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阴唇内侧颜色正常大阴唇内侧颜色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大阴唇内侧颜色

正常大阴唇内侧颜色()

作为女性,常常遇到一些难言之隐,比如白带异常、私处异味儿、外阴瘙痒等等,去医院有些不好意思,就在网上搜索随便用药,或者觉得是小问题忍忍就能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妇科疾病的危害不可小觑。有数据显示,全球女性妇科疾病的患病率高达93%以上,每年死于妇科病的人数高达900万。

而阴道炎,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炎症之一,很多女性都深受其扰,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却远远不足。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关于阴道炎的一些常见误区,希望各位女性朋友更好地呵护自身健康。

误区一、洗洗更健康

有些女性,特别爱干净,每次洗澡的时候会反复冲洗阴道,或者用一些洗剂,但这样做真的利于健康吗?

其实并非如此。

女性的阴道是一个小型的微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大量的乳酸杆菌,可以分解阴道上皮的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呈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5之间。

弱酸性的环境对女性的阴道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其自净功能可以抑制其他寄生菌和致病菌的过度生长。而过度清洗,可能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

一般来讲,做私处清洁工作时,只需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无需借助器材深入清洁,也不推荐用清洗剂。

误区二、不痛不痒就不是阴道炎

生活中,不少女性去医院检查,都是觉得外阴瘙痒、灼痛等,但其实,阴道炎可能早就“潜伏”了。

那怎么做才能早点发现阴道炎呢?这就需要留意观察分泌物是否正常,如白带的气味、颜色等。

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大概占了所有阴道炎的 90%,它们有一些典型症状,大家可以参考判断。

1.滴虫性阴道炎

分泌物发黄、发臭、泡沫样或稀薄状、脓性,有外阴瘙痒、烧灼感、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或性交痛。

2.细菌性阴道炎

常常有稀薄状、臭鸡蛋味或鱼腥味分泌物,呈水样或灰白色、灰色,在性生活后更明显,有的还会出现阴道灼热感。

3.霉菌性阴道炎

有豆腐渣样、白色或黄绿色块状分泌物,常常有外阴瘙痒,甚至红肿、疼痛或刺激感、尿痛、性交痛。

误区三、自行用药就能好

有些女性比较害羞,或者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等,外阴出现瘙痒等问题就没去医院检查治疗,而是网上搜索一下,自己去药店买点消炎药随便吃。

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引起阴道炎的因素有多种,比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根据病因不同,用药也千差万别。有的需要局部用药,有的需要全身用药,还有一些还可能需要伴侣也同时进行治疗。

比如霉菌性阴道炎,需要先用抗真菌的药物,可以选择阴道用的栓剂,也可以进行口服抗真菌的药物;针对滴虫性阴道炎,通常是用甲硝唑进行治疗。

而老年性阴道炎,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量下降,阴道的上皮变薄,抵抗力变低,同时阴道的ph值上升,不能抵御外源病原体的侵害,引起的一些阴道的感染。它的治疗是以恢复酸性环境,局部应用雌激素这种治疗方式为主的。

拖延治疗或者盲目用药,都可能导致炎症蔓延,严重情况还可能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

对付阴道炎,靠谱的做法那就是:及时检查问医生!

这里还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听医生的话,足量、足疗程用药!

不要觉得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就擅自停药,这样很容易造成阴道炎反复发作,越来越难治。

误区四、没有性生活就不会得阴道炎

阴道炎有时确实和不洁性生活有关,但是没有性生活也不代表不会得阴道炎。

阴道炎会发生在每个阶段的女性身上,老年人和婴幼儿也会发生阴道炎,而育龄期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上文我们也提到,阴道菌群紊乱,就有可能引起阴道炎。

除此之外,以下情况也可能感染阴道炎:

护理不当,比如经期使用卫生巾不及时更换,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空间;经常穿紧身裤、化纤质地内裤,使得女性私处不透气,也容易滋生病菌;

抵抗力差,各种病菌趁虚而入;

环境潮湿,如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空气比较潮湿,适合细菌繁殖和生长,这时阴道炎很容易找上门或者反复发作;

相互污染,比如洗袜子、洗脚和洗内裤共用一个盆,患有足癣或霉菌阴道炎的家长将自己的衣物与女童的衣裤一起清洗,就容易导致女宝感染。

想要远离阴道炎的困扰,一定要对阴道炎这个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检查、规范治疗、注意卫生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有女宝宝的家庭,要注意保持婴儿外阴清洁和干燥,擦洗时要注意自上而下擦拭干净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周围,并轻轻擦拭干净阴唇及皮肤皱褶处,为防止伤害到宝宝,千万不要扒开阴唇内侧擦拭,正常擦拭或冲洗就可以;衣服要选择柔软、宽松、透气的,少穿或不穿紧身裤;婴幼儿的浴盆、毛巾等不要与大人混用,儿童衣物与大人的也要尽量分开清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大阴唇内侧颜色
分享到: 更多 ( 0)