份摄入不足。

b. 与牛奶蛋白过敏、牛奶不耐受相关。


(2)辅食添加不合理:

a. 辅食中肉类、谷物等固体食物添加过快、过多或不耐受。

b. 一次添加二种或几种食物。


(3)膳食纤维摄入不够:

各种水果和蔬菜、菌菇、豆类摄入不足。


(4)脂肪摄入不够:

偏重碳水化合物食物,缺乏肉、蛋、奶、奶制品、坚果和食用油等富含脂肪类食物。


(5)饮食太足或不足:

a. 吃得过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肠蠕动缓慢。

b. 没有吃饱,糟粕(食物残渣)就肯定少。比较容易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可能发生在食欲差的1岁以上的宝宝,长期饮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引起肠肌、腹肌张力降低。

图源 | 图虫创意

活动量不够

宝宝平时较少活动,一岁以内宝宝平时划手、蹬腿不多,家人也没注意。


额外补充钙剂

额外补充的钙剂通过肠道时容易与肠道食物残渣中的草酸、脂肪等结合成质地较硬的不溶解物质,引起便秘。


肠道功能异常

各种因素引起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衡、肠蠕动过缓导致的肠道功能异常。


心理原因

宝宝排便时由于有排便疼痛、费力等不愉快的排便经历,之后再有便意时可能会退缩,憋便不排。


生活习惯不良

生活不规律,没养成按时排便习惯,缺乏排便条件反射。


排便训练方式不当

排便训练时有意、无意中有一些强迫行为,容易造成小孩憋便导致和加重便秘。

图源 | 图虫创意

遗传

研究显示,慢性便秘儿童中超半数有便秘家族史,可能与共同的遗传背景、环境及饮食因素等有关。


一些器质性便秘病因

(1)乳糜泻(属遗传性免疫介导小肠炎症性疾病,由食物中麸质及相关敏感蛋白引起。避免麸质饮食后能改善,再次摄入后复发)。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赫什朋病(先天性无神经节性巨结肠)。

(4)铅中毒、肠梗阻、肛门直肠异常 。

攒肚与便秘不同

1~6月内的母乳喂养小宝,多数在6周时,几天甚至十几天不解大便,吃喝拉撒玩睡正常,无腹胀和呕吐,一旦大便排的是糊状或膏状正常软便,而且还不费劲,这种情形俗称“攒肚”,其实医学上没相应名称,暂时性功能性大便潴积,没有器质性疾病。

其原因大致是:小宝消化能力增强(多数约6周时),母乳更易被充分吸收,纤维少、固体残渣少,不足以形成粑粑,所以才会“攒”上好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足以有便排出。

处理原则:“攒肚”是母乳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并非一种疾病,不需干预。必要时可适当腹部按摩、被动操等,促进肠胃蠕动。

图源 | 图虫创意

便秘 防与治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占所有便秘的绝大多数(95%),余下是器质性便秘(5%)。

功能性便秘主要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加强运动量、缓解紧张情绪等进行调整,大部分宝宝都可缓解,如依然不能缓解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注意牛奶喂养与便秘有无关联

(1)应该按标准比例要求冲调奶粉,过浓消化不好,过稀营养不够。

(2)尚未开始进食固体食物者,可尝试在配方奶中加入少量山梨醇果汁(苹果汁、梨汁和西梅汁),或者乳果糖(每日约1mL/kg),以缓解便秘情况。

图源 | 图虫创意

合理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初期是常见的便秘高发期。

(1)辅食中肉类、谷物、蔬菜等固体食物勿添加过急、过量。

(2)一次添加一种辅食,由少量到多量,三五天后才考虑添加另种。

(3)对某食物不耐受可隔一段时间再尝试,仍不适应就暂时回避。

(4)小婴儿可使用含山梨醇的水果泥(西梅泥)或豌豆泥,增加纤维含量可用麦片替代米粉。


均衡饮食及调理

(1)适当给予富含脂肪类食物(肉、蛋、奶、奶制品、坚果和食用油等),可润肠通便,补充脂肪酸,有利大脑发育。

(2)增加膳食纤维食物摄入很重要,注意多予西梅、火龙果、猕猴桃、薯类、瓜类、蔬菜类、菌类、藻类以及全麦面包、酸奶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菜泥不用辅食机打很细,青菜剁细即可,其他用研磨碗。避免蔬菜过熟、过细。

图源 | 图虫创意

增加运动

平时有意识让宝宝多趴趴,简单的爬、走都有助于宝宝肠道蠕动。


腹部按摩

抚触排气操能使肠胃蠕动加快,操作时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抚摸。

图源 | 图虫创意

温水促进排便

多数便秘缺“良好开端”,大多只是靠近肛门的那一小段便便较硬,温水坐浴使前端硬便浸软,还可放松盆底肌。温水也许能迎刃而解。不妨一试。


益生菌

(1)近年来较为重视改善患儿肠道菌群、纠正肠道内环境,提高菌群的稳定性。可酌情考虑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不过此观点目前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至于益生元制剂,其实就是纤维素类物质,可以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食物”,但并非“万能”,不要滥用。

(2)单一的肠道菌群调节并非能够凑效,饮食调节+排便训练+肠道菌群类药物可提升治疗效果。


补充适量水分

适量多喝水,但不要用果汁代替白开水。

图源 | 图虫创意

培养排便好习惯

(1)可考虑安排早晨睡醒后或晚餐后10分钟左右排便,坐在高度合适的便盆上,保持双膝水平略高于臀部,双足着地方便用力,每次训练10 min左右,有助于训练孩子养成每天自主排便的习惯。此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翻阅图书或玩玩具等。

图源 | 网络

(2)鼓励和训练如厕。餐后如厕有较宽裕的时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3)不急于求成,不急躁,不坐视不管,多疏导,不训斥责备,多给宝宝心理安慰、多鼓励,给信心。

(4)排便时不要去打扰而中断,家长们会注意到宝宝排便时常常会“突然固定一个姿势,对外界反应减弱”,然后表情自然恢复,提示排便大功告成。此时排便的宝宝表情可能有些难受,宝妈不要想着去帮助减轻“痛苦”,让宝宝自己处理就好,没必要去打扰而中断。我们只要静等,不打扰不急于洗换,待大局定后再收拾“残局”不迟。如果才换完尿布又排便便说明被中断哦!


注意观察和克服宝宝忍便不排的坏习惯

对忍便不排腹部又较为饱胀的宝宝,要注意先使用轻泻药,成功排便后才摄入额外纤维,否则摄入过量纤维有粪便嵌塞的风险。


酌情使用药物

(1)总的原则是,经以上保守处理后依然不能缓解,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较为安全、温和、不吸收的药物治疗。

(2)膳食干预后便秘仍持续、复发性便秘6个月以上,可考虑使用乳果糖、小麦纤维素等较温和药物。

(3)开塞露只临时用,救急用,不作为常规,不长期持续使用,以免造成依赖。

(4)不推荐婴儿使用灌肠剂

(5)比沙可啶属刺激性轻泻药,可刺激肠分泌,增强肠动力,但易萎缩肠道平滑肌,使肠道蠕动更差,对肠道造成损害,不适用于婴幼儿

(6)番泻叶、大黄、芦荟、决明子、蓖麻油等应急刺激类药物,虽称纯天然,单纯从排便效果上是有效的,但本质上仍属于神经刺激类药物,不适用于婴幼儿。

图源 | 图虫创意

接下来详细说说乳果糖:

乳果糖为人工合成双糖,不被小肠吸收,通过渗透作用促使水和电解质滞留在肠腔中,使大便变软;同时又是益生元,能营养肠内有益菌群,但其治疗便秘的作用主要利用其渗透性作用。推荐首选,对儿童功能性便秘较为适合。

乳果糖起效相对缓慢,通常需要一定时间(24-48小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称之为轻泻剂。

如果乳果糖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太长(约2 天)内没被排出,会被细菌代谢完毕使粪便再次干结。所以乳果糖即使每天服用,前面的干便要设法排出,不然后面进去的可能无法到达粪块的前方。故首次使用前可先用开塞露排出干硬大便,以免影响效果。

因为乳果糖是益生元,摄入后在结肠内,会被定植结肠的益生菌代谢分解,产生乳酸、醋酸以及气体,所以可能导致肠胀气和腹痛等不良反应。


乳果糖效果不好解决办法:

先用开塞露将干硬大便排去,以免影响效果。见效后维持两周再逐渐减量至停药。酌情加大乳果糖剂量,该药较温和,儿童使用剂量起始量偏少。每天单次使用比分次使用效果好。


其他


物理方法排便

家长或多或少用过一些刺激肛门帮助宝宝排便的物理方法,比如开塞露、肥皂条、棉签沾甘油戳屁屁等等,这些办法的确可以不同程度刺激宝宝排便,但治标不治本,不建议频繁使用。


不推荐把便

家长定时把便促排,并不能预防便秘。把便时宝宝腿无着力点,可引起脱肛。此外,当宝宝没有便意时催促排便、强行把便,反而给宝宝不良心理体验,加重便秘。

图源 | 图虫创意

给小宝一定的自主空间

反对几个大人围着宝宝忙活帮宝宝排便,看似隆重还有声势,反倒让宝宝感觉紧张,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总而言之,便秘在婴幼儿是较常见的排便功能障碍,在转奶、添加辅食、入厕训练、新入幼儿园等时期较易发生。排便困难所导致的疼痛、哭闹、畏惧而不愿排便的经历,可影响宝宝身心健康。

有些便秘对一般处理方法效果较差,需要仔细分析其成因并给予针对性处理。重点在于注意牛奶喂养与便秘有无关联并予以相应调整,合理膳食,重视肠道菌群建立,培养排便好习惯,多做运动,酌情合理使用轻缓便秘药物等。当然,了解了便秘的成因,防治的关键就有了着力点。

- END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大便结怎么办(宝宝大便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